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十年》
第47节

作者: 爸爸怪兽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陈扬去教育局值班室打电话。
  电话打到陈蔡公社,那边值班的人,正是陈扬的好朋友陈仁军。
  陈扬让陈仁军去他家,让他爷爷与大妹和二弟,带上行李和木匠工具,拉着手拉车赶紧到县城来。
  陈仁军放下电话就报信去了。
  陈扬回到办公室时,今天的报名热潮才算过去,一共有八十七人报名。

  八千七百块,陈扬与大家一样,这辈子第一次见这么多钱。
  正月初四晚上,陈扬他们夜不能寐,守着这八千七百块钱。
  初五,银行上班。
  陈扬带着肖伟力和杨玉梅,还有八千七百块钱,先来到人民银行温林支行。
  在这里开户,户名“温林县高考复读学校”。
  按杨玉梅的意见,在这里存了五千七百块钱。
  然后再到农业银行温林支行,以陈扬、肖伟力和顾卫军三个个人的名义,各存了一千块钱。
  杨玉梅保管公家的存折,另外三本存折,都由陈扬保管。

  为什么这么做,陈扬也不明白。杨玉梅是出纳,陈扬自然听她的。
  回到教育局,顾卫军说,陈扬爷爷他们到了。
  陈扬赶紧来到后院。
  爷爷与大妹和二弟三人,已经开始收拾房间。
  手拉车停在院子里,车上装满了行李和木匠工具。
  陈扬让大妹和二弟留下,继续收拾房间,他和肖伟力一起,陪着爷爷来到党校的教学楼里。
  “爷爷,地方你都看到了。你先检查书桌和凳子,把可用的先挑出来,一个教室一个教室的凑。”

  “扬,维修用的材料,我找谁要去?”
  陈扬指了指肖伟力,“这由伟力负责。你需要什么,就开个单子,叫伟力去买。”
  陈扬又吩咐肖伟力,“伟力,这块工作就归你负责了。你哪儿也别去,就给我钉在这里。”
  肖伟力应了一声。
  陈扬赶紧回办公室。
  今天前来报名的考生也是不少。
  与此同时,聘请的教师也有提前报到的。
  解决教材问题也是迫在眉睫。
  几个老教师建议,教材不要手工印刷,直接联系县印刷厂,让他们印出来。

  季同生同意,因为这样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
  陈扬开始时犹豫,只为委托印刷厂印刷教材,开支就大了去了。
  但后来一想,毕竟是刚开始创业,不应该太计较开支。
  只要《复读学校》顺利开学,还愁以后不能赚钱吗?

  印刷教材的事,季同生亲自抓,带着三位老师和教材样本去了县印刷厂。
  教材问题解决了,陈扬就感觉轻松多了。
  但又有了一个新问题。
  教室有了,食堂有了,可考生们的住宿问题还没着落。
  按原来的计划,由考生们自行解决住宿问题。

  现在大部分的考生,希望就近住宿,并由学校负责解决。
  老师们也有这方面的要求,因为考生集中住宿,不仅方便管理,也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县党校倒有两个宿舍楼,一男的一女的,与教学楼配套,也空闲在那里。
  这还得季同生出面。

  季同生从县印刷厂回来了。
  “小陈,印刷厂那边已经联系好了。只要咱们确定印刷数量,他们随时可以开机,一天时间就能搞定。”
  陈扬最关心价格,也就是印刷教材需要多少钱,“老季,你有没有让他们给点优惠?”
  季同生笑了,“我就知道,你最关心的是这个。”

  “呵呵……没办法,我总不能只赚吆喝不赚钱,这样我也没法向大家交待啊。”
  “你就放心吧。我粗粗的算了一下,每个考生的教材费用,应该不会超过二十块。”
  “嗯,这还行。”陈扬点点头,笑道:“老季,现在有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要交给你去完成。”
  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季同生笑了,“我就知道,你又要折腾我了。”
  “老季,党校那两个宿舍楼,你去借过来。你弟弟季同明是党校负责人,这个任务非你莫属。”

  “你等等。”季同生问道:“借过来?难道不是租过来吗?难道你不想给钱?”
  “让他们发扬一下风格,反正闲着闲着。但你向他们保证,从下半年开始,我们付他们租金。”
  季同生笑叹一声,“我这张老脸啊。”起身而去。
  初五、初六、初七,也有六七十人前来报名。
  初八,正式报名的第一天,一下子来了一百一十多人,其中大多来自下面的公社。
  初九和初十两天,又有一百多人报名。
  到农历正月十五,报名总人数达到五百三十七人。
  其中文科考生两百九十一人,理科考生两百四十六人。
  陈扬让黄老师和高老师负责编班。
  文科考生编为五个班,理科考生编为四个班。
  开学典礼,还是定在正月十六。
  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也有很多事情来不及做。
  特别是老师的安排,和学生的编班。
  正月十五,季同生召集全体老师开会。
  这次一共聘请了三十名老师,全部都是退休的,年龄在六十一岁到七十岁之间。
  季同生说了开场白。
  “诸位老师,诸位前辈。我呢,是代表教育局的。咱们《复读学校》真正的领导,是小陈也就是陈扬同志。现在,咱们欢迎陈扬同志给咱们讲话。”
  季同生带头鼓掌。
  全体老师和员工一齐鼓掌。

  陈扬起身,先鞠了一躬,“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不懂教学,所以没资格谈教学,我是为大家服务的。大家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随时都可以来找我,我帮大家解决。”
  “具体的教学工作,由你们组成教学组负责。我只提一个要求,就是每个星期,每门课都要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每个周末,都要根据模拟考试的成绩,进行新一次编班。”
  “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激励广大考生,让他们不敢松懈。所以,咱们不搞快班和慢班。但根据每个星期的模拟考试成绩,进行新的编班,实际上就是分快班和慢班……”
  顿了顿,陈扬说,“我说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的报酬。大家都有退休工资,按照规定,再在《复读学校》领一份工资,那可就不对了。”
  季同生说道:“小陈,你就说说你的解决办法吧。”

  “很简单,我给大家发补贴。以后就按上课的时间算,你上几节课,我就给你几节课的补贴。晚上的课,再另发上班补助。还有,到学期结束,我们还会给大家发放一次性的奖励……”
  最后,陈扬笑着问道:“诸位老师,不知道我们这样安排,你们还满意不满意啊?”
  没人说话,但掌声热烈,足以说明一切。
  热烈的掌声,带给陈扬的却是压力。
  五百三十七名考生,一共收费五万三千七百块。
  这是一笔巨款。
  但与此同时发生的开支,让陈扬心里没底。
  他还没有仔细算过,这个学期还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
  《复读学校》刚刚开张,就有四笔明明白白的开支。
  教材费八千块,一次性付给了印刷厂。
  这让陈扬心疼了好几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