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长歌》
第33节

作者: 我非扶苏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而,作为帝王,即便你很优秀,也做出了很高的业绩,最后也回避不了一个可能性问题和一个绝对问题,前者可能功败垂成,后者可能前功尽弃。
  可能性问题就是帝王在位时间太长,容易产生惰性,重要的是老了容易犯糊涂。像汉武帝,还好一点,错误不致命,还有的救,像南朝的梁武帝和后来的唐玄宗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轻则负债,重则破产,管理国家是不能有半点松懈和折腾的。
  另外一个绝对的问题就是继承人问题,这绝对是个生死问题,此问题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创业,前面说过一些,这个问题的运气成分很多……因为确实没有绝对的处理方法,就那么几个人,就算选了个里面最好的,也不一定是好的。
  在封建社会,接班人问题的处理是衡量帝王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你能力再强,业绩再高,选了个败家子当继承人,你的水平也是要大打折扣滴。
  比如赢政同志和杨坚同志,那么丰厚的家业,后事没安排好,崩盘的速度比股市还快。
  说了这么多,我要说的就是,继承就是传承,继承天下,也就是继承了“天下”(文化),这个位置的责任除了守土安民,还有传承文明。
  这也是一位有能力的优秀帝王最重要的使命和价值。

  日期:2022-07-13 23:56:26
  『永远的华夏』
  体谅了领导的难处和不容易,再来聊一下我们名号的不容易。
  几千年下来,创业成功的公司还是不少的,开了又倒,倒了又有人开,公司一直在换,名号也一直在变,但有些东西一直没变:地盘和文明,还有保护地盘和文明的族群。
  哪家公司强,影响力大,他的名头就比较响,比如秦和唐,但这些只能代表一个时代,算是阶段性的名号,顶多几百年,却无法代表我们这个几千年的民族,成为永久性的名号。
  而能成为永久性的,刻进我们骨子里的称号只有三个:华、夏和汉。
  都知道夏和汉,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公司影响力比较大才有的称号,一个是最早开拓市场的,一个是市场形成(统一)之后开的最久的,这个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华”呢?
  得先看看其作用,华不但可以单独作为名称,还可以跟其它名称形成一个组合,比如“中华”和“华夏”,那华到底是怎么来的?
  有的说是跟华山有关系,有的说是根据“花”演变而来的,还有的甚至跟《易经》扯上了,可能都有关系,可能都没关系,反正没人说得清。

  “华”最早作为名称是在先秦时期和夏搭配称华夏。当时称夏主要是因为之前的夏王朝,那为什么前面要加个华呢?
  华,华丽,华美,是形容词。也就是说华最早可能是为了衬托夏和形容夏的伟大而出现的,但又因为其本身的寓意很美,经过漫长的磨合后,就跟夏走到了一起。
  我们今天的中华也是这样来的,顾名思义,中华就是中国与华夏的结合,那“中国”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称呼早在先秦就有了,但是证明先秦就有的证据很晚才有——上个世纪。

  发现这个证据的不是专家,也不是教授,而是一位农民,农民伯伯也是无意的,他是在刨地的时候一不小心刨出来的——一个叫“何尊”的国宝级青铜器。
  在当时并没有被当成国宝,而是差点被当成废铜烂铁处理了,所幸的是在快被处理的时候,被一个识货的看上了。
  这个青铜器的宝贝之处并不因为是青铜,而是里面的铭文,而那一百多个铭文里面最宝贝的是两个字——“中国”。
  这是“中国”这两个字的最早记载,铭文记载的质量尤其高,当时所处的时代是西周初期,而“中国”指的是周王室的京畿之地,因周王室地处天下之中,统领四方,是为中国。

  所以当初中国是以地理概念上的意义存在的,在秦汉之后就升级成了文化概念,在成为今天的国名之前一直都是如此。
  再来谈谈“夏”,这当然是因为夏王朝,夏王朝的分量之所以这么重,那也是有来由的。
  夏属于中原西部的族群,后来被东部的商族群所取代,再后来同样崛起于西部的周族就打着复夏的口号推翻了商,已表明自己的正统性,这都是老套路了,有点像后来的反清复明,不同的是周成功了。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之间的通用称呼是“诸夏”和“有夏”,可见周人对夏的怀念和认可,加上周朝八百年的影响,我们的身上没有“周”的影子,却留下了“华夏”的烙印。
  而在先秦之后,又出现了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

  因为汉朝的强大和影响力,我们又被烙上了更深的印记───汉,汉人、汉字和汉文化都是汉朝留给我们的财富。
  在汉朝之后,衣冠、语言和文化都贴上了“汉”的标签,汉俨然已经取代了华夏成为了族群和文化的代表,但又不完全是。 
  准确的说是汉让我们这个族群有了具体的名称和身份,但不能完全代替华夏,却出自华夏,属于华夏,也是华夏文明的主要继承者。
  在这几个称呼里面,汉是最年轻的,也是最与众不同的,汉出现以后,华和夏就升级成了统称,而不管是在文化上,还是在族群上,汉已经成了华夏的绝对主体。
  至此,华夏文明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共同体开始形成。虽然这个说法是近现代才有的,但在汉朝之后,已经成为了既成的事实。
  华夏,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而只有汉人建立的统一政权才能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因为汉是华夏文明的主要继承者和守护者。
  可惜的是,汉朝之后,所有在中原建立的非汉人政权,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性与合法性,都自称“中国”与“华夏”(总不能称汉吧!),以华夏文明的继承者自居。西晋时期的“五胡”和五代时期的沙陀政权还有后来的辽、金、元和清等都是如此。
  他们能做到吗?当然做不到。他们有的确实得了天下,却得不到“天下”,就是得到了华夏的身体,却得不到华夏的心,因为在他们的骨子里,一直都把自己当放牧的,还谈什么继承,没让我们都去放牧就算客气的了。
  在沦陷和光复的不断交错中,“中国”和“华夏”最终变成了“中华”,当朱元璋先生喊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时,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恢复的是唐宋的汉家天下,但为了民族和谐,他选择了“中华”。

  朱先生虽然是农民出身,但这个伟大的口号却尽显胸襟和格局。意思是只有汉人建立的政权才可以是中华正统,在这种政权下的所有汉人和非汉人都是中华子民,而在这个政权之外的非汉人依旧是胡虏,此时汉和中华的关系已具雏形,但仍然是模糊的。
  六百年之后,被满清折磨得遍体鳞伤的华夏文明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梁启超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和朱元璋一样,梁先生刚提出来的时候也并没有将中华民族和汉民族严格的区分,但面对多民族融合的大势,中华民族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多民族共同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