《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
第12节

作者: 英雄旗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僖宗走了,但留下的话语还在,郑畋感到身上的责任很大,压力也很大。说道郑畋,在僖宗朝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忠贞之士。前一阵因为任命高骈为将之事,和另一个宰相卢携闹翻了,两人拿起砚台对掷,弄得一身墨汁,僖宗一气之下,把他俩全给撤职了。但卢携上面有人,没用多久就官复原职,还接连给僖宗出了几个馊主意,害得僖宗丢了长安,自己也服毒自尽了。

  郑畋没那么幸运,离开中央就一直在基层工作了,但他也一没闹情绪,二不撂挑子,反而激发出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崇高事业中去。僖宗一走,他马上就召集众将,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说得吐沫都干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叫他们拼得一身剐,也要把黄巢拉下马。
  可他手下这些将领不知道究竟长没长心?听完郑畋这番语重心长的话竟然一点反应没有,反而一个个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异口同声说黄巢势力太大,就咱们这几个人根本打不了,不如投降算了。郑畋性子是很急的,听完当场被气昏过去,这不是形容词,是真被他们气休克了,一头倒在地上,把脸都撞坏了。也是凑巧,正在这个时候,黄巢派来招降他们的使者到了,郑畋被抬到后面,人虽然醒了,但口不能言。监军袁敬柔把招降的文书签了,又替郑畋署了名,表示愿意投降。

  黄巢的使者见事情办得顺利,也很高兴。接下来凤翔方面备下酒宴,款待来使。袁敬柔代表凤翔军讲话,说道:“ 新天子赦免我等罪过,我等不胜感激。只是主帅卧床不起,只好由我草署谢表。现在,我与诸将为大使设宴接风,以示慰谢!奏乐!举杯!”
  乐声响起,众将却无一人举杯,倒是哭声一片。使者不知道他们伤感亡唐之情,惊问何故,袁敬柔只好推说是“郑公卧床不能待客,我等故而悲念。”
  使者败了兴,草草吃了几口,带着谢表回去交差了。郑畋这时候还在床上瘫着,听人禀明此事,忽地一跃而起,大喜道:“人心尚未厌唐,草贼败亡有日。”然后又把众将召集过来,接着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终于把他们都给讲服了。诸将都说:“郑公,你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大伙儿都听你的。”
  此时,关中地区还有数万神策军分镇各处,找不道统属,郑畋派人分别联络,“皆往从畋,畋尽分财以结其心,军势大振。”由此,郑畋成了长安西北唐军反抗大齐政权的核心人物。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原本在黄巢攻入长安后投降大齐。但黄巢带着几十万大军进入长安,后勤供应十分紧张。河中府位于长安东北三百余里,下辖十一个县,因此大齐不断派人到河中调取兵员和财物,王重荣实在是供应不上,后来一狠心,索性把黄巢派过来的百余名使者统统斩杀,公然起兵对抗大齐。黄巢闻讯大怒,立即派其弟黄邺和大将朱温率兵数万攻打王重荣,不想又被其打败。此战王重荣缴获了四十多船的粮食和兵器,声威大振。

  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也是一个忠义之士。其“世隶神策军,为京师富族。”其父官至金吾大将军,又善于经商,靠权钱交易挣了好多钱,十分豪富。所以当王处存听说长安被黄巢占领的消息,一方面出于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另一方面又心疼自己家的财产,趴在床上哭了好几天,等缓过劲儿来,也不等朝廷的诏书,提兵直接奔长安找黄巢报仇来了。正在这时,王重荣起兵反齐,二人结成盟友,共同成为唐军在长安东北方的一支劲旅。

  唐代著名忠义太监杨复光,原是忠武军监军,黄巢攻进长安后,遣使招降了忠武军节度使周岌,杨复光也被困在忠武军治所许州。一天深夜,杨复光突然接到周岌的邀请,他身边的人都劝他:“周岌已经叛变了,这么晚找您肯定没好事,您可千万别去。”杨复光当即大义凛然地说道:“国难当头,杨某又岂能只顾个人安危?事已如此,今日我只有舍身前往,或许才能有所转机。”然后只身前往周岌府中。

  周岌见杨复光来了,安排好酒菜与其对饮。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说的都是本朝历代的旧事,还没说眼前。酒至半酣,杨复光忽然痛哭流涕,指着周岌鼻子质问道:“大丈夫处身立世,忠义二字最为重要,你本来不过是个士卒匹夫,就是因为深受国恩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你说,国家哪点对不起你?你凭什么舍弃十八叶天子而甘心沦为乱贼之臣?”

  周岌听了羞愧难当,抱头痛哭道:“我也不想叛变呀!可惜咱们兵少,干不过黄巢的大军,这才假装投降,目的还不是为了保护国家这支军队吗?”两个人互诉衷肠,都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最后沥酒为盟,共赴国难。当晚,杨复光就派他养子杨守亮率人杀死了大齐派至许州的使者,与周岌宣布反正。
  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党项人,其祖拓跋赤辞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内属于唐,得封西戎州都督,赐姓李。黄巢入长安后,僖宗诏诸道兵收复两京,拓跋思恭立即纠合族众及宥州兵马,赴援京畿。途中与麟延节度使李孝昌合兵一处,设坛盟誓,赴难讨贼。后被僖宗任命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节度使事,屯兵东渭桥,成为最早赴援京师的五大军镇之一。

  河东节度使诸葛爽,青州博昌人,原为县里小吏,因遭县令毒打,含恨弃役,在乡里以卖唱为生。后懿宗九年庞勋叛乱,诸葛爽愤而投之,后又反正,积功而成河东节度使。广明元年五月,黄巢率大军攻入中原,诏命诸葛爽入京勤王,而当诸葛爽带兵抵达京师时,黄巢已经攻破长安。诸葛爽只好屯兵渭水北岸,后因齐军大将朱温率部来攻,诸葛爽不得已暂时投降,到郑畋传檄时,诸葛爽立刻响应号召,杀死大齐派来的监军,宣布反正。

  说到郑畋传檄,这是大唐与黄巢一战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可以说是唐朝政府反攻长安前吹响的第一声号角,马上就要说到。先说唐朝这些手握重兵的军镇,除了那个号称名将的高骈外,大都能在国难当头,暂时放弃个人利益,以讨伐黄巢、收复两京为己任。由此可见,大唐虽然丢了都城,但却收拾了人心,使反攻倒算之火越烧越旺。而此时的黄巢,显然是低估了封建残余势力的再生能力,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不久就为此付出了代价。


日期:2008-8-6 11:26:07

  (17)
  中和元年(881年)三月,僖宗恢复了郑畋宰相职务,同时任命他为京城四面行营都统。三月十六日,郑畋与泾原节度使程宗楚、天雄节度使仇公遇结盟,正式发布了一篇讨伐黄巢的著名檄文。
  郑畋在檄文中指责以往“藩臣不武,戎士贪财”,对黄黄巢起义镇压不利,“徒加讨逐之名,竟作迁延之役”,以致黄巢“剽掠我征镇,覆灭我京都”。同时虚张声势,称僖宗要“亲御六军,即离三蜀”,又称高骈“会关东诸道百万雄师,计以夏初,会于关内”。他本人则“近承诏命,会合诸军,争挥陇右之蛇矛,待扫关中之蚁聚”。号召其他藩镇联袂勤王。

  自黄巢攻破长安后,僖宗西逃入蜀,举国上下人心惶惶,均以为大唐王朝将就此一蹶不振。不少藩镇投降了黄巢,剩下的也都各自观望。而这篇檄文一出,打破了这些人心中的疑问,将他们低落的士气重新鼓舞起来,于是“诸藩耸动,各治勤王之师”。
  而此时的黄巢却仍然沉浸在巨大的胜利喜悦中,对周围的变化浑然不觉。或者说是因为在此之前由于军事上的进展过于顺利,使他产生了幻觉,觉得自己不可战胜,有点目空一切的感觉。他在第一次招降郑畋时,由于是郑畋的监军袁敬柔代签的文书,让黄巢觉得不太满意。不久以后黄巢又派出部将王晖再至凤翔,点名要郑畋亲笔把文书签了。郑畋当场把文书撕得粉碎,杀死王晖,并将黄巢派去凤翔取粮的千余士兵也一起斩杀殆尽。随即郑畋开始整肃部队,准备应战,“烽火已严,侦逻殊密,云旗霜刀,森罗于百里之内”。有少数从凤翔逃回的士兵向黄巢报告说郑畋“兵士甚重”,黄巢却毫不在意,说道:“老子纵横了大半个中国,见人就打,是人都被我打服了,就连高骈都不敢出来照面,郑畋不过就是个书呆子,天生德于予,郑畋其如予何?”可见他盲目自大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直到后来他看到了郑畋发布的檄文,这才有些清醒,当即派尚让、王播带五万兵马去凤翔讨伐郑畋。郑畋自僖宗去后就一直紧张的备战,“昼夜如临大敌”,这时候见齐军来攻,也不惊慌,即派唐弘夫、李昌言埋伏于要害之处,自己带着几千兵马出去迎敌。
  尚让跟黄巢的心理差不多,都觉得郑畋不过是一介书生,也就咋呼两句还行,打仗根本就不是对手,毫不在乎,连行伍都懒得结,带着大军溜溜达达就去了。等两军遭遇时,郑畋派手下这几千兵马虚张旗帜,延袤数里,尚让看不出郑畋有多少人马,这才有些慌了,刚要结阵,唐兵伏兵大出,一下子把齐军冲得大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