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变迁——从唐朝开始说起》
第15节

作者: 垓下之围
收藏本书TXT下载

  1629,对袁崇焕始终心有余悸的皇太极,亲率10万大军绕道蒙古入关,直逼北京。获悉敌情的袁崇焕惊觉大事不好,率领部下急速驰援北京,一番恶战,清军不得不撤军。
  其实,皇太极的这次军事行动是非常冒险的。如果大明君臣稍有自信,坚守北京,以逸待劳消耗清军。再命令袁崇焕率领关宁铁骑截断其退路,不用长途奔袭到北京城下,那么皇太极会有崩盘的风险。
  当然,皇太极应该是算准了崇祯皇帝没这个魄力,即使一时打不下北京,依然可以从容撤走。还顺带使一出反间计,借崇祯的手杀了袁崇焕。与其说袁崇焕死于皇太极的反间计,不如说是死于崇祯的多疑。当然,崇祯与袁崇焕之间的是是非非,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杀了袁崇焕,后果是严重的。关宁铁骑不可避免分裂了,祖大寿率领的那支,反反复复之后投降了大清。只有吴三桂那支还在苦苦支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日期:2022-09-28 07:33:04
  不管明朝君臣如何糊涂,大清的皇太极,后来是多尔衮,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李自成没有得势时,他们保持遥相呼应的暧昧关系。后来李自成占领北京,灭亡明朝之后,汉臣适时提出建议,多尔衮他们马上改变策略,提出要为大明报仇的口号,翻脸比翻书还快。他们总是尽力让自己站在道义一方。
  然而,后来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也都是他们干的。
  李自成他们约束不了自己的部下,骚扰吴三桂在北京的家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面临清军的压迫,吴三桂率领最后一支关宁铁骑,跟随祖大寿的步伐,投降了大清。走到这一步,大清入主中原已经成了定局,平定四海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大清正式入主中原。

  日期:2022-09-28 14:49:04
  大清师承明朝,一步步建立了他们的体制。
  早在1631年,就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制,虽然也有内阁,但是权力不能与明朝的内阁相提并论,皇权得到加强,满汉联合官僚体制逐步形成。雍正年间,又成立了军机处,皇权得到进一步集中,达到历史最高峰。大明的臣子,投降大清之后,一改抬杠的风格,开始认认真真出谋划策,人还是那帮人,山已经不是那座山了。
  这种体制,让清朝皇帝必须勤政,也勤政得下去。从这个角度讲,明显好于明朝,客观上也促使了清朝的皇帝普遍比较勤政,决策办事效率高。
  当然,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如果皇帝的思维一旦落后,那么国家就会长期陷入落后的泥潭里,不可自拔。
  例如,1644年,大清匆匆忙忙开科取士,考试方式还是承袭明朝的八股取仕,内容、形式均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说白了《四书集注》就是标准答案。这种方式更加限制了人们的视野和思维发展。

  对比一下同一时期西方,经过文艺复兴思想启蒙的他们,这段时期走到哪一步了?近代科学之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已经用数学公式推导出摆的等时性,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与重量无关,为了验证,还从埃菲尔铁塔扔下2个重量不一的铁球。伽利略等把物理学从哲学领域剥离出来,打开了近代科学的大门。
  接下来的牛顿,更是上天,贡献了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数学研究到微积分。可以说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基础力学理论体系,为后续的工业革命不断夯实地基。
  17世纪的欧洲,算得上是科技大爆发。想一想,同时期的明末清初,都没法评估落后多少年。如果不是近代开放引进这些人类智慧,关起门来自己循环,谁能预测多少年才能达到欧洲17世纪的科学水平?
  日期:2022-09-28 17:19:46
  当然,清朝的赋税制度还是不错的,还是师承明朝,而且选用了明朝比较好的制度——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田赋与徭役合并,按亩按等级统一征银。清朝的税率低于大多数朝代,仅仅高于明朝一点,明朝其实税率不高,只是苛捐杂税多,比如“三饷”等。而大清取消了大部分苛捐杂税。雍正年间,更是“摊丁入亩”,取消按照人头征税,这应该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百姓负担进一步降低。
  清朝的商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农业生产得到极大恢复和发展,对外贸易额和关税收入均有较大增长。
  得益于经济发展,清朝的人口数量迅猛增长,道光年间就达到了惊人的四亿左右,四万万同胞就是清朝打下的基础。当然,一方面是人口实实在在增长了,另外一方面,“摊丁入亩”之前,为了少交人头税,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口数量隐瞒。
  从内部纵向来看,清朝似乎干得不错。
  日期:2022-09-28 21:37:46
  只是不巧处在那个年代,世界翻天覆地大发展、大变革。从外界横向来看,大清似乎进入了昏睡状态,与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逐步拉大到不可直视的地步,这同样还是那个看起来不错的大清。
  你要说清朝的统治者眼睛完全没有打开,也不尽全然。
  1661年,年仅6岁的康熙继承皇位,这是清朝的第4位皇帝。康熙智商极高,勤奋好学,涉猎广泛。档案记载他举凡“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
  。
  更加难得的是,康熙跟着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历法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起码达到现在优秀初中生的水平。要知道,清朝皇帝政务是非常繁忙的,必须处处挤时间,才能有时间去学习。那么,康熙皇帝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兴趣去学习这些自然科学呢?
  日期:2022-09-29 08:24:53
  1664年,朝廷爆发了“历法案”,当时清朝已经采用西洋历法,遭到了汉臣弹劾,康熙尚未亲政,传教士汤若望等差点被杀头。康熙亲政之后,为汤若望等人平反。传统历法存在各种问题是正常的,西方历法显然要准确得多。康熙颇感神奇,也想亲自一探究竟,逐步喜欢上了西方的自然科学。
  康熙这方面的学习,带来好处是明显的,那些在传统文化领域一向有优越感的汉臣,碰到自然科学相关问题时,一个个窘迫无比,康熙则可以从容解答,这个时候他的内心应该是无比舒畅的。
  然而,康熙皇帝只是把自然科学作为工具,他自己有言:“尔等惟知联算术之精,却不知我学算之故。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奋而学焉!”
  这个是正常的,毕竟没有经过思想启蒙,不可能认知到自然科学发展会带来什么,也不可能自觉推动自然科学的普及。再加上他学得都是一些入门知识,并没有在哪个领域深入下去,很难被被科技知识震撼到。坦率讲,我们也是在高中阶段,才领略到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和巨大威力。很遗憾,康熙皇帝在近代科学的大门口,走马观花看了看,又折回去了。
  日期:2022-09-29 12:26:16
  接下来碰到的这个对手,却要老辣许多,不是鳌拜能比得上的,那就是吴三桂。吴三桂是个标准的“带路党”,带着明朝给他的关宁铁骑,先是击败仇人李自成,然后从东北到云南,一路横扫以前的同事,甚至把自己旧主子的后代——南明永历皇帝也给杀了,他做了大清皇帝都不敢做的事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