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往心里去——真实记录80后公关女的心灵挣扎》
第55节

作者: 鹅呆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7-06 10:05:54

  那男子问,您姓陆吧。
  陆天真说,哦。
  那男子说,童老师等你好久了,走吧。
  陆天真跟他下去,骑坐在摩托上。摩托载着她沿着黄河边的路上,逆流而行。一路上,这名男子不时的和行人大声打招呼,一句是:吃嘞吗;一句是:阿里各呀。第一句,大约是问对方吃饭没,第二句,她听不懂。
  大约两公里处,黄河边上的山形逐渐平缓了点,出现了一条土路,摩托车突突突飞奔上去,尘土飞扬。等她回过神来时,面前出现了一座恢宏肃穆的大宅院,门匾上写着四个大字:碛口书院。
  进得大门,陆天真就不会说话了。她被这里的气场给镇住了。院子里整个都铺着深色的原木地板,一面巨大的照壁上用毛笔写着《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三面墙上,都是浮雕,刻着儒释道的许多箴言和图案。院子的各个角落里都是鲜嫩的花草,在柔和的灯光下分外妖娆。陆天真知道这些是塑料的,冬天啊。墙角里和大门以及屋顶上有音质纯正的音箱,传出古筝声声,应该是《阳关三叠》。

  那男子领她来到正房门口,悄声叩门,门哑然而开,一个眼神柔美的女人笑着伸出手说,我是童言。
  陆天真赶忙说,曾太太好。
  对方说,这称呼太生分了,叫嫂子吧,呵呵。
  陆天真就生涩的叫了声嫂子。
  进入正房,迎面大约8米高的悬木上,遒劲潇洒的写着两个大字:长河。落款是:歧道人曾荫鸣自勉。

  一杯清茶间,陆天真偷偷打量着曾荫鸣太太,她穿着灰色带白花的棉布衬衣,领子里有一小段红绿相间的点缀,下面是黑色的较宽的棉裤子,脚上是布鞋,土色带艳绿的那种,她挽着发髻,额头光洁。
  聊了一些浮皮潦草的琐碎后,陆天真还是忍不住问,曾总现在可好。
  曾太太说,应该没事,他这段时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还在筹款。
  陆天真问,筹款干什么。
  曾太太说,碛口书院得运行下去啊,这关系到他一生的清白和理想。
  陆天真不敢再问下去。所谓交浅言深最为冒昧而无礼。她起身环着房子四下里观看。曾太太说,你随我来。
  她带着她穿过回廊,在两边的厢房里,陆天真看到一架一架顶到屋顶的书安静地听着古筝。那么多书,分门别类纤毫不乱。
  约9点多,曾太太一边用针线缝衣服,一边跟陆天真聊天。这位名叫童言的曾总的太太,应该快四十岁了,可是笑起来还像少女一样,连声音都很清脆。
  童言问,你知道曾荫鸣为什么叫歧道人吗。
  陆天真自然不知。
  童言说,那一年,他工作三年后就从单位消失掉了。你知道的,他再呆下去,肯定会出事。他等于是逃走了。他那时候没什么积蓄,只有三四千块,不敢去远地方,就流落到这个穷乡僻壤。他曾在三交镇不知道该去哪个方向,后来随便选了一条人和车多的路,沿着公路一直走啊走,走了十多里,看到路边的石头上刻着三个字:歧道村。
  你可以想象他当时的心境。
  他问路人,这里为什么叫歧道呢。

  路人说,不知道啊。
  他一个人在石头前,摸着那两个字说:无为在歧途,儿女共沾巾。据说,他在那里哭了一下午。很多路人都奇怪哪里来的这么一个古怪的年轻人,坐在石头下哭什么呢。
  那时候,他是真年轻啊,能哭能笑,毫无顾忌。他从小熟读诸子百家,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现在你看看,能想到他是那样的人吗,他看上去不就是一个生意人吗。
  后来,他就在歧道村租了一孔窑洞,月租金15元。在这孔窑洞里,住了一年多。歧道村有个很奇怪的现象,相隔不到500米,胡同里有个很大的寺院,叫善庆寺,胡同口出来不远处就是一座教堂。
  曾荫鸣从小对教堂没什么好感,但对寺院并无恶感。那段时间,他经常去寺院磕头,朝钟暮鼓,好像上班一样。后来,偶尔进了一次教堂,就被那里的气氛吸引住了。他说,在寺院里,感觉到弥漫周身的神圣,在教堂里,感觉到迎面拂来的纯净。从那时开始,他一三五教堂,二四六寺院。
  回想当时,他曾说,一边是教堂,一边是寺院,如果说心要找一个信仰的所在,你站在中间,就仿佛站在歧道。他说,无为在歧途,他不想再选择,从小到大,这个国家,父母,老师,书本,一直让他做选择题,选择让他狂乱,迷失,自鸣得意,自责,失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