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办公室 –外企十年生存感悟》
第24节作者:
徒步过客 日期:2010-10-28 23:50:01
Carol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美国著名的财经杂志中国总部担任英语翻译,工作能力和风格颇受老板和同事的喜欢。可是Carol总是觉得翻译工作发展前途很有限制,期望找到一个比较有发展的职业方向。经朋友介绍,Carol跳槽到一家欧洲知名金融公司担任老外副总经理的行政助理兼翻译,工资长了不少。Carol乐观好强,近五年的美国公司的工作经验以及超级流利的英文让她对新工作中胸有成竹,更何况Carol原先平时做的就是翻译国际及国内财经新闻以及参加重要财经会议担任翻译工作,所以非常了解她现在的公司及行业的最新发展信息和相关知识。
新到职的前几个月,Carol凭着很强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快的适应了周围工作环境,与周围同事也很快的熟悉起来,对老板的工作风格和方式也渐渐了解和熟悉。一开始,老外老板对Carol非常满意,时不时的表扬和鼓励。Carol因此也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心里踌躇满志,工作格外努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以后,Carol面临了新问题。公司能够提供给她的上升空间也非常有限,老外老板并非是她想象中非常Aggressive的领导,公司也并非如她想象的快速发展,而是和大多数欧洲本土公司一样非常Stable和安逸。而且有很多她自认为游刃有余可以应付的事情,实际做的时候并不那么简单,甚至发展到后来很不顺利。其中有行业知识的欠缺以及工作背景的差异造成的困难,也有未深入了解公司内部结构关系带来的困扰。因此Carol又有了原来公司同样的苦恼,发展在哪里?同时又有了一个新问题:是不是不该跨行跳槽?
尽管Carol的情况是个个案,但事实上很多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或者有一段工作经历的年轻人在跨行跳槽的时候,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和困惑。正如Carol,工作近5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历,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并得到周围的认可,非常渴望能够实现转型和成功发展。但是并非所有领域或者职业都能为Carol下一个发展目标提供很大的机会和空间。Carol在原先的职位上做得很出色,赢得了老板和同事的尊重,至少说明她的个性和能力很适合原先的职位和工作环境。但是在跳槽过程中,由于高薪的诱惑以及自己的乐观理想的预计,同时忽视了在跳槽和转型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了跳槽和转型而跳槽,忽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导致了她陷入困扰。当然并非这样一定就是失败,调整心态,调整目标,积极学习和应对,事情始终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日期:2010-10-31 00:59:04
Jim,上海头牌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毕业后进入一家业务规模很大人员规模不大的某知名外资银行上海分行从事报表分析以及预算管理工作。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各类报告报表、财务及业务分析报告、预算管理、费用分析等等。经过了3年的工作锻炼,Jim从了解到熟悉到熟练,成为了一名比较成熟的银行业财务分析人员。尽管Jim工作认真而且表现出色,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很强,老板也很认可,但是由于没有职位空缺,尽管加薪不是问题,但是内部晋升的机会不大。
2007年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Jim决定跳槽,去了一家新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担任财务部分析科的主管,带领一个小团队负责公司各类报告报表、预算管理等等。这次跳槽,不同的是,Jim不仅换了行业,而且转换了角色(担任团队主管)。Jim机敏好学,在新公司特别注重团队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很快适应了新的角色,并把自己主管的业务搞得井井有条,年末由于表现出色,还被提升到了助理经理。抛开2008年证券行业市场风险不谈,Jim的跨界跳槽应该算是很成功的。
这一切和Jim当时的深思熟虑以及后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先前的银行里,财务分析、预算等方面的业务他已经非常熟悉和了解,可以说是独挡一面。Jim希望不再单一的作一个技术分析人员,而向往管理的方向发展。因此Jim分析,按照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业务能力,如果再继续处于目前的位置上就是白白的耗时间了,此时恰巧有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的财务管理岗位的机会,Jim决心一试。而后期的努力,Jim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团队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发展,从而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转型跨界跳槽。
总体来看,像Carol和Jim这样20岁年龄段跨界跳槽人士,比较年轻,精力旺盛,思维活跃,一般有了一两年甚至几年工作经验,职业生涯正从起步阶段慢慢转向成熟阶段;与此同时,由于经历过的主要属于基层工作,思考、工作和决定相对感性化;往往多数情况下,这个年龄段对自己的期望比较高,所以跳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谋求职业发展和寻求职业理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