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美国人的冷战策略是成功的。单看现在多少人在喝可口可乐就知道。不过这里不谈政治,在这个经济危机的季节,我看到公司裁员的策略,有一个裁员的计划,多少人,每个部门多少人,计划多久执行完。这些其实在财务报表上都是一个预算的数据,但是每个数据后面都会有连串的蝴蝶效应。但是我看到的实际很多是大陆员工被“优先”裁掉,当然美国也有被裁的同事,但是你知道那个人是中国人,然后依次是,马来人,印度人,黑人,白人...这是我看到的真实。也许在公司面试的时候,他会对你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比如忠实,比如上面也有人说“一年换一家公司也有公司要之类的”。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在外企打工,就是打工,什么发展平台,职业前景,那些完全就是未知的X。裁员的时候,很多呆了很久的员工是首先被考虑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工资高。如果同样的工作公司可以找到更廉价的劳动力,既完成了COST DOWN计划,又完成裁员计划,作为部门的老板,他一定会这样决定。部门的老板也是打工的,公司不是他的,他在这个位置上也是要有PERFORMENCE的,这样他才可以升职加薪。不要以为你做的贡献很多就不会被裁掉,记住一点,在外企,大家都是在打工,如果HR看了你的简历说我不考虑聘用你是我觉得你跳槽太频繁不够STABLE,那是他的官方语言,只是你不够QUALIFY或者OVER-QUALIFY。
日期:2009-05-20 16:54:52
有的部门招人,就是要找一个干活的人,人家没有想把你培养成LEADER的计划,你成了LEADER,老板喝西北风么,除非他也升职了,还愿意提拔你,这个概率比较小。 所以,有的时候你太强了,也不是优势,因为人家这份工作不需要这么强的背景。当然,应聘做SALES除外,销售是看业绩说话的。所以当你面试不成功的时候,不一定是你不成功,而是你OVER-QUALIFY,光芒太过于刺眼,谁敢把你招来做老大啊。当然我不排除有些很有实力的老板确实是用伯乐的眼光来招人,但是,在深圳的很多制造行业里,记住一点,外企是不会特意培养大陆员工的。这就是为什么你觉得你辛苦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突然总部会调来一个人做你的老大,然后把你扔到另外的地方去开荒,并不是老天没有眼,看不到你的贡献,你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but they choose to be blind.举个不太贴切的例子,你和你村子里的几个同乡去非洲的某个地方卖萝卜,因为非洲人爱吃中国产的萝卜,但是你们村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非洲那个部落人力成本便宜而且能长出同样的萝卜,于是你们让当地人种萝卜贴上中国萝卜的标签,虽然你们没干活,但是村长问起来的时候,你们不会去说这是我非洲弟兄的功劳吧,你会把你如何“教导”非洲弟兄种萝卜,如何管理,如何统筹,如何MONITOR他们详细地做成PPT,回到村里去PRESENT,然后村长很开心地发奖金给你,并且颁发MAKE IT HAPPEN的大奖挂在你家大门口。一样的道理,在外企的大陆员工就是天天日晒雨林种萝卜的部落,去给村长做PRESENTATION?轮不到你,乖乖种萝卜好了,如果你还想学点种萝卜之外得东西,可能会引起某些管理层的恐慌,万一你啥都学会了,人家就失业了。
日期:2009-05-20 17:21:25
有的时候我在想打工这件事情,每天开车经过科技园,看见很多年轻人在穿梭。 这个科技园,多少年轻人梦想开始和破灭的地方,青春和血泪,一点也不夸张。我经常会去关外和东莞的工厂,相比工厂的很多人来讲,我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好很多了,他们中的一些PM,也是本科生,不乏硕士生,但是却不得不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中选择一份工作。当然能从工厂做起来,基础打起来,也很不错。那些台湾人开的工厂,也是打着外企的名号,我作为客户,去看产线上的问题,我看到年级很小的女孩子熟练的手指在PCB板上安插各种元器件,说实话,我心里很不舒服。有一次我和几个总部美国人去做年度的AUDIT,其中有个很黑很胖的美国女人看到一个测试站是测试一些游戏画面的控制功能,她和她旁边的一个美国人说,这个工作好啊,每天玩游戏还可以挣钱。我说这些OPERATOR每天要站6-8个小时,而且时薪只有2.5-3美金, 其实我知道这个时薪是工厂给我们的人力成本报价,其实工人真正拿到的比这个还要少很多。那个黑女人继续说,那我可以叫我父母做,他们反正退休了也没事。你看,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就是“应该”拿很低的工资做很艰苦的工作的。我在想我们很多人都是经过艰苦的高考,接受了高等教育,最后到工厂做这样的工作,难道不是人力成本的巨大浪费么?我知道很多台湾工厂,台湾人毕业后来大陆工厂就可以直接做课长的职位,这是很多大陆人要奋斗好多年才能爬到的位置。能力差么?NO.很多东西是你要在那个位置上才有机会接触到,才有机会磨练到的,比如LEADERSHIP SKILL,比如管理组织能力。有的人可能会说,leader ship不一定要当leader才可以培养,你可以在任何时间把自己当作是the leader of this project,我会告诉你,继续发扬你的阿Q精神吧,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当自己是,不过没有人理你罢了。
日期:2009-05-20 17:42:34
从小我们都是在一个群体里面做着这个群体认为对的事情,老师就是老板,大家都交作业了你不交你就不对,你就要反省,高中时候选科我想选文科,但是我们那个重点高中是以理科为强项的,如果选的文科班的孩子就被认为是比较后进的学生。后来大家考大学,我们跟着考,后来这些80后的孩子们比我那时候还好点,专业都不晓得选什么好,起码现在的孩子知道和以后就业挂钩了。总而言之,就是大家都随着一个大部门走就没错了。后来大学毕业,大家通通找工作了,你也赶紧跟着找啊,不然就“落后”了,别人说外企好啊,进外企...什么时候你静下来想过我究竟想要什么?我想要成为什么?我要对自己做什么?要对周围人做什么?但是你看到了么?很多所谓“成功”的人,(之所以加引号是我暂时使用当前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就是功成名就,但是我保留意见)他们不会跟着一个群体在做事,他们一定会是特立独行的,有些许冒险的。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就是风险喜好者。但是打工这件事情,至少是安全的,相对无风险的。但是太多人一同走的路,证明了你绝对不会outstanding,because you won’t stand out.即使没有经济危机,谁会保证自己会在外企呆到50岁以上?就这点而言,国企下岗职工还更好些,起码还有个单位“挂靠”,请问现在哪家外企不是说LAY OFF你就拜拜的,所有保险马上停掉,IBM和GE对本国员工有一个退休制度,工作到多少年以上就可以在退休的时候有退休金拿,但是看看GE现在的境况,无须多言。
日期:2009-05-20 22:12:42
谢谢大家捧场,我写的东西都是我在以往工作中的一些思索和感悟,现在有很多的职业顾问他们会跟正在迷茫中的年轻人说,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最后会为你量身定做一些培训。比如,在职场中,你要表现的职业化,那么我问你,什么是职业化?我曾经上过一个知名培训公司的所谓“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课程,那个导师很明确地讲“职业化,就是开心地做你应该做的事。”这里面强调了三点:1,态度,2,责任,3,职业角色。关键在于,培训你也上了,道理你全都明白,每天你继续的还是哪些回不完的邮件,开不完的会。请问,你认真地思考过么?我的习惯是,在每天开始之前,我会给自己一个安静的时间思考,自我对话。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每天都可以那么坚强,那么乐观,那么果断。我不是性格坚强的人,至少现在不是,所以我不得不时常提醒自己:嗨,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要坚强。当你在被一堆事情包围,还要去“培训”自己的上司的时候,去解释一些你觉得很浪费时间,没有价值的问题的时候,当你不断地在struggle,frustated,depressed的状态反复循环的时候,你难免会怀疑你工作的价值,存在的价值。周总理说: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我很羡慕那个时代的人,他们有不会动摇的信念,一条路,走到底。单纯的理想,纯粹的坚持。我们这个年代的中国孩子很迷茫,因为从小学习的东西到了现实中都要一点点被推翻。越是小时候的好孩子,长大后越迷茫。现在很多应届生就业难,一点不奇怪,因为在学校里面根本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何为有用,如果你的目标是打工,那你就要准备打工的技能。大学本科怎么可以闭门学习管理呢,很奇怪的学科定位,这样的专业是一定找不到对口工作的。如果你的目标是进入外企打工,那就好好学习外语。很多好孩子最后都变成了很成功的打工皇帝,很多后进生都去创业了。很多人都希望有个榜样,然后循着榜样的路走,中国孩子都这样。 但是我想说的是,不会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别人的路你照着走不一定对。你会问很多人建议,但是最终做决定的还是你自己。如果真的让我给“建议”,就给出对外企很憧憬的应届生以下几点参考:
1,不要太局限在专业上,很多东西是在实践中学习的,持续学习的能力要比拿到一个证书要重要的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