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爆炸 衍生品市场疯狂史》
第8节

作者: 乃甄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家都知道,软实力和硬实力决定了一个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而软实力所表征的文化特征,绝对不是所谓的精英文化。它是包含了90%以上的普罗大众所打造的,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体的宗教的、特定人群的社会知识、行为方式和操作系统。一个民族国家的强大,在于它的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的产生根植于人民对国家所秉持的价值观的信服(归属感、安全感)。

  美国是一个没有传统贵族,没有学术、权力垄断、封闭的金字塔,正因为如此才打造出无差别、自由的美国人。盎格鲁——美国人超霸全球的硬实力,正是架构在这个强大的软实力的基础之上的。
  日期:2012-02-01 10:43:16
  从十八世纪初期至中期,被称之谓“大觉醒”the Great Awakening的宗教复兴运动标志了清教主义的失败。清教的死亡与马里兰的“宗教宽容”有关,但主要的原因是,美国旷野就像圣经里的以色列一样,是流着奶和蜜的土地。这个新世界对于鄙俗禁欲的清教徒来说实在是太辽阔了,他们僵化的僧侣政治所需要的控制、服从和自我克制,被不断扩大的北美荒野带来的自由、异见、独立和对土地的欲望所侵蚀。在与其他各州之间的交融之中,富足的土地和大量的经济机遇造就了太多的从神明到世俗层面的不同思想。它破坏了宗法的等级制度,也动摇了清教正统的观念。

  日期:2012-02-01 14:51:04
  北美富饶的土地释放了新教制度的自由和唯物主义的力量,新教不仅绝对压倒了清教徒前辈们最初的神教观,而且也使新英格兰走上了美国文明其他部分已经走上的新道路。即走向个人主义、自由化、进步和现代化,信奉清教的新英格兰已经形成了盎格鲁——美国人的“新兴的世俗和商业文化”。而在同一时期,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由于对土地的贪婪,奉行积极地土地扩张主义,随着十七世纪中期人口的激增,首先带来了几乎是无法无天、杀气腾腾的资本主义:“私营企业因暂时缺乏管理而急剧出现丑恶现象”,“发财机会放大了人们的贪婪欲望,生产出来的是少数人的财富,多数人的苦难”,当然也是“走向建立将人看成物的劳动制度的”最初步骤。我们还可以例举宾夕法尼亚、佐治亚等等的早期殖民地的情况,以及它们对美利坚民族文化的影响。但本文以上陈述已经可以相当深度的理解盎格鲁——美国人的文化形成了。

  日期:2012-02-01 21:08:06
  美国的独立战争,如果说华盛顿是个英雄,那几乎是一个笑话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打过几场漂亮的胜仗。与其说美国人打败了英国人,不如说是英国人放弃了。英国人占领了纽约、波士顿、连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也被占领了,那又怎样?美国还是独立了。因为无差别、自由的美利坚人所打造的民族文化已经凝结成了一股强大的软实力,这是英国人不可战胜的。只要英国人在战争就不会停止,从三千海里外运送给养,拖都要拖死你。荷兰独立战争,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打了80年,破产了。而美国独立战争打了六、七年,英国佬就退兵了。拖不起呀,当然这也是英国佬的明白之处。

  在华盛顿、杰斐逊的倡导之下,美国的孤立主义,闭关锁国100年,利用一战、二战的机会,一窜出来就成了世界的超霸强国。也就是说并不是美国成了超霸国家才形成了它的民族文化,而是它的民族文化打造出了一个超霸的国家。这都是无差别、自由的美利坚人打造的强大的软实力所创造的辉煌。当然,现在美利坚人民的累累硕果,已经被JY和寡头篡夺了……。

  日期:2012-02-02 08:59:18
  第五节 美国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以及军队的建设
  一个国家通过战争或和平所表示的东西,就同它的法律或宗教一样,具有这个国家的经历特征,而且与这个国家的其他方面密切相关。
  ——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
  在三十年战争的大屠杀之后,欧洲表现出对战争的明显的节制。譬如1625年出版的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它为文明国家确立了权威性的战争“规则”。十八世纪后期,它为瓦特尔的《国际法》所取代,从此规定了文明国家对战争与和平要受到某些自然规则的束缚。因此大约从十七世纪初到十八世纪末,欧洲暂时解脱了最残酷的战争恐怖状态。不是战争本身;不是通过废除战争的努力,而是受到军事职能专业化的节制,这被称为欧洲的有限战争时代。战争成为了政策的工具,他不是为了灭绝另一个国家的人民,也不是为了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或他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它通常是某一个君主为扩大其领土、维护荣誉或者是从敌国那里夺取商业利益所做的努力。

  丹尼尔?笛福在1697年,即荷兰联盟战争逐步停息时说:“现在这是常有的事:拥有五万大军的军队在相互看得见的地方进退两难,整个战役期间都在规避作战,或者用高雅的话说,他们相互观察,然后开赴冬季营地”。
  日期:2012-02-02 15:05:46
  战斗最可能在大的开阔地带展开,在那里约定俗成的规则和编队方式能够得到遵守。战斗开始时,敌对双方的军队象棋盘上的棋子那样摆好阵势;一方通常知道对方有些什么样的部队,预料一支军队中的每个部分只执行特定的动作。偷袭、非正规战以及出乎意料和突如其来的战术通常被当作违反规则而遭到非难。笛福简洁地写道:“这种作战方法和过去的战争相比,一般是花钱多而流血少”。

  如果说从《战争论》到《国际法》,是人类对于战争与和平的一个进化过程的话,那么美国人却不在这个进化过程之中。因为殖民地时期的印第安人并不知道什么《战争论》与《国际法》。
  印地安人在打击侵略者时极其残忍,“印第安人杀人不加区别,格杀勿论,他们的目的是要把敌人斩尽杀绝”。他们并不服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法则用俘虏去交换俘虏。相反,屠杀和拷打俘虏是他们的法则。“印地安人如果抓住俘虏,在处理上极少有所怜悯。饶了那些落在他们手中的人的性命,是为了用折磨俘虏的办法,来满足他们及其同伴们的残忍的报复心”。

  日期:2012-02-02 20:05:49
  殖民者的报复也是同等的血腥,上面的话使用在殖民者身上同样适用“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Abu Ghraib和阿富汗巴格拉姆Bagram空军基地流出的那些折磨、体虐和性虐照片将美国远未信奉践行自身价值观的形象投射到全世界。照片中这些残忍镜头只是短暂地占据了我们的新闻头条和电视屏幕。但他们在互联网上和世界千千万万人的脑海中依然栩栩如生……仅仅审判少数作恶者,搞一阵象征性的调查,然后宣布案件到此为止,这远远不够。”,“三十年前,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把美国与这样一幅画面联系在一起:一名下身赤裸的越南小女孩在燃烧弹的袭击中夺路而逃。”(美国作家安玛丽?斯劳特)。至于在二战中,盎格鲁-美国人使用原子丨弹丨,不加区分的屠杀几十万日本平民,也是这个国家的经历特征的最好说明。

  印第安人是无处不在的。他们搞突然袭击,出没于荒僻小屋的寂静中的一种夜间恐怖。可顿?马瑟回忆说:‘新格兰移民觉得到处都是受到无数活生生的魔鬼袭击’。沿海各殖民地的每一个地区都遭到血洗。1622年弗吉尼亚居留地遭受惨痛的伤亡,1644年又被血洗一次,这在该殖民地从未被人忘却。1676年弗吉尼亚的纳撒尼尔?培根叛乱说明,西部移民要求更多的帮助来对付印地安人。我们已经知道,十八世纪中期印第安人的大屠杀是怎样使宾法尼亚贵格会教徒的政府危机尖锐起来的。在十八世纪临近结束以前,这种恐怖感决定了殖民者的军事政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