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十年》
第27节

作者: 爸爸怪兽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叶正方告诉陈扬,他只捕“四鱼一虾”,不捕那些小鱼。
  陈扬问为什么。
  叶正方说,那些小鱼不好侍候,捕上来待不了多久就死了,拿去街上卖都来不及。

  除了捕虾,主要就是四种鱼,鲤鱼、鲫鱼、白莲鱼和胖头鱼。
  县渔业局每年放养鱼苗,也主要是这四种鱼,所以每年产量不小。
  陈扬更关心捕捞办法。
  叶正方说,捕鱼捕虾,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守株待兔。比方说捕虾,就是找好的水域,好的位置,安装一些捕虾专用的虾箩,等着虾们自己钻进来。

  还有鲤鱼。也要用固定的拉钓,放置在水下,从这边河岸拉到对面河边。一头装上铜铃,一旦拉钓钓住鲤鱼,铜铃就会响起报信。
  另一种方法,就像游击队一样,捞一网换一个地方。
  至于哪些地方能捕到鱼,全凭经验还有运气,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成不了高手。
  还有时机。早上和晚上,以及午后,都是捕鱼的好时机。因为在这些时间段里,鱼类的活动能力衰退。
  鲫鱼、白莲鱼和胖头鱼,都要用移动的办法捕捞,捕捞工具就是尼龙渔网。
  至于具体操作,陈扬虽没干过,但也见过。就是找一片水域,把渔网撒下。待渔网撒开并沉底后,再将渔网收回。
  总而言之,小船捕鱼,七分经验,两分运气,外加一分辛苦。
  叶正方一边介绍他的经验,一边将船摇到一个河湾里。
  叶正方让船缓缓的无声的停下,再拿起一把渔网,扎稳马步,深呼吸后,用力将渔网向前向上撒出。
  渔网已经撒出,但渔网的绳头还在叶正方的手里。
  陈扬目不转睛的盯着叶正方的动作。
  过了几秒钟,叶正方开始收网。
  收网速度先慢后快,还没收完,就能看到有鱼在水里扑腾。
  “扬哥,我这一网,没在你面前丢脸。”

  果不其然,这一网收获颇丰。
  三条白莲鱼、三条胖头鱼和八条鲫鱼。
  目测重量,三条白莲鱼至少两斤,三条胖头大约两斤半,八条鲫鱼大概有三斤半。
  单条鱼都不算大,叶正方很内行的说,这些鱼应该是去年放养的,应该算挺大的了。
  陈扬最关心一个问题。
  “方子,这片水面没有水草,你凭什么判断这里有鱼呢?”
  “你等等。”
  叶正方收网拿鱼,把渔网搁在竹帘上,把鱼搁在鱼舱里。
  再把船摇到岸边,用桨把船停住,再在船头坐下,拿根烟点上火吸起来。
  “扬哥,现在是下午两三点钟,是白天捕鱼最好的时机。鱼也有困乏的时候,也有睡觉的时候,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这个时候的鱼,活动能力最差,也是咱们捕捞的最好时机。”
  “你再说说,除了这个时段,还有哪几个最佳时段?”
  “这里有个窍门,是很有经验的老渔民告诉我的。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你分成四个时段,每六个小时一个时段。现在是下午两三点钟,其他三个时段,你很容易就能算出来了。”
  陈扬点了点头,“天时地利人和。方子,你说了天时,再说说地利吧。”
  叶正方说,“咱们捕鱼,几乎都是在河湾里完成的。一般来说,所有的河湾,都是鱼儿喜欢聚集的地方。”
  陈扬说,“你说的河湾多了去了。哪条河都是弯弯曲曲,河湾千千万万,怎么判断哪些河湾里有鱼呢?”
  “一,越弯曲的河湾越有鱼。二,水流越急的河湾越没有鱼。三,水草多的河湾鱼多,水草少的河湾鱼少。四,水深的河湾留不住鱼,水浅的河湾留得住鱼。五,水温高的河湾鱼多,水温低的河湾鱼少……”
  陈扬边听边记。
  “扬哥,你记住一个窍门。每到一个河湾,你看到水略有浑浊,或者水面上有些许气泡,这个河湾里一定有鱼。”
  天时和地利讲完,还有人和。
  叶正方把船摇到下一个河湾,观察了一下,“扬哥,你来撒网。”

  陈扬从中舱爬出来,接过渔网,学着叶正方刚才的样子,使劲的把渔网撒了出去。
  叶正方蹲在那里,笑出了猪叫声。
  因为陈扬撒出去的渔网,还没落到水里,就卷成了团团。
  陈扬也是急中生智,反应忒快,渔网还没落水,就被他硬生生的收了回来。
  再把渔网整好,陈扬再把渔网撒了出去。
  这回还行,渔网撒得挺开,渔网的四周也几乎同时入水。
  叶正方嘴里数数,“一,二,三,四,五,收网。”

  陈扬立即收网。
  运气不错,这一网捞了一条白莲鱼、两条胖头鱼和五条鲫鱼。
  陈扬来劲,又学着撒了几网,但收获甚少,其中两网颗粒无收。
  “扬哥,我该去卖鱼了,你去不去看看?”
  “改天吧。我得回家,跟家里商量商量。他们同意了,我就能下河了。”
  “那行。明天下午,我再来找你。”
  小渔船靠岸,陈扬回家。

  吃晚饭时,陈扬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全家人。
  二弟陈兵第一个赞成,“大哥,我支持你,我跟着你下河。”
  陈扬说,“我一个人下河。老三,我和爷爷商量过了,你去学当木匠,跟着爷爷的徒弟学。”
  陈兵不愿意当木匠,“爷爷,这事就定了?”
  爷爷点着头说,“兵,你十四岁了。学一门手艺,将来饿不着,一辈子有饭吃。”
  陈兵滴咕道:“大哥,你得答应我。以后要是有大生意,我还回来跟着你干。”
  “这没问题。”陈扬满口答应。

  大妹陈平说,“大哥,听大人们说,下河很苦的。能干别的,就不要下河了。”
  奶奶和母亲也劝说陈扬。
  陈扬问爷爷,“爷爷你说呢?”
  爷爷思忖了一下,“没啥吃的时,草根也能饱。这活虽然苦,但一般人学不了,能干得长一些。扬,要不你先干着,将来有了别的好活,咱就转行。”
  爷爷德高望重,目光深远,他说出的话,等于是一锤定音。
  第二天,陈家有很多事要忙。
  上午,爷爷送二孙子陈兵去衡峰街,他最好的徒弟在那里干活,他要亲自把陈兵交到人家手里。
  还带了十块钱。其中的八块钱,直接作为拜师礼。

  亲兄弟,明算账,亲徒弟,也讲礼。
  爷爷懂世故人情,有了这八块钱的拜师礼,他徒弟就不敢不认真的带陈兵。
  下午,爷爷去买船,陈扬下了叶正方的船。
  干捕鱼这个行当,既要捕得上,也要卖得了。
  不仅卖得了,还要卖得快。什么鱼也不能自己养着,因为会养瘦了,会把鱼养死。
  跟着叶正方一个下午和一个早上,陈扬大概了解了卖鱼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哪个集市近,就去哪个集市卖。
  价格随行就市,若想卖得快,也可以批发给行贩。那时叫行贩,现在叫批发商。
  下午捕完鱼后,会抢在晚饭时分前先卖一次。鱼多的话,第二天早上再去赶集。
  根据有关规定,自己捕鱼自己卖,就像拿自家的鸡蛋到街上去卖,属于自产自销,是允许的。

  陈扬最关心行情,也就是价格,他让叶正方做了详细的介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