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
第18节

作者: 木棉小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4-20 00:08:13

  8.不识张郎是张郎
  既然我前面得出结论说汇率就是个比值,这个比值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给国内的商品定价。一个国家,只要你参与了国际市场,你就失去了商品的定价权。因为商品一定会随着价格的变化按照市场规律来流动,直到价差的消失。何况我们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7%,我想做外贸的同仁们对此的体会比我要深刻得多。
  在汇率确定的情况下消除这个价差的办法只有两个:那就是财政补贴和关税政策。或者说价格管制会导致财政政策的被迫性的频繁运用,这在中国就表现为出口退税率和关税的频繁调整。这种调整经常导致外贸企业无所适从。既然汇率的控制在本质上是国内市场价格的管制,那么这种管制就一定会导致价格的扭曲和资源配置结构的扭曲。为了更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我仍然从数据上进行证明。
  由于我以前接触过天胶业务,因此进口方面我想以天然橡胶来举例说明。国内天然橡胶的主产区在海南,其次是云南。在中国建国初期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禁运和国家外汇短缺,因此我国在海南和版纳等地尝试种植天胶。客观地讲国产胶对于我国建国初期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气候条件、品种等原因,国产天胶的价格始终比国际市场的天胶价格要高出20%左右。因此国家2004年以前对天胶进口实行配额管理,2004年开始为了保护橡胶产业就对天胶进口征收关税,按照20%的比例或者每吨1600-2000元从低征收(金额时有调整,不同品种征收金额也不同)。这种作法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1.由于中国的天胶用量60%都需要从东南亚国家进口,我国橡胶制品的成本直接增加20%。橡胶用途十分广泛,由此所造成的价格传导直接会导致多个行业的产品成本上升。比如大家每天都看到的轮胎。那么相关行业的投资效率和投资的吸引力就被低估了。
  2.海南和云南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并不适合种植橡胶,但由于价格管制的存在,随着2000年之后的全球商品大牛市中橡胶价格的一路走高,两地大举砍伐天然林改种橡胶林。据中科院勐仑植物园的研究,每亩天然林每年可蓄水25立方米,保土4吨,而橡胶林每年每亩造成土壤流失1.5吨,吸取地下水9.1立方米。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西双版纳的许多村寨已经出现了自来水断流、井水干枯的现象,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联想到云南现在仍然在不断恶化的干旱,我无法认同橡胶和胺树种植无关的说法。

  与天胶类似,汇率的管制也并没有防止国产棉花的沦陷。
  由于我以前也接触过化肥出口业务,因此出口方面我想以化肥出口来举例说明。中国的化肥多年来始终比国际市场低20%左右,价差最高时超过30%。可能是出于保证农业用肥和抑制各地大建化肥厂的考虑,我国对化肥出口始终征收高额关税,2008的关税税率更是达到了110%,尽管2009年取消了部分关税,但税率仍然在20-35%之间。与此同时,化肥行业国内产能过剩接近1000万吨,同时还有数百万吨的在建和拟建项目。另一方面,我依然看到化肥价格每年春耕的时候雷打不动的上涨。当你在每年10月份看到连云港、日照港堆积如山等待淡季关税下调之后准备蜂拥而出的化肥的时候,你不由得会为出口企业们的缜密心思而惊叹。

  与化肥类似,汇率的管制不仅没有达到限制稀土等有色金属出口的目的,反而促进了有色金属资源出口的不断冲动。国际市场上的大米500-600刀的价格,也和我们的米农无关。
  汇率的扭曲还导致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现象的存在:就是大量依靠大宗商品价差而存在的贸易公司。当我们在指责各种进出口乱象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想过不合理的汇率的存在才是背后真正的“推手”?
  因此,价格的扭曲,一定会导致资源配置结构的扭曲,该进入的资金选择了不进入,不该进入的资金选择了进入,就造成了投资效率的低下。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投资在不断增长,但投资产出率却在不断下降(见下图)。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以2.5倍于日本60年代的投资率,却才取得和日本一样的GDP增长率。
  对于汇率,我们就象阿蛛多年以后重逢张无忌,却不识张郎是张郎。
  资料来源:泉云鹤 吴江平 王平,《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判别标准与动力源泉》,《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二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