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变迁——从唐朝开始说起》
第7节

作者: 垓下之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2-09-15 08:57:18
  公元1120年,金与北宋正式结盟,联手攻打辽国。1125年,辽国亡。客观讲,辽国面对金国和北宋的夹击,能坚持5年,比北宋强太多了。当然了,名义上说是夹击,其实真正干活的主要还是金军,北宋军队就是来搞笑的,面对末日辽军,依然打得很难看。
  面对搞笑的宋军,金军乐了。兄弟别急,待会看我怎么收拾你。
  灭辽后,北宋将原来输送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
  这是什么逻辑?打了胜战照样赔钱?
  当然了,了解北宋行为的人,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惊讶了!他们干出什么奇葩的事情,也是正常的。

  毕竟,赔钱是他们的看家本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但是,好运总有用完的时候,他们终于碰到用钱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了。
  金灭辽后,即将进攻矛头指向北宋。
  坦率地讲,这是用屁股思考也能预料到的结果,偏偏人家北宋费脑也想不到!
  日期:2022-09-15 11:19:49
  公元1125年,金国发兵10余万,分两路南下攻宋。西路由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率领,自西京攻太原。东路由南京路都统完颜宗望率领,自南京(今河北卢龙)攻燕山府,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法,直逼东京,企图一战灭亡北宋。
  你看,金国傲慢得很,极端鄙视北宋,谋略都懒得用了,直扑东京,简单粗暴。
  在金军的强大攻势下,宋钦宗赵桓被迫遣使乞和。他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光赔钱肯定解决不了问题,愿意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与金。
  金军第一次南下,对环境不熟悉,担心孤军深入久战不利,看在北宋诚意的份上,同意许和北撤。
  然而,老虎要吃羊,一只一只来,今年吃不完,明年再来。第二年八月,金军再次南下,还是分两路攻宋。算是北宋名将的种师道,也败下阵来。十一月,东京城破,金军掳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等数千人北归,北宋灭亡。
  北宋用哀怨眼神,远远地看了西夏一眼:兄弟,别担心我了,再也没机会陪你玩了,我要先走一步了,保重!
  日期:2022-09-15 12:18:43
  历史走到这里,不能不停下来思考了。曾经睿智善战的中华民族,为何到了北宋,军政能力突然就堕落到这步田地,进入弱智模式了呢?

  这当然不是偶然,是必然的。
  赵匡胤立国伊始,采用文官体制,先把局势稳定下,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这是进步,也是应该的。矫枉必过正,赵匡胤作为开国皇帝,做出这一步,是情有可原的。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赵氏家族和黎明百姓,他尽到了自己的历史责任。
  然而,他弟弟赵光义,问题就大了。你第一次北伐征辽,惨败而归,难道不深思吗?这样的军队,战斗力能比得上辽国的嫡系军吗?文官体制束缚下的军队,能产生强悍的战力吗?能产生优秀的军事统帅和将领吗?心里就没点数吗?
  显然都不能。既然不行,为什么不做适当的改革,非要一条道走到黑呢?不到黄河心不死,问题是你天天就待在黄河边,东京不就在黄河边吗?

  文官可以命令武将,武将必须听文官的,打仗这么专业的事情,也必须听文官的,这合理吗?这么打仗,能不打败仗吗?
  也许有人会说,文官一样有会打仗的。没错,历朝历代都有仗打得很好的文官。但是,这是抬杠的说法,仗打得好的职业武将不是更多吗?
  当然,只要会打仗就行了,来源于文官,还是武将,或者是士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会打仗,不仅仅会打仗,而且要给予打仗的决策权。让不懂打仗的人来指挥打仗的事情,这仗真是没法打!
  会打仗的人都是历练出来的,天生会打仗的人毕竟是极少数。那些文官们,许多人一出仕,就年龄偏大了。为什么?他们很多人都是复读了N年,才考上进士,书呆子气难免重了点,大多数人已经错过了提升军事才能的最佳年龄。

  而那些士兵或者初级军官,普遍才10几岁就从军入伍了。北宋连年战争,他们不缺历练机会,只要适当培养,他们成长为优秀将领的概率要远大于文官。
  北宋担心武将会造反,其实已经割走了武将的很多权力,比如最核心的财权,武将造反的能力已经大幅度降低,再加上同级别的武将的年薪高于文官(这也是武将没有闹太大意见的原因之一),他们造反的意愿也很低。
  文官负责监军,把打仗这个非常专业的决策权,赋予武将,效果总会好很多!
  大家看看《水浒传》就知道了,每次打仗时,文官与武将总是掺和在一起,彼此矛盾重重,为什么?文官不懂军事业务,难免瞎指挥,武将不服,提意见,出言讥讽,再正常不过。文官呢,自己是主要领导,又是国考出身,瞧不起那些大老粗,也是正常的。这样的组合能打胜仗才怪呢!

  因此,北宋那些作战经验丰富的武将上不去,没有发言权,只有发唠骚权。只能指望文官出身的官员成长,这种选材范围非常窄,人才必然匮乏。虽然也出了一些能打之人,比如范仲淹、种师道等。但是他们的水平,与唐朝名将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当然,北宋不仅仅缺乏名将,更是没有战略级别的优秀统帅。并不是人不行,而是北宋这块土壤,长不出参天大树。
  以当时北宋的军事实力,不足以对周边政权发动大规模的攻击战。宋太宗第一次征辽之战就已经说明了这点。然而要命的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要发动大规模的攻击战,需要具备2个条件:
  1,军事实力与对手要有代际差,说白了就是碾压级别的存在;
  2,对手存在大规模内乱,综合国力处于极度衰弱状态。
  唐朝攻打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基本上就是横扫,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就是同时具备了这2个条件,选择了比较好的时机。
  金灭北宋、元灭南宋,只是具备条件1就横扫了。

  满清入关,只是具备了条件2,照样实现了对大明的横扫。
  日本帝国主义敢于大规模入侵中国,也是认为同时存在条件1和2。
  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北宋应该采取防守反击的策略,耐心等待时机,等待对手出现条件2。而不是频繁与对手打对攻,过早消耗了自身的实力。
  当然了,这是事后诸葛亮,嘴炮而已!反正我北宋已经灭亡了,你再啰嗦也没用。

  北宋能挺过167年,真心不容易!
  日期:2022-09-15 14:38:08
  更加不容易的南宋拉开了辛酸史的序幕。
  南宋的开国君主是宋高宗赵构。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放在当今社会,赵构百分之一百是个学霸,考985估计问题不大。赵构是书法大家,有极高的书法理论素养,著有《思陵翰墨志》。同时他武艺也凑合,能“挽弓至一石五斗”,当时武生的普通水准是一石三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