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与海中地】从地缘视角看待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
第50节

作者: 晓木曰兮历史系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齐鲁丘陵的地缘优势就是东边的大海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齐鲁丘陵地区和整个华夏文明阻挡了来自东边的压力。在东亚大陆这一整盘棋局里面,齐鲁丘陵地区很重要,而他的安全指数就要看他和南北方的地缘关系如何了,合则两利,分的话齐鲁地区的危险性更大,因为他没有退路,后面就是太平洋,难不成退到夏威夷?而这种背后无忧的地缘优势同时又是齐鲁丘陵地区最大的隐患,不当当是没有退路,帝王们倘若不思进取,就想要个安逸的话,那就悲剧了。

  固国不以山河之险,更何况大海本身无险。在关中平原的秦国东出之后,整个华夏大地情况就很明了了,而齐鲁丘陵地区的无所作为就是对关中平原的最大支持。地缘这个东西,并不是挨着才有,相隔万里也会有。不反对就是变相的支持,地缘政治中这是最不容易被发现,也是最容易发生的。
  事实上,南北和东西方向的取舍一直都是困扰地缘板块政治家的关键问题,作为与中心区域(地中海对应的是耶路撒冷所在的新月沃地西半边,海中地区域对应的就是伊洛盆地所在中原)关系密切,却又有明显不同的地缘索取的地缘板块,就必须和中心区域做一个取舍。东西的取舍就是两河流域作为整个新月沃地的地理诉求,南北的取舍同样的也是齐鲁丘陵作为原始东夷部落的地缘祈求。

  同样作为中原地区的东方大国,或者说东方的利益集团,在面对一个强大中心的时候,所做出的选择必须符合自身的地缘追求。就像两河流域不能一味和黑海里海之间的游牧部落来往一样,齐鲁丘陵也决然不会和东边的大海来一个亲密接触,东亚农耕文明的普遍性,使得齐鲁即便是紧挨着西太平洋也是一个十足的陆地大国,而在古典时代结束以后,这个困扰才会转化为齐鲁新的地缘优势。
  两河流域在公元七世纪前后,无论是民族的流动,还是战争的双方,都是来自西方的欧洲欧罗巴人种和东方的中亚雅利安人种,这让两河流域这块儿原闪含人的土地成为印欧人的舞台。而东西两边的人都没有想到的就是在七世纪的时候,来自南方阿拉伯沙漠的闪含人分支横空出世,作为两河流域人的堂兄弟的阿拉伯人通过宗教手段把两河流域彻底覆盖成阿拉伯的一部分。
  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就是踩着曾经的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两河流域在阿拉伯沙漠的西北边,沙漠中走出来的宗教信徒是明白水源意味着什么的。就像齐鲁丘陵的经济水平为其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吸引力。而水源,河流,情愿,沃土的归属在中东就是最显而易见的政治名片,毕竟承载古典世界第一个文明的地方,就算再怎么没落也是强大的人口聚居地。东西南北的取舍是特定情况下的地缘诉求,而在外力的影响下,这个诉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外力会彻底的改变这一切。

  日期:2022-12-26 23:35:34

  第三节 太平洋与波斯高原带来的文明因子
  两河流域的文明受到波斯高原的深刻影响,而齐鲁丘陵地区又是一个典型的海岱环抱之地,这种高山和汪洋所带来的影响透入骨髓。山东半岛离开就是茅山道士们的首选修炼场所,并不是齐鲁丘陵自身的魅力,而是无数的千古帝王都选择这里作为飞升成仙的根据地,而这里也就成了仙山神岛之地,东亚大陆的古典中央之国在本质上是农耕性质的农本国家,海洋最多也就是作为有仙人居所的免费煮盐厂,人们都认为仙山就在这里,也是最接近神仙的地方。

  这是齐鲁文明的一个特色,也是各家学术在这里繁荣昌盛的一个潜在因素,而这里诞生的孔夫子又成了齐鲁丘陵地区的代表,同时也是整个东亚文明的核心精神,我们都是孔孟传人,只要还遵循礼仪规范,就是孔孟的继承人,这是东亚文明的一个显著特性。而关于孔夫子就不多说,他的故事在齐鲁丘陵地区发生了不少,写的话没有三五本书是不够的,以后有机会的话,写一点儒家孔夫子的故事。在东亚大陆上,齐鲁丘陵作为唯一的海岱文明,走着海岱文明独有的玄学,在孔夫子……的古哲先贤的影响下,齐鲁成了书香墨舞的文化中心,这个文化中心的影响力,穿透了三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如果非要给齐鲁丘陵地区的文明做一个评价的话,那就是宽容大度,磅礴大气。这也是华夏文明的特色,而只有太平洋的辽阔才能够最好的阐述这里的一切。面朝大海不一定春暖花开,却肯定能够展开人们的胸怀,这就是海岱之地的另一个附加风采。在古典时代,齐鲁丘陵地区由于背靠海洋,迎接的地缘压力少了一个方面的,而在等同的代价上,却有了疏忽。海洋在十六世纪之后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西方的大航海却刚刚开始,齐鲁缺失了许多。

  两河流域的人们在处理好来自耶路撒冷的影响力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背后(东边)的波斯高原了。两河流域以北,跨过扎格罗斯山脉就是波斯高原的地缘范围,波斯高原就是典型防御性强的地缘板块,其他的势力很难侵入,伊斯兰文明是一个例外。而波斯高原一旦完成自身的地缘整合就会向着两河流域出发。二者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波斯高原和两河流域的中间位置,也就是两条大河的出海口冲刷出来的地方名字也有两个,伊朗称之为波斯湾,海湾国家称之为阿拉伯海,而其他的人们具体怎么称呼就看和那个地缘板块关系更加紧密了,从其他国家对这个地方的称呼,也可以看出这个国家高层对这一地区的倾向性。一个地方两个名字,恩怨纠缠,可见一斑。

  从古典时代开始直到今天,这里都是多方势力交错的地区。两河流域在文明形式上也深深的受到了影响。海洋给齐鲁丘陵带来了宽容,高山则给两河流域带来了困扰。无论是贸易往来还是战争入侵,高海拔地区对低海拔地区总是占据了优势,两河流域只能被动的接受,而文明的传播和流动也就蕴含其中。山川水文是一个地区的重要特征,而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一个地区的文明也是影响极大的。在今天的两河流域已经更多的开始和南边的阿拉伯国家多了往来,而作为什叶派大本营的伊朗也把自己的影响力传到两河流域的伊拉克,伊拉克虽然是逊尼派执政,却是第二大什叶派城市。

  齐鲁丘陵在航海之路上越走越远,曾经的波涛成为最大的推进剂,齐鲁丘陵地区已经在和大海的对接中做出了调整,这也是顺势而为了。不同的地缘位置带来的文明色彩是不同的,而在古典时代山和水是最主要的地理分界线,许多的文明都是依托地理位置而存在,地中海世界的土地情况不佳,无法展开大规模的农耕文明,而海中地世界恰恰相反。
  反映在文明整体就是海洋文明和陆地文明,人们根据自己的地缘情况也会发展出不同的文明模式,海洋文明大多都是商业文明,陆地文明就是农业文明,商本思维和农本思维就会对应的发展出来。而齐鲁丘陵地区虽然背靠巨大的太平洋也依然是农耕为主的陆地文明,两河流域背靠扎格罗斯山脉也还是商本思维下的文明状态。而在草原、沙漠游牧和在海洋上航行实际上都是流动性极强的文明模式。微观下的地理环境必须与宏观上的地缘格局所匹配,就像宪法和基本法的关系一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