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努力学习一种“广角思维”方法,正如“心底无私天地宽”一样,当把自己置身于组织之外进行思考的时候,通过不断地和组织中的多个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得出不同的策略和方法,然后进行综合和决策,就非常有全局观。我总结出这样一条管理规律:一个上级发出的一条劣质指令,下级往往需要化十倍的努力去纠正和弥补。对什么是好的决策,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处理员工的迟到和早退是每个企业都会做的事,一般就是做些处罚和通报之类的规定。我曾经尝试过这样一个方式,对迟到或早退的人,事后开部门会议时要当众说出原因,接受团队的审听,说得不清楚或太假要重说,还要回答别人的提问。结果一段时间后,大家竟然喜欢上了这种团队交流的方式,如果没有人迟到,大家觉得缺少了点东西。
当代中国企业里,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心理和情绪普遍较浮躁、紧张、不安和焦虑,要不就是麻木和缺乏积极性。需要通过科学的指导给予疏解和激励,这是人力资源总监或经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员工思想通了、情绪好了、心理平衡了、有工作目标和激情了,管理就会走向“无为而治”。
企业要实现成功管理,光有方案还不够,还需要造一种“势”,是促使各员工顺着既定方案做事的隐形力量,需要由企业高层领导共同去营造。“势”应当和“权”相一致,所谓权势。如果“权”被非正义的、持消极心态的“势”所拥有,就会形成“逆势”,会阻碍企业的进步。所有光明正义的、积极向上的、公平公正的、顺应人性的、富有智慧的思想和行为都可以形成“正势”,可以把企业运营价值推向巅峰。
拟稿丁慧东2009年5月email:dhd@csszhf.szbnet.com,QQ756021319
日期:2009-06-26 16:39:17
活着的真理是什么?(以下是老丁的一些当前见解)
1.“我是谁?” “我”就是父母有意或无意间播种产生的一个生命,不是自己选择的,而且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成人。因为小时候是不会想到问“我是谁”的。
2.“我在哪里?” “我”在宇宙之中一个行星上生活,宇宙是什么,目前没人知道。“我”只是60多亿个生命中的一个,而且归属于某个生下来无从选择的国家管理。要遵循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则和道德约束。法律是无法抗拒的,但道德能约束“我”多少,没有标准,全在于我的选择。
3.“我要到哪里去?” “我”的结局就是死亡,变成宇宙的一个尘埃。
4、“我要怎么活?” 弄清上面三个问题后,“我”就具备了对自己的选择权,“我”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呗,谁有闲工夫来管“我”呀?如果“我”因为糊涂,不知道该怎么活,可以看看活得成功的人、舒服的人是如何活的,至少“我”可以学习呀。
5、回到有位朋友叫老丁的,好像说过,人一辈子都在追求两样东西----快乐和智慧。“我”可以学习一下、吸收一下。然后估计不会活得太差。这就是活着的真理!
日期:2009-11-10 17:48:23
假如你突然拥有了1亿元人民币,你准备干什么?
把这个“梦”做起来,你就拥有了成长的力量!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应该很简单,就是在追求“我为什么要活着?我要怎样活着?”简言之,在追求成长的原因和动力。当自己找到答案以后,从此开始,你的余生就会觉得时间太短、实在不够用。当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其实人的日常生活就是一种“行尸走肉”般的苟且偷生。寻找为什么要活着的过程,就是解放自己心灵的过程。在人生的各种挫折中,人的心灵在不断地枯萎,直至死亡,所以说“哀莫大于心死”。
日期:2009-11-10 18:00:11
据粗略估计,只有少数的人能够找到“我为什么要活着?我要怎样活着?”的理由。这部分人成了活得成功的人,也许他(她)们并非社会的精英、并非拥有万贯家财......
为自己造一个“突然拥有1亿元”的梦,最后会发现,自己并非在追求金钱、名誉,等等。虽然我们每天的生活看似都在挣钱过日子。所以,若想让自己拥有亿元富豪的境界,其实非常简单。而一旦拥有了那种境界,也许成长和成功的速度是现在的N倍之多。
日期:2009-11-16 16:16:09
本人目前是某企业管理集团顾问师。对于企业管理的深刻探究也许是我余生感兴趣和赖于生存的事情。上面有朋友提到如何一步步提升中小企业管理的水平?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一直在研究,上面回贴中也粗略说了《当代中国企业科学管理简明方案》,是之前的一个思路概括。这里再简单地描述一下我的想法,和各位交流。我相信,有人能够理解,它就有实用性。
我觉得,现在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需要经过五个步骤的“反省”或“修炼”,它们是:
养“心”----“心乃人之器”。企业的“心”主要是企业核心人物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心智模式、思维方式,等等。企业老板必需组织高管团队检视自身企业的“心”在哪里?是什么?
造“梦”----社会的进步其实就是“梦”的不断实现。企业没有“梦”、没能共同的愿景,成功也是偶然的。
订“计划”----有远虑方无近忧。人虽然是高等智能动物,其实智力还很有限,很多东西想过,但做起来不一定能保持思路一贯的清晰,唯有“计划”会帮助各人或企业不偏离航向。
想“办法”----“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企业营造开放式学习氛围,核心人物分享智慧,企业才能进步更快。千万不要走“一个中国人是龙,三个中国人是虫”的路!
重“行动”----千言万语也及不上行动,在行动中要学会总结和提升,修正原有的“计划”,想出更多的“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最后总结:一个大的成功是由N个点点滴滴的小成功累积起来的。所谓从量变到质变。但是,必须注意聚焦,只有聚焦的光才能形成激光!
日期:2009-11-17 18:22:39
在十几家企业做了十九年工作,最后发现,管理的混乱其实根源就在总经理身上。既然我如此“聪明”,唯一的办法就是跳出企业做老板的老师。
企业再怎么乱总是可以管好的,就象一个仓库再怎么乱,总是可以收拾整理好的一样。我们辅导企业的办法就是教总经理如何把一个个员工的工作给设计好。这个工作既简单也复杂。因为与总经理的人生态度有关系。
比如品质不好,就从品质经理入手,给品质经理设计好其工作说明书,告诉应该要做的事,并辅导到位。对于品质经理没有能力做好的事,只有由其上级来“擦屁股”了。企业管理就是要做到“天网灰灰,疏而不漏”。
日期:2009-11-18 18:15:58
小企业真的留不住人才吗?
不是的,留人靠的是老板的“心”,当然也包括企业的氛围、待遇这些附加条件。一个博大宽广的胸怀一定具有一颗可以包容很多“小心”的“大心”。反之,老板的心眼较小,若想留住比老板大的“心”,只有多化钱了,否则早晚会走人。
还是那句话,“人者心之器也”,“心”就是一个人的核心思想、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体现。
日期:2009-11-22 08:40:39
“忘我”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不要太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不要太在乎自己是否表现出众和优秀、不要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种心理的形成可能是从小家庭环境造成,比如父母缺乏对子女的鼓励、缺乏对小孩的赞扬、对孩子的表现太挑剔等所形成。我作为过来人,到了四十多岁了还是会比较敏感于自己的言行给别人的感受(相对来说),慢慢发觉,其实别人并不太在意“你”的状态,或者至少不是不满意。
每个人在面对公众的时候,言行都会有一些紧张或表现不佳,因为人都不是神仙,当了解了这个规律后,多尝试几次后,胆子就大了、就自然了。关键要从心理层面克服、思想层面想通。人活着就像是自导自演一部自传电视剧一样,这一场景表现不太好,下一次进步一点就行了,不要太当回事。
这次奥胡会谈中,仔细观察一下,中央领导人员也会表现出紧张的神情。据说奥巴马当选总统时发表演讲,媒体就评价他较紧张,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日期:2009-11-22 08:50:11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