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企业管理的简要心得》
第14节

作者: ren_zhi_chu
收藏本书TXT下载
  快乐分低级和高级、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等等,但本质上都是由于外界或内在的刺激,导致大脑产生一种“元素”,进尔影响到整体个身体和精神。人的修炼和成长,旨在通过时间和经历,让自身产生强大的内在刺激方法,甚至于可以完全取代外在刺激的作用。(比如寺庙的高僧大概已经达到那种境界)
  智慧是从人的自我意识和潜意识所产生的,让自己知道自己的状态、需求,以及对外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最高的智慧大概就是有先见之明,站在现在的时空看到未来的景象。
  随意想到贴上,如果有理解和同感者,就非常高兴!


日期:2010-06-16 16:42:17

  如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和大家来交流一个实际的例子:
  新到一个企业,慢慢发觉,员工的牢骚非常多,不仅是普通员工,连中层管理人员也是满腹牢骚。比如:车间主任说,昨天晚班的班长把“我”气死了,明明产品做得不好,却不让员工回做,今天早上一来,就有一大堆东西要我去要求重做,结果遭员工骂:为什么早不拿出来要求重新,现在才拿出来?真把我气死了......生产经理听了以后,含含糊糊敷衍和安慰一下。办公室其他人员听了,要么心情沉重地不发话,要么就点评一下谁对谁错,借此发泄一下个人观点和情结。总之,大家对这些事已经司空见惯了,一直是这样处理的。

  反反复复地看到这类事情之后,我开始断定,企业在组织管理方面是非常薄弱,管理人员不作为、处理问题“和稀泥”,相互之间关系紧张,所以整体工作氛围差,结果是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都不理想。企业员工流失率也高,好的员工不想长久呆下去,忍耐着工作的员工对工资看得越来越重,好像只有多拿一些工资才能补偿工作中的痛苦和工作中产生的无端压力。

  解决这类问题必须从根本上下手,其实也非常简单,只是思路一定要清晰,方向一定要正确,决策一定要果决,动作一定要落实。
  应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组织人事结构是否有问题?生产副总、生产经理、车间主任、班长之间是什么样的指挥和报告关系?职责和分工是否明确?权力是如何被监督的?责任是如何被质询的?利益分配上是否有不公?等等。
  ......
  具体方法不作详述。总之,用系统性的方法去解决个案问题,才是根本性的办法。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

日期:2010-06-18 10:31:07

  怎样知道是不是人才?
  这问题太简单了吧,每个人都是人才!天生我才必有用!
  至于平台要自己去搭建啊,同时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实力,针对许多企业的招聘要求,要能“自圆其说”地证明自己具备那方面的才能。
  在现在这个不太规范的职场环境里,还有一条潜规则,也许可以参考一下,对别人或企业有利的、有用的、有好处的、有价值的、预期有贡献的,就是人才!所以,有时讨得面试官的一时喜欢比有真才实学还管用。

日期:2010-06-20 16:01:22

  管理本身一点也不复杂,根本上是由于我们人性的复杂!
  企业里,职位高的管理者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点子、后天再修正一下,几天后又以市场大环境变为由出台新的政策。于是,被管理者被搞得稀里糊涂、无所适从、内心极其抑闷......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已经找不到核心价值观。国人渴望自由和民主,不再遵循规则,也不再为别人制订规则,相当于不愿多负担责任,思想常常处在灵活应变之中、浮躁之中。大家就觉得活得累、活得不快乐。这就是今天大多数企业管理的一个状态!

日期:2010-06-24 11:03:50

  关于管理的基本原则
  1.管理必须遵循1个人管10个人(大约),10个人分别管100个人(大约)的基本原则。违背了这个基本原则,就会出现工作混乱,责任无人担当,被管理者无所适从或牢骚满腹,心情抑闷或工作积极性不高,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打折扣,等等负面效应。这是一百多年来企业实践过程中专家们的总结。如何来理解,以下作分析。
  2.所谓1个人管10个人,就是这个“头”必须对10个人的全部工作负责。要负责工作的分配,要负责工作的指导与日常沟通,要负责检查和考核。更重要的是要负责培养下属,负责对下属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辅导。这个“头”相当于这10个人的老板。他(她)应当拥有对下属薪水和职务任免的决定权。其权力的来源包括组织任命和个人魅力两方面。

  3.现实中,出类拔萃的人毕竟不多,所以,要挑选一个称职的“头”并不容易,更多时候需要组织长期的培养。但可以通过先部分授权,以及部分责任转移的方式,挑选基本合适的人去做“头”。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哪些权限暂时由别人所拥有,以及哪些责任可以由别人一起担当。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头”不断明白自身的弱项,不断地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变得越来越称职。

  4.无论怎样,管理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并且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明确各管理者的责、权、利。这样,管理的改善和提升才会变得有的放矢,整个组织的运行才会有序和高效,组织的效能和效益才会越来越高。
  5.企业CEO作为最高领导者,负责经营和管理的全部工作。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作为CEO的“贤内助”,需要为各种人才建立合理的工作平台,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建立人才与人才之间有效的工作促进关系(包括考核)。

日期:2010-06-25 12:36:27

  管理的智慧
  一.管理企业要关注两件事:1.人人都做事。2.事事有人做。
  1.人人都做事
  确保每个人都做好本职工作,包括检查别人工作和接受检查。各人的本职工作是从进企业的第一天起,逐步安排的。最终用“岗位说明书”来明确,否则谁也记不清、说不清。检查一般是抽样关心和督促。人只会去做可能被检查的事,也希望在检查中获得肯定或指点,从而获得工作成就感。缺乏被检查会慢慢失去热情,最终是工作效果打折扣。

  2.事事有人做
  管理层从上到下,对企业的各项事务进行分工,先粗分、再细分,先部门、再岗位。分解任务后,上级要进行指导和日常的沟通,确保任务的预期进展。还需要进行考核,以促使下级在压力下发挥潜力。无论企业目标如何细分,在某个领域内的责任由该领域的最高管理者负责。
  二.管理的权力
  责任和权力是互相对应的,权力不明确,责任人就难找。
  权力一般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组织权力。即企业赋予某个管理者对部属的职务任免和奖金的决定权或提议权。另一种是个人权力。即通过管理者的个人魅力所体现出来的管理能力和影响力。个人权力最能体现管理者的水平,但必须有组织权力来支撑。所以,企业必须有清晰的组织人事结构,否则组织运行就有问题。

  三.管理一定要“先大后小”
  所谓“先大后小”,就是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的目标,制定合适的战略,通过组织结构进行目标的步步分解。然后,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对细节问题进行决策。调整各种战术,确保战略的“落地”。
  任何一个领域内的最高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几个“得力助手”,分解目标、分配任务。并要求下属及时回报(用选择题而非疑问题)。每天收集目标和任务的进展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其中,重要的工作是对下属进行指导、沟通,帮助克服困难。
  为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要建立这样一种平台,强调团队协作、提倡头脑风暴、改善沟通模式、激励自我超越。
  (丁慧东 2010/06/25)

日期:2010-06-27 13:44:00

  管理的智慧(续)
  一.关于“人人都做事、事事有人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