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幸存者》
第26节

作者: 孤山河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一切都得以自愿为准,德皇不想强迫大清臣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冯承乾笑了笑,又说道,“至于酬劳,自然会一应支付,绝不会亏欠一分。如果首辅给予方便,德皇定感激不尽。”
  李鸿章又沉思了一阵,才说道:“如此的话,自然再好不过了。”
  “这么说……”
  “德皇陛下如此看重,我自然不好反对,只是具体事务还需要详细协商。”李鸿章笑着对冯承乾说道,“想必伯爵也不会急于一时,所以暂且住下,等协商有了结果,我们再做最后决断。”
  既然李鸿章已经动心,而且在原则上答应了军火贸易,冯承乾没再纠缠。
  晚上,李鸿章设宴款待了冯承乾,比中午的时候热情多了。
  应酬到半夜,冯承乾才返回住地。
  这一天的事情还没结束,因为有个人已经等了冯承乾数个小时。

  “他是谁?”
  “殖民局的里希特霍芬,宰相派来的。”
  冯承乾叹了口气,说道:“请他进来吧,去准备些茶点。”
  施密特把里希特霍芬带进来的时候,也把茶点送了进来。

  “伯爵!”
  “里希特霍芬先生,听说你已经等了几个小时了,真是不好意思。”
  “伯爵事务繁忙,我也早就预料到了。如果不是事关重大,我也不会深夜前来叨扰。”
  “什么事如此重要?”

  里希特霍芬看了眼施密特,没有急着开口。
  冯承乾朝施密特点了点头,让他到门外守候。
  “伯爵是第一次来大清?”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别看我长得像大清人,这还确实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
  “那么,伯爵了解大清的情况吗?”里希特霍芬在大清活动了十多年,对大清的情况了如指掌。
  冯承乾非常老实的摇了摇头。
  “那么,伯爵做错事,也就难免了。”
  “做错事?”
  “伯爵今日是否跟李鸿章提起过军火买卖的事?”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李鸿章已基本答应,只是说还有待商量。”
  “商量?”里希特霍芬笑了笑,说道,“伯爵,你没有听出李鸿章的言外之意吗?”
  “什么言外之意?”
  “在大清做买卖,价钱是其次的,关键得打通关系。”

  这下,冯承乾明白了过来。
  “看来,伯爵无所准备。”
  “确实被你说中了,像李鸿章这样的人,应该……”
  “只要是人,就有私心,是不是?”里希特霍芬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已替伯爵准备妥当。”
  “这……”
  “十万两白银明天就能送到,主要用来打点李鸿章身边的人。此事不需伯爵操心,应付这些下属,也用不着伯爵亲自出面。只是有一件事情,必须伯爵亲自去办,而不能由我等代劳。”
  “什么事?”
  “回扣。”
  冯承乾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首辅都如此这般,大清的腐朽可见一斑。
  次日,冯承乾主动去拜会了李鸿章,当面提到了回扣的事情。
  这是里希特霍芬交给他的办法,毕竟冯承乾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大臣,并不精通大清的人情世故,把话摆明了说比拐弯抹角好得多。李鸿章也是聪明人,早年就与德国人打过交道,深知德国人的性格。
  显然,军火贸易的事情到此才算有了一点眉目。

  与直接拿白银去行贿相比,暗中给回扣不但更为掩人耳目,好处也更大。扩建基尔运河需要数十万劳动力,帝国政府做了初步统计,至少需要从国外雇佣二十万劳动力。即便大清的劳动力价格低廉,每月的劳务费用也高达数十万两白银,一年下来就是数百万两。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回扣,那就是一笔资了。除了从大清雇佣劳动力,还要在大清开办兵工厂,自然也少不了回扣。如果把大清采购其他军火的费用也算上,仅此一次就能给李鸿章带来上千万两白银的好处。

  相比之下,里希特霍芬准备的十万两白银简直是九牛一毛。
  三日后,李鸿章与冯承乾签署了意向协议,大清用两千万两白银,在德意志第二帝国订购四艘铁甲舰,其中一千五百万两白银以输出的劳动力支付,另外五百万两以帝国企业在大清开办工厂征用的土地、税务等支付。李鸿章提出了一个特殊条件:大清采购的铁甲舰必须装备帝国海军。
  说得简单一些,卖给大清的战舰,必须是帝国海军订购了的战舰。

  虽然只是意向协议,但是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三月三日,冯承乾回到宁波,搭上了返回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邮轮。与细节有关的谈判工作由外交人员负责,不再需要冯承乾操心。
  邮轮起航前,冯承乾给德皇与宰相拍了封电报。
  可以说,此次大清之行收获颇丰,用四艘铁甲舰就换来了二十万劳动力,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问题是,李鸿章提到要帝国海军首先采购战舰。
  这不是无理要求,因为大清之前订购的“定远”与“镇远”二舰,名义上是专门为大清建造,实际上连帝国海军都看不上。这两艘装备了三百毫米巨炮的战舰不可说不强大,却存在很多问题。
  显然,北洋舰队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

  在冯承乾看来,这不是麻烦,而是一个机会,即可以借用李鸿章的特殊要求,为帝国海军建造新式战舰。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规划建造一艘先进的战舰。
  冯承乾早就有了想法,只是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李鸿章帮他创造了这个机会。
  回国途中,冯承乾大多时候都呆在舱室里,只是偶尔跟提尔皮茨去甲板上透透风。
  “你的山东之行有什么收获?”在大清的时候,提尔皮茨没有跟着冯承乾去与李鸿章谈判,而是装扮成传教士,在里希特霍芬的安排下,去山东各地转了一圈,重点考察了冯承乾提到的胶州湾地区。
  “胶州湾是天然深水良港,我肯定选此处做帝国海军远东舰队的母港。”
  “民风呢?”
  “还算朴实吧,问题不大。”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现在,我们缺的只是一支舰队了。”
  提而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一直以来,我们缺的都是一支舰队。”
  “放心吧,面包会有的,舰队也会有的。”冯承乾拍了拍提尔皮茨的肩膀,说道,“李鸿章提出,要我们首先采购一艘。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展帝国海军的绝佳机会。至少能够为帝国海军建造一艘主力舰。”
  “仅仅一艘?”
  “你想要几艘?”
  “至少要有两艘战舰,才称得上是一支舰队。”
  “不用急于一时,现在我们做的是打好基础,而不是扩充舰队实力。”
  提尔皮茨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这几日,冯承乾花了很多时间跟提尔皮茨谈与海军有关的事情,特别是即将到来的海军技术革命。
  虽然提尔皮茨有点怀疑冯承乾的判断,觉得在十年内出现技术革命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他无法否认随处可见的现实。比如,柴油机已经问世、蒸汽轮机也已成熟、炼钢技术有了重大进步、还有各种新式工业机械。这些工业与科技领域的进步,都将对海军发展、特别是战舰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