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年华——怀念我们曾经的纯真年代》
第2节

作者: 雪影霜魂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时厂里的职工们大都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工资不高,很多职工下班后会垦块菜地种种菜,或是圈个栅笼养养鸡,以此贴补家用。这种情况下,除了一日三餐有饭吃外,小孩子们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零食可吃的,大人舍不得那样乱花钱。偶尔给个几分钱,买上几颗棱角糖含在嘴里,就满心乐开花了。
  好在大人们平时舍不得花钱买来吃的东西,逢年过节时厂里会发福利,发的几乎都是吃食。或一袋袋的桃酥,或一箱箱的苹果鸭梨;或一包包的中秋月饼……每次厂里发福利的日子,都是小秦昭昭开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意味着可以大饱口福。
  最开心的时候当然是过春节,不但厂里会发东西,家里也会做一些好吃的东西过年,炸豆角酥啊,做冻米糖啊,腌糖姜啊,家家户户都不例外。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挨家挨户拜年吃果子,个个都挑口袋多的外套穿,连吃带拿塞满口袋才会心满意足地离开。
  除了过节发东西外,每年夏天西瓜上市时,厂里也会派几辆货车去附近县里拖西瓜回来,以五分钱一斤的价格优惠卖给厂职工,便宜得近乎半卖半送,所以每人限购五十斤。每到厂里派车拖西瓜的日子,家属区的小孩子们都快乐疯了,一大群小萝卜头齐齐等在厂门口那条马路上翘首相盼,希望着西瓜可以快点到。偏偏有次回厂路上出了一点什么状况,车队一直到晚上十点还没回来。很多孩子都哭哭啼啼不肯睡:“我要吃西瓜,我要吃了西瓜再睡觉。”

  秦昭昭是哭得最凶的那一个,无论如何不肯睡觉,一定要等到西瓜车回来为止,最后秦妈妈只得打消了让她睡觉的念头。可是等了那么久,哭得那么凶,小小的人儿却自己乏了,偎在妈妈怀里等着等着,眼皮越来越沉,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第二天早晨睁开眼睛,突然想起一直不曾等到的西瓜,咚一声跳下床光着脚跑出去了,边跑边哭:“妈妈妈妈,我昨天没有吃到西瓜。”

  刚跑出外屋,就看到墙根的红砖地面上,一溜排开的七八个翠皮西瓜。她马上破涕为笑,西瓜终于来到了她家。
  分了西瓜,每天吃过午饭后秦妈妈都会切一个,中午吃一半,晚上吃一半。那时家里没有冰箱,切开的西瓜必须当天吃完,否则就会坏掉。秦昭昭好喜欢,因为她可以敞开肚皮吃。
  而像桃酥月饼苹果鸭梨这类比较好保存的吃食,秦妈妈总是会藏起来,不肯让她那么痛快地吃个够。要隔三差五才会拿一个给她吃,说什么好东西要细水长流慢慢吃。她听不懂,小小的心里很不满,觉得妈妈好小气。
  那时她从没意识到,妈妈虽然不肯让她一次吃个够,但那些好吃的东西,爸爸和妈妈都几乎从来不吃,陆陆续续地,最后总是落入她一个人肚子里。
  她当时只觉得不满足,馋嘴馋到了自己去偷。有回厂里发苹果,每个职工发一箱,爸爸和妈妈一起领了两箱回来。秦妈妈细心地把两箱苹果都打开来挑了一遍,烂了的或有虫眼的挑出来先吃,好的就用一个大脸盆装了放到三门柜顶上。这样比放在纸箱里通风透气,不容易坏。

  秦妈妈想着那么高的三门柜,只有大人能拿到苹果,小小的秦昭昭是绝对够不着的,却没想到她嘴一犯馋,脑袋瓜就格外灵光,居然想到了自己搬椅子再垫上小板凳,踩在上面去偷苹果吃。等到秦妈妈发现时,盆里的苹果已经空掉一大半了。
  秦爸爸为此在女儿的小屁股上用力扇了几下,打得她哇哇大哭。挨过打后,她才学了乖,不敢再起偷心了。
  等厂里发好吃的东西毕竟有限,一年满打满算也不过那么几次,而且吃食还总是被妈妈“严加保管”。其他时间里,小馋猫一只的秦昭昭也会自力更生地想办法往嘴里填点东西。
  厂家属区几家小卖部的零食看起来都好好吃,可是口袋里却没有一分钱,只能看不能吃。找爸爸妈妈要钱总是很难很难,要十次才会给一次。小秦昭昭嘟起小嘴发牢骚:“妈妈,我为什么没有工资发?那样我就不用找你们要钱了。”
  秦妈妈听了直笑:“你想领工资,那可要等你长大了参加工作才行。”

  “那我什么时候可以长大?”
  秦爸爸逗女儿:“你每天多吃两碗饭,就可以快点长大了。”
  天真的秦昭昭信以为真,每天吃饭时总是努力多吃,天天吃得撑得不行。可是见效甚微,依然是小不点儿一个,她很不满:“我吃了那么多饭,长了那么久,却还没有长大,真没劲。”
  长大是那么遥不可及,领工资的事一时半会看来没戏,秦昭昭还是只能经常缠磨着父母要钱买吃的,当然这很难。此外也有不用花钱买的零食,比如当当糖。
  当当糖不用花钱买,只需用废品交换,像挤光后的牙膏皮,穿破了的鞋子或衣服,还有什么破铁皮细铁丝的都可以用来换糖吃。挑着当当糖担走门串户的那个老伯伯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人,每次一听到他“当当糖当当糖”的喊声,都有很多孩子如小燕子般四面八方朝他飞奔过去。

  当当糖是一大块如磨盘般圆圆大大的糖,表面是一层白色的结晶糖粉,里面是熟麦般的澄黄。糖块很硬,得用小铲子加上小榔头,像凿石头一样“当当当”地才能凿下一块,所以叫当当糖。但硬硬的糖沾上口水后却很快就变软了,咬一口可以拉出很长的丝,特别香甜也特别粘牙。大人们是不爱吃的,可小孩子们却都喜欢得不行。
  喜欢归喜欢,能吃到嘴的人却很有限。当当糖担几乎天天都来,家里的牙膏皮破鞋子铁皮铁丝却不是天天都有的。因为生活清贫,大人们过日子都相当节俭,衣服穿破了补一补再穿,破鞋子也不会随便丢。像头两年穿坏的塑料凉鞋都留着,如果脚上的凉鞋也断了带,就从旧鞋上绞一段塑料用火烧软后粘上去补好继续穿。几乎家家户户都如此,所以孩子们可以用来换糖的所谓废品实在是很难找。

  秦昭昭换当当糖吃有过两次难忘的经历,一次是把家里一支没用完的牙膏硬是挤光了拿去换糖,结果不用说,又被爸爸揍了小屁股。另一次是她跑去厂里正在修建中的俱乐部工地玩时,捡到了一把铁榔头,从榔头到榔把全部是铁制的,拿在小手里沉甸甸的,她马上想到可以拿去换当当糖。那位老伯伯一看到她拿着这把榔头来换时眉开眼笑,二话不说把担子上还剩一块巴掌大小的当当糖全给了她。那次她独享一块如此大的糖吃得好开心好过瘾。

  花钱的零食也罢,不花钱的零食也罢,都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吃到嘴的。好在每年夏天,总有免费的冰棍可以让她吃个够。
  长机厂有自己的冰房,每年夏天都会从各个车间抽调人手去冰房制冰,然后给全厂职工发冰票。每个职工每月有一百二十张冰票,凭票换冰棍吃,算是暑夏降温补贴。
  这些冰票名义上是发给厂职工的,但实际上是孩子们的福利。只要家里有小孩的职工家庭,几乎都是发票的当天就全部分到孩子们手里去了。
  糖水冰棍最便宜,一张冰票可以换一根,附近的村民花钱买就要五分;绿豆冰则要两张,花钱则是一毛;牛奶冰棒最贵了,要四张才能吃一根,花钱要两毛,吃它一根可以吃香蕉冰四根了。一般小孩子都舍不得这样吃,但秦昭昭却经常这样吃。因为秦爸爸在高温车间工作,所以他每个月能发双倍的冰票,和秦妈妈的冰票加在一起每月有三百六十张,家里又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一个人一个月有三百多张冰票,她当然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了。

  前排房子一户人家有三个孩子,却只有一百二十张冰票,因为他家只有他爸爸是厂里的职工,妈妈不是。他们家的冰票经常不够吃,那个最小的女儿比秦昭昭大不了几岁,嘴也很馋,每次看见她吃牛奶冰时总是馋兮兮地跟在后面:“给我吃一口行吗?”
  但秦昭昭怎么会舍得给她吃呢,小孩子对于吃方面就是有一种天生的小气,每每装作听不见赶紧跑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