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幸存者》
第14节

作者: 孤山河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冯承乾没有鼓动皇帝,而是讲出了事实。
  海军不像陆军,不是招一批军人,把枪支分发下去,再进行几个月强化训练就能组建部队的简单事情。
  构成海军实力的三个因素分别是:理论、人员与战舰。
  虽然马汉现在还是美国海军学院院长,要等到两年后,“海权论三部曲”的第一部,即《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才会问世,后面的两部,即《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与《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要到一九零五年前后才会完成,但是与海权有关的著作已有不少,而且马汉已经对海权产生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冯承乾深知“海权论”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哪怕冯承乾不了解“海权论三部曲”,也有能力影响与改变历史。

  人员方面,即便没有冯承乾,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缺乏优秀官兵。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海军官兵在技能、修养与士气上,都明显高于对手。
  关键,还是物质基础,即战舰。
  建造战舰,考量的是一个国家以工业与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
  现实很残酷,作为新兴工业强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工业实力还不够强大,科学技术也不够先进。
  冯承乾说得很明白,即便帝国奋起直追,也要十年之后才能初见成效。
  说得再简单一些,即便腓特烈三世全力支持海军建设,也需要花上十年的时间来巩固与夯实基础。
  至于腓特烈三世关心的花费,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冯承乾并不指望皇帝能够立即做出决定,只希望腓特烈三世能够深入思考一下,早日认清海军的重要性。
  所幸的是,腓特烈三世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皇帝。
  “勃兰登堡”号即将进入威廉港的时候,腓特烈三世再次把冯承乾叫了过去。
  “我考虑好了,回去之后就找宰相商量。”腓特烈三世这两天也没休息好,大概一直在考虑海军的事情。“也许达不到你提出的要求,但是肯定比现在好得多。我会替你争取,也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陛下有什么希望?”
  “得到一支强大的海军。”

  冯承乾笑了笑,没有接这句话。
  腓特烈三世也笑了笑,说道:“不需要女王那样的海军,只要能够与之抗衡,在必要的时候发挥必要作用的海军。”
  “这么说,陛下需要的只是一支‘风险舰队’?”
  “风险舰队?”
  冯承乾一愣,知道自己又说漏嘴了。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要到十多年后,受到重用的提尔皮茨海军元帅才会提出“风险舰队”理论。

  “简单说来,就是一支能够让敌人有所忌惮,从而不敢轻易向帝国开战的舰队。”
  “具体一点。”
  冯承乾稍微沉思了一会,说道:“大英帝国的安危系于海军,国家利益也系于海军。如果我们的舰队能在海战中重创英国海军,哪怕不能取代英国,也能让英国丧失全球霸权,被其他列强取代。只要有这个风险存在,英国就会有所忌惮,从而不敢与我们为敌,更不敢向我们开战。”
  “这只是假设。”
  “如果英国与我们开战,我们就能通过海上决战迫使英国退出战争,至少使英国丧失干预欧陆战争的能力。”

  腓特烈三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如果陛下需要的是这样一支舰队,并不难办到。”
  “是吗?”
  “英国海军奉行两强政策,即舰队规模超过两个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之和,所以帝国海军的规模只需要达到英国海军的一半、或者稍微多一点,就能促使英国修改基本政策,放弃与我们对抗的念头。”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即便英国仍然与我们为敌,我们也有机会在海战中挫败英国舰队。”
  “如果给你陆军预算的百分之十,你能办到吗?”
  “这……”

  “当然,这只是开始,今后会逐年递增。”
  冯承乾思索了一会,说道:“这样的话,海军建设得重新规划,尽量缩减前期开支,把重点放在后面。”
  “为什么?”
  “技术革命即将到来,战舰的更替周期缩短,现在建造的战舰,恐怕几年之后就会变得落后。”

  “你的意思是,先打好基础,再扩大建造规模?”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经费有限,好钢就得用在刀刃上。我们不与大英帝国争一日之长短,自然得从长计议。”
  “看来,能得你辅佐,确实是帝国的荣幸。”
  “陛下过奖了,我也只是在做分内的事情。”
  腓特烈三世点了点头,说道:“前几日收到消息,大清提出从我们这里采购军火,我已经告诉宰相,让他慎重考虑。”
  “陛下……”
  “虽然我不知道你的来历,但是从你的姓氏来看,你肯定与大清有关。”
  “这……”
  “你不用告诉我,我也不会问,你与我立下血誓,我会完全信任你。”腓特烈三世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我也相信,你是全心全意为帝国服务,可是我更加清楚,迟早有一天你会离开帝国。”
  冯承乾暗自叹了口气,他也确实没有打算长久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服务。

  “算是我给你的回报吧。”腓特烈三世笑了笑,说道,“大清参赞陈季同近日在柏林,你可以抽空见见他。”
  “陈季同?”
  “他是大清驻法公使,兼任驻德参赞。我见过他一面,谈得还算投机。只是此人生性高傲,且玩世不恭。”腓特烈三世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在他眼里,大清依然强大,总是我行我素,显得极有个性。”
  “这到是非常难得。”
  “是啊,在大清,像他这样的人肯定没有几个。”
  “行,有机会的话,我会跟他见上一面。”

  “快到了,你去准备一下吧。”腓特烈三世打了个呵欠,“明日晚上召开御前会议,商讨你跟索尔兹伯里提到的事情,别迟到了。”
  冯承乾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皇帝的意思。
  当前,最要紧的事,就是落实英德联合对抗法俄的秘密协议。
  虽然这应该是宰相的事,但是冯承乾首先向英国首相提出修建巴格达铁路,也就没有理由把他排除在外。
  回到柏林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冯承乾在路上吃了晚饭,准备洗个澡就上床睡觉。
  只是,侍从还没准备好热水,就有人来访了。
  “谁会这么晚来找我?”
  “他只说他叫卡尔。”

  “卡尔?”冯承乾有点头大,在德国叫“卡尔”的人多了去了。
  “他说,他代表德意志银行与符腾堡银行来见大人。”
  冯承乾猛的一惊,这才想起,卡尔正是德意志银行与符腾堡银行积极推动修建巴格达铁路的台前代表。
  “伯爵,要赶走他吗?”
  “不,不用了,请他进来吧。”冯承乾长出了口气。

  银行家的嗅觉确实灵敏,冯承乾几天前才向索尔兹伯里提出修建巴格达铁路,消息就传了回来。
  当然,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电报早已普及,通信不再依靠信使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