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与海中地】从地缘视角看待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
第52节

作者: 晓木曰兮历史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2-12-26 23:39:33
  第三节 安拉胡阿克巴

  古典时代的海中地地区的中原之南有着强劲的地缘优势,这些优势让来自长江流域的楚人(刘邦)建立了大汉,把黄河长江融合在一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来自南方的呼声远远的盖过了其他的地缘板块。那么在古典地中海地区有没有这样的声音呢?当然有,只不过并不是一飞冲天热血豪迈的呼喊声,而是一日五次跪拜虔诚的宣礼声。
  在古典时代的文明范围图中,与中原地区(耶路撒冷)对应的南方就是阿拉伯沙漠。对比伊洛盆地南边的荆楚山地,阿拉伯沙漠的地缘情况就不容乐观了。既然是阿拉伯沙漠,那沙漠荒漠的地理特色就是这里的主旋律。阿拉伯人或者说在沙漠中生活的贝因都人(贝因都人是以氏族部落为基本单位、在沙漠旷野过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阔的沙漠和荒原地带。“贝都因”为阿拉伯语译音,意为“荒原上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的人”,是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都是典型的的沙漠游牧部落。

  在草原游牧是逐水草而居,在沙漠也是逐水草而居,不同的是草原上的马和沙漠上的骆驼。而在阿拉伯沙漠生活的这些人的特色基本上就是在沙漠里寻找水源和骆驼的食物,他们和草原游牧部落相比较更好一点的就是阿拉伯沙漠的旁边就是红海地中海波斯湾以及庞大的印度洋,这也是这里不幸中的万幸,因为海洋的原因让他们在游牧的同时还可以经营一些贸易,毕竟欧洲和东亚南亚的人们可不习惯沙漠的地形和气候。

  而就是并不起眼的往来贸易成为耶路撒冷以南地缘力量翻盘的最大底牌和最主要的原因,正是东西方欧亚洲之间的贸易拉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经济水平和思维模式。在古典时代,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希腊远征军,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帝国,罗马共和国,帕提亚帝国,东罗马帝国,萨珊波斯。来自欧洲地中海半岛和亚洲波斯高原的军事力量不断地纵横驰骋在阿拉伯半岛以北的叙利亚沙漠和新月沃地,耶路撒冷,两河流域之间,由于阿拉伯沙漠的地理情况实在是鸟不拉屎,上述的这些帝国都没有对这里大动干戈,其一就是这里的环境恶劣,其二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在阿拉伯沙漠里的这些居民造反成本太高,而且即便是心有余也会在沙漠里力不足,罗马帝国最远就在这个半岛建立了阿拉伯行省,而这就是欧洲力量对于中东的一次探索。在之后罗马的分裂,欧洲基督教世界四分五裂,无力在中东地区维持其存在。东边的波斯也是三起三落,在一次次的冲击中波斯的权威已经很难走出扎格罗斯山脉了。
  就这样,阿拉伯沙漠这块众人都不重视甚至无人问津的地方被古典世界的东西方冷落了整整数千年,在七世纪之前的岁月里,南来北往的商贸团队眼中的阿拉伯人就是一群骑骆驼戴头巾的游牧民。偶尔的一些经商队伍经过这里都是对沙漠的恩赐,这里紧挨着地中海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还有埃及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以及来自东西方的欧亚力量,却被周边的地缘势力无情的忽视。这是阿拉伯沙漠的悲哀,却也是这里的护身符,正是由于他们的不重视,阿拉伯沙漠里的人们能够在世界的漩涡旁边保持自己的特色。没有像北边的两河流域一样被数不清的民族和文明冲击覆盖,一次次的被外来者被动的融合。
  直到今天也是民族的博物馆,正是出色的地理环境为两河流域的人们带来了一次次的灾难。反之就是阿拉伯沙漠的情况,地理环境的情况就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而七世纪的阿拉伯沙漠的居民应该感谢这一切,让这里的民族情况相对的单调,阿拉伯人在地缘情况上已经败了一局,而这这一弊端持续了数千年直到基督纪年的七世纪。
  在如今信徒人数达到数十亿的穆斯林口中的纪念法是以伊斯兰纪念为标准的,因为在阿拉伯沙漠里冥思苦想之后的人走了出来,通过自己口述的方式,沙漠游牧部落开始了信仰的时代,在穆圣的宗教加持之下,曾经的地缘缺陷,经济衰败,内斗不止,被人忽视的阿拉伯人即将开启自己的时代,而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一过程持续了数千年直到今天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宗教,没有之一。
  实际上,作为沙漠文明的代表,阿拉伯人实际上是一种商业文明,沙漠是先天的地理环境,游牧是基本的生活方式,而在沙漠这种特殊地形里游牧的最高级别就是经商。阿拉伯文明收到欧洲的海洋贸易和波斯高原的集权政治的影响,在埃及阿顿神,波斯祆教经典,犹太教亚伯拉罕体系,以及基督教耶稣的共同影响下,这个年龄最小的宗教足够有时间揣摩以上宗教的优劣,并且直接在犹太教基督教的文明体系上加上伊斯兰教,按照穆圣的说法那他就是封印先知。

  我们今天对伊斯兰教暂且打住,主要说宗教对阿拉伯人的影响。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前,阿拉伯人也是有宗教信仰的,只不过是多神崇拜,多神的后果就是带来不同部落之间的内斗,在沙漠里面的小部落多得是,这无疑是对阿拉伯人的一个致命打击。

  犹太人本来和阿拉伯人就都是闪含人后裔,也都承认亚伯拉罕这一个祖先。基督徒传教士也早早的深入阿拉伯人里面,传播马太福音。所以穆圣把自己定义为犹太教基督教众先知之后的封印先知是有市场的,换句话说人们能够听进去,这也是基督教取代罗马众神的一个原因。就像于谦守北京城的重要性在汉人心目中就很重要,而欧洲人就知之甚少了。在北欧和战神托尔齐名的主神奥丁在基督教世界人尽皆知,在中国人看来就是神话传说了。

  在这样的宗教土壤之下,穆圣的伊斯兰教就很有市场,经营得当就会有很好地收益,正好欧洲的拜占庭帝国和波斯第三帝国萨珊帝国来了个两败俱伤,这就给阿拉伯人带来了机会。想这种得天时,人和的情况下一下就会把地理的缺点拉平了。阿拉伯人的横空出世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他不是用地缘的优势而是避免自己的缺点,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也不是一昧的用战争手段硬性征服,而是通过宗教的覆盖来彻底的抹去其他的文明。

  一日五次的宣礼声,在声音洪亮的穆安津的口中每一天都在重复。宣礼塔的天际线从阿拉伯沙漠开始西到撒哈拉沙漠尽头,南到黑非洲之角,北达俄罗斯车臣,东抵西域宁夏,最远处到了东南亚南洋诸岛。这就是穆斯林的力量,早期一手持刀,一手捧经,后来不断地融合草原游牧力量,并随着经商船队的航线带了中国南海。
  沿途遇到的基督教礼拜堂,犹太教会,印度教堂。佛教道教寺庙都成了基督教宣礼塔包围的建筑。来自阿拉伯沙漠的游牧部落完美的避开了自己的地缘劣势,把宗教控制力发挥到了极致,直到今天,所有穆斯林一天五次的祷告都会跪在朝向阿拉伯半岛麦加城的方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