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扯西拉——我的人生感悟和经商心得》
第39节

作者: 弘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6-27 08:41:12

  自我的否定
  有个朋友问我:按照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是对的吗?我的回答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人生还有一段路需要走:自我的否定。冯友兰先生说,西方哲学是否定的哲学,是批判性思维;东方哲学是否定之否定,是在批判过后,再对这种批判本身进行一番批判性的思考。任何一种理念都天生的具有双刃性,自我批判是对自我去害化的一个过程。
  自我的否定和发展一个完整的自我并不矛盾,一个人的认识最终只能靠自我来完成,唯有具备一个完整的自我才能不断的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的危害,并进一步纠正和调整自我前行或者后退的方向。自我行为的害处一定只有自己才能认识得最深刻。对一个人自我行为的去害化处理最终也只能由该人自己的自省才能真正的完成,否则就需要在肉体上消灭他或者在空间上限制他,这需要法律的帮助,本质上也是反人道的。然而法律一是不能治未病,二是总有漏洞,因此倘若没有个人自觉的知止知悔精神来弥补,这世界永远还会是不文明的。

  不断有人告诉我西方文明才是文明的,东方文明是落后和腐朽的。但是当我看到人类武器越来越精良的时候;看到人类欺骗人的智慧也越来越见长的时候;看到聪明人总是依靠其天赋,不断的钻法律的漏洞,制造灾难性后果的时候;看到在言语上宣称自己放弃极端,但是在实践上去一而再再而三的极端和蛮横的人大量的出现的时候。我对于自我的实现的危害开始有更深刻和现实的认识。当我向这些人指出这种危害的时候,他们开始三顾左右而言他,人总是缺乏面对自我的缺陷的勇气。

  美国人是当今世界精神病患病率最高的人群之一。高度膨胀的自我欲望在美国大行其道,肥沃的土壤催生了卡耐基这样的成功学大师,也催生了大量的焦躁不安的精神病人。美国人最容易患上躁郁症,躁郁症是青年人最容易患的一种精神病患。所以美国的罗素和爱因斯坦,中国的林语堂和冯友兰都一致在说,美国人还太年轻了,美国社会处在青年阶段,活力有余,智慧不足;创造能力有余,反思能力欠缺。所以虽然它刚强,但是它也痛苦,并实实在在的不可持久,历史将会用生物大灭绝的现实来证明这一点。另一位论坛上的朋友这样来总结美国的问题:规则主义导致的是知行不知止,导致贪婪外侵导致超前攫取。

  我不反对任何言论,不反对任何思想,不反对任何流派,不干涉任何人的思考,除非他已经开始伤及我或者我身边的人的人身安全。但我坚定不移的经常反对我自己的思想,否定我自己的言论。罗素先生一生都处在深刻的反省之中,因此他的著作总是前后矛盾,不断放下曾经的自我,更新自己的认识。我不因为他的前言不搭后语而轻视他,反而因为他的能够不断放下的姿态而敬仰他。牛顿和爱因斯坦在晚年开始否定自我,从科学走向宗教,很多人认为他们是从天才走向精神病的典型,我并不因此而嘲笑他们,反而敬重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自我忏悔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没有无缘无故的浩劫,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灾难,同样没有无缘无故的思潮,任何思潮的存在都是有时代背景的,是上帝之手在作用。它们的并存将会改变世界,而不是它们中的任何一种思潮改变世界,但这种改变只会是阶段性的,也不是终极的,因为真实的世界是动态的。理念一旦成形,就不可避免的有单向化和静态化的倾向。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众多思潮的广泛传播会构成多角的世界,多角的世界是最有可能走向宽容和理性的世界,是最有可能应对动态世界的变化的。单极的思潮终究只会建立另一个法西斯世界。

  周易的乾卦有言,群龙无首,吉。社会处在转型期,各种思潮纷至沓来,要想相安无事,唯按周易的“包羞”的原则,彼此并存和共生,理性宽容,但却又殊途同归,一致归于善的主干道。则一个真正宽容和理性的自由主义世界是可以建立起来的,这样的世界,起码可以保证绝大数的人生活是愉悦的。如果各占山头,互动干戈,互相否定,内耗严重,则百足之虫,未死先僵,没有一足可以拖动社会整体的前行。极端,终究注定了要失败。

  我高度怀疑利益驱动论的正确性。利益驱动论的盛行于世,能扫除一切美好的人际间的原则。利益驱动论作用下的教育,自小剥夺了一个人对自由创造和人际间的友善以及丰满的个人思考带来的精神愉悦的享受,将完整的人性撕裂成碎片,变成一个个极端分子。内心深处紧张不安的同时又攻击性很强,彼此之间仇恨防范,戾气流动,以斗争为纲的魅影一直未曾从社会,从每个社会成员的脑海中脱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