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十年》
第44节

作者: 爸爸怪兽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也就是说,还有六百六十多人,正在家自己复习。
  从经济角度看,如果能把一半人招进来,那就等于发财了。
  可是,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把《复读学校》成立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呢?
  最笨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每个考生写信,直接通知他们。
  还有,陈扬想到了另一条捷径,通过县广播站,向全县广播招生广告。
  两个办法同时使用。
  季同生从县党校回来了。
  “小陈,事情进展顺利,人家愿意把整个教学楼租给咱们,食堂也向咱们考生开放。租金也已谈好,就是咱们说的价格。现在呢,就剩最后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那些书桌和凳子,至少一半是坏了的,需要修理啊。”
  陈扬笑了,“这不是问题。我爷爷是木匠出身,我叫他带几个人过来修,应该不会误事。”

  “太好了。”季同生点了点头,“小陈,你在忙什么?”
  “老季,我在考虑招生问题。”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陈扬说了自己的想法。
  季同生拍桌叫好,“那还等什么,赶紧忙起来吧。”
  陈扬不好意思的笑笑,“给考生们写信,这信封、信纸和邮票,得你老人家去局里要。还有考生们的家庭住址,也得局里同意,咱们才能拿过来用。”
  季同生起身,边走边说,“小陈,我去去就来。”

  田芳和杨玉梅也先后回来了。
  田芳汇报说,“大获全胜。一中那边答应了,他们使用的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以及所有模拟试卷,全部免费供应给我们。”
  陈扬大喜,“田阿姨,你立功了。”
  “你别高兴太早。他们是每样只供应三套,咱们拿回来用的话,还得自己复印。”
  陈扬点点头,“复印我会。咱们自己复印也好,也可以节约一笔开支嘛。”
  肖伟力道:“田阿姨,扬哥是个多面手,啥都能干,他的钢笔字,还得过一中比赛第三名呢。”
  田芳点着头道:“这我就放心了。复印是个体力活,以后就是你们三个小伙子的活了。”
  陈扬更关心教师聘请的问题,“杨阿姨,你们有什么收获?”

  杨玉梅笑道:“以县教育局的名义,我召集一帮退休教师,开了一个招聘会。小陈,你要多少,就有多少。”
  陈扬拿出笔记本,准备做记录,“杨阿姨,你具体说说吧。”
  杨玉梅是带着顾卫军去的,她让顾卫军汇报。
  “扬哥,现在口头同意来咱们学校的退休老师,一共有二十一人。其中语文老师五个,数学老师四个,英语老师四个,政治老师三个,物理老师两个,化学老师一个,历史老师一个,地理老师一个。”

  陈扬一边记录一边说,“这不够啊。”
  杨玉梅说,“小陈,县一中那边,也就这个配置了。”
  陈扬笑着解释,“杨阿姨,咱们聘请来的老师,都是已经退休的,都在六十岁以上,有的身体不一定行。所以,咱们多聘请一些老师,就能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
  杨玉梅点了点头,微笑着说,“小小年纪,考虑问题这么周到,难怪局里让我们都听你的。”
  这时,季同生抱着一大堆东西回来了。
  全是信封和信纸,还有一袋邮票和一本花名册。
  田芳问道:“老季,你这是干什么?开小卖部啊?”

  季同生道:“根据小陈同志的命令,给那些考生写招生信。”
  杨玉梅道:“这个工作量可不少。”
  陈扬拿过刚起草好的招生信草稿,让大家过目。大家没意见,就照这个抄写。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还真的只能手工抄写。
  吃过晚饭,三老三小全体上阵,动手抄写给考生们的信。
  怕把三老累着,陈扬只让他们加班一个半小时,自己与肖伟力和顾卫军一起,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
  一千多封招聘信,硬是被写出来了。
  上午是封信口和贴邮票。

  三小累得趴桌就睡,三老主动出门,把一千多封信捆好,绑在自行车上,送到邮局寄出去。
  下午,季同生带着介绍信,还有顾卫军,去县广播站,请他们帮忙广播《复读学校》的招生广告。
  这是要利用有线广播打广告。
  那个时候,只有有线广播,可以直达全县的所有自然村。
  那时也没有广告这个说法,就更谈不上什么广告费。县教育局要在县广播站广播招生消息,只需要介绍信,只要有时间,就能顺利播出。
  陈扬的要求还特别高。
  现在离春节还有七天,他向季同生提出要求,这七天要天天广播,而且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广告上有明确规定,报名的时间,是春节后的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
  所以,陈扬可以先给自己放假,回家过春节。
  临走前,其他人不在,只剩陈扬和季同生二人。
  季同生磨磨曾曾,陈扬就知道他有话要说。
  “老季,你是不是担心什么?”
  季同生笑笑,“你聪明,猜猜我担心什么?”
  “您担心学生招不进来,或者没几个人来报名。”
  季同生摇摇头,“再猜。”
  “您怕咱们的教学质量不行,误人子弟,败坏了教育局的名声。”

  “再猜。”
  “您担心我反客为主,抢了你的权力。”
  “更不对了。”
  “你怕赚不了钱,没法向局里交待。”
  “还是不对。”
  陈扬摊摊双手,“那我就猜不着了。”
  季同生说,“小陈,我担心,咱们赚了钱后,你们三个该得的那部分,不能合情合理的装到你们的兜里去。”

  季同生提的问题,也是陈扬最担心的问题,辛辛苦苦的工作,不能到头来拿不到报酬。
  “老季,说实在的,你戳到了我的痛处了。”
  对外公开时,陈扬与肖伟力和顾卫军只是三个临时工,是在《复读学校》赚工资的。
  而实际上,三个人都有股份,而且加在一起还是百分之五十。
  那时还没有股份制这个概念,更没有百分之五十一这个控股概念,陈扬只是歪打正着而已。
  季同生说,“小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啊。”
  陈扬问,“老季,局里怎么说?”
  “局里明确规定,《复读学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每年或每个学期,只要上交利润就可以了。至于上交多少利润,则视《复读学校》的实际效益而定。”

  陈扬又问,“还有,老季,你与田阿姨和杨阿姨,你们三个人的工资怎么定?”
  “我们在局里领工资。在《复读学校》这边,我们是没有工资的,也就是不能领工资的。”
  “这样,这样不行吧?”
  季同生笑了,“我们要是两边都领工资,那些眼红的人,非把我们活剥生吞了不可。”
  “这边没有报酬,不是长久之计。”
  季同生微微一笑,“关于这方面,就要看你这个实际负责人了。我们不要工资,但没说不要补贴和福利啊。再没办法,就说加班工资也行啊。”
  陈扬听明白了,也笑了,“老季,我明白,也请你放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