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十年》
第31节

作者: 爸爸怪兽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另一坛,陈扬喝了一半。还有一半,是奶奶、母亲和大妹陈平喝的。
  大妹第一次喝酒,俏脸红扑扑的,差点醉倒。
  二妹、三妹和三弟,年纪还小,陈扬不让他们喝。
  吃罢晚饭,陈扬提着马灯正要回到船上去,队长童老贵又来了。
  童老贵上门,必定有事。

  陈扬已经适应。自从父亲出事,很少再有人主动前来串门。
  除了童老贵和一帮发小,就连众多亲戚也不来往了。
  陈扬有外公外婆和六个娘舅,还有三个姑姑,他们连春节期间都没有上门。
  陈扬没让童老贵进门。
  “老童,你有啥事?找我还是找我爷爷?”
  “公事私事都有,咱们船上说吧。”
  童老贵是个好人,即使有时候很讨厌。
  在船上坐下,童老贵不说话,先掏香烟,递一支给陈扬。
  “扬,你还生我气啊?”
  “说事,老童,说事。”
  童老贵拿出一沓钱,递到陈扬手里,“你数数。”

  一百六十块,其中一百五十块是本钱,十块是这个月的利息。
  陈扬收起一百五十块,将十块塞回到童老贵手里,“说不要就不要。”
  不由分说,斩钉截铁。
  推不了,童老贵收回了这十块钱。
  “老童,还有啥事?”
  童老贵拿出一沓票证。
  肉票、油票、煤票、布票、烟票……
  在陈蔡公社,各种票证每个季度发放一次,这次发放的是第二季度的。

  什么都凭票供应。
  有的票按人头分,基本上公平,童老贵不会私留。
  有的票却可以随时调整,比方说烟票。
  陈扬家就爷爷一个人抽烟,只能按一个人头分得烟票。但也可以加上陈扬,因为他已年满十八,只要说自己抽烟,就能多算一个人头。
  爷爷烟瘾大,一个月两条不够。陈扬把自己算上,每个月就多了两条烟票。
  童老贵讨好陈扬,多给了陈扬一些票证,其中就有烟票,还有陈扬需要的煤油票。
  “老童,谢了。”陈扬毫不客气的收下。
  “不生我气了?”童老贵含笑而问。
  “生气伤身,我犯不着。”
  还有别的事。
  “扬,大队今年的提成上交,和教育费,以及其他费用,还是每人每年一块。”

  说着,童老贵把几张开好的收款收据拿出来。
  陈扬接过,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在马灯下看发票。
  童老贵见怪不怪。这小子就这德行,让他交钱,他会把你祖宗八辈骂遍。你给他钱,让他叫你祖宗他都乐意。
  骂归骂,这九块钱还是要交,陈扬乖乖的。
  “扬,还有个事。大队经过商量决定,让你接替陈老五,担任大队拖拉机手。大队让我通知你,如果你同意,大队就对外公布。”
  陈扬又骂骂咧咧。这帮家伙,早干嘛去了。现在不是他们发善心,是看上了他一手修理拖拉机的本事。
  可惜,此一时彼一时,陈扬已经看不上拖拉机手这个活了。
  “老童,我不干了……”
  童老贵说,“也好,你现在自己给自己干活,我也觉得挺痛快的。不过,有一个要求你得接受。”
  “什么要求?”
  “大队的拖拉机要是坏了,还得你去修,你要随叫随到。”
  “呵呵……没问题,没问题。只要给钱,每次两块。”

  童老贵终于起身离开。
  陈扬刚要把船撑出,一帮发小又来了。
  不来则已,一来就是一帮。
  童小龙、陈仁军、陈福明、童小平、童二子、蔡晓晖和蔡朝阳,最好的发小一个不落。
  七个家伙异口同声,想吃烤鱼烤虾。
  还有备而来,带了三坛米酒和两瓶白酒,以及油盐酱醋。
  “好啊。仁军,你上我的船。你们几个,去找条船,咱们河头湾见。”
  陈扬带着陈仁军,摇着小渔船出发,其他人一起找船去了。
  到了河头湾,先把四个虾箩拉起来查看。
  陈仁军提着马灯帮忙。
  又捞了两三斤虾和不少小鲫鱼。

  “扬哥,你这活还行啊。”
  晚上九点多。
  河头湾里,停泊着一大一小两条船。
  小的是陈扬的渔船,大的是生产队那条水泥船。
  一桨一杆,插在水中,固定了两条船。
  船桨和撑篙上,各挂着一盏马灯。

  不省油,马灯拨得瓦亮瓦亮的。
  烤鱼烤虾,米酒佳酿,都是香喷喷的。
  陈扬与一帮发小,大吃大喝,泛滥放浪,肆意妄为。
  酒喝到深处,发小们东倒西歪,陈扬却感慨万千,越喝越清醒。
  发小们与自己一样,也都长大了,要各奔东西了。
  童小龙职务繁多,忙得不亦乐乎,拖拉机手、民兵巡逻队员、记工员、管水员、小队会计,忙得都不用去生产队干活了。
  陈仁军当了公社通讯员,每天骑着半新半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成了一个上班族。
  蔡晓晖当了村小学的民办老师,虽然干得不怎么样,但既然干上了,是不会轻易被拿掉的。

  童二子有了对象,有事没事的就往对象家跑。对象家的副业是编蓑衣的,童二子就跟着未来的老丈人学编蓑衣。
  陈福明向来胆小,特别怕他爸。他爸是个实在人,除了在生产队干活,就是在家养猪养鸡养鸭,还有那一两分自留地。陈福明亦步亦趋,不敢干别的事。
  童小平初中毕业,有理想也敢于追求理想,他的理想是从军。他离年满十八还差两个月,正好能赶上国庆节后的征兵。
  蔡朝阳重操旧业,又开始扫煤渣了。
  当初陈扬扫煤渣,陈家村有五六十户人家跟着干,蔡朝阳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因为干的人太多,利润几乎为零,陈扬转行,大部分人也跟着歇息。
  蔡朝阳也收了手,但他精明,也善于变通。现在扫煤渣的人少了,利润回来了,他便杀了个回马枪。

  陈扬知道,蔡朝阳有生意头脑,有时候比他还要厉害。
  蔡朝阳还有一个优点,也是陈扬没有的。
  陈扬读书多,有时难免清高。即使父亲没有出事前,他也是这个德行。
  而蔡朝阳却情商颇高,跟谁都聊得来。上至公社的人和大队的人,下到全村老老少少,他都能说得上话。

  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吃得开。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每年上面拨下来的周济粮。
  按蔡朝阳家的条件,在村里能排中上水平,怎么也分不到周济粮。
  可蔡朝阳家人人都能分到。即使每年只有两三百斤,几十块钱,但也能充分说明蔡朝阳的能力。
  蔡朝阳甚至都能与陈扬的仇人蔡国平称兄道弟。
  陈扬把蔡朝阳装在心里。
  不过,陈扬也有得意的地方。
  比方说下河捕鱼这个行当,蔡朝阳就干不了。

  说来也是好笑,蔡朝阳看陈扬下河捕鱼,他也曾想跟着干。
  好在蔡朝阳谨慎,决定跟着干之前,在家里偷偷的学习撒网。
  可惜蔡朝阳天生臂短,而且没有臂力,根本撒不开渔网。
  蔡朝阳这才死心。
  这事陈扬知道,但不说破。
  陈扬的捕鱼行当开局不错,也继续得不差,接连一个月,陈扬赚了一百一十多块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