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花太主动,感觉有点累……》
第42节

作者: 核桃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林致远并没有翻开那摞新轧机技术资料,经过三天的研究,那些数据已经印在他脑子里了,信手拈来,随口而出。
  “我敢保证,如果新轧机安装完毕后,热轧厂的生产效率将会实现一个阶梯式的跃增,我们厂的年生产总值至少会提高百分之三十……”
  整整十五分钟,各位领导聚精会神地听着林致远的演讲,谁也没觉得枯燥,相反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好了,各位领导,我的演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领导把这次赴沪学习的机会给我,我向你们保证,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争取早一日掌握新轧机的技术要领。”

  林致远又鞠了一个躬,慢慢走下台来,会议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徐大友的脑海中回荡着三个字,大局观。
  他不仅从林致远这番演讲中看到这个年轻人在技术上的钻研劲头,更看到了他的格局,
  这哪是一个车间技术员应该具备的?这应该是革钢大公司领导班子才应该有的眼光和格局啊!
  此子,绝非池中之物!
  公开选拔的结果现场就宣布了,毫无争议的,林致远完胜刘彦章,在场的厂领导和车间领导一致把票投给了林致远。
  刘彦章的的票数是零,气的他眼前一阵阵发黑,看着被各路领导围在中间的林致远,他差点一口鲜血喷出去。
  厂领导退场之后,石茂才走过来,重重地捶了林致远一下,“大林,好样的,今天你给我们均热车间涨脸了,到沪市以后好好学习。”
  “是!”林致远响亮的回答。
  学习小组的名单确定了,出发日期定在一周后。
  林致远这几天忙到飞起,他要在这一周时间内搞定好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继续收购国库券,由于自己不在革安,这件事只能交给姐夫和姐姐。
  当天晚上,林致远回了一趟家,把自己要到沪市学习的事向家人宣布,林大军很高兴。
  这个倔老头最希望的就是林致远能扎根革钢,现在儿子成了热轧厂的技术骨干,受到领导的青睐,老头乐的当天晚上多喝了一盅酒。
  吃过饭后,林致远跑到姐夫和姐姐那屋,和他们交代了后续国库券的事。
  “姐夫,我到沪市学习其实有利有弊,虽然我不能留在革安亲自收购国库券,但是有你们两个在我也能放心。”

  姐姐林宁静却是愁眉不展,“致远,难道说以后让你姐夫也串班,跑沪市吗?他是班长,串班恐怕没那么方便?”
  “姐,我都安排好了,用不着我姐夫串班请假。”林致远胸有成竹,“我初中同学梁静在火车站工作,我会和她打好招呼,到时候你把收上来的国库券交给她,她会安排人通过火车送到沪市去。”
  林宁静担心的问道:“致远,那么多国库券,交给外人能保险吗?”
  “这个不用担心,梁静还是信得过的。”林致远心知肚明,把国库券带到沪市的人一定是姚叶,安全上应该能得到保障。
  “姐夫,之前我们收购国库券,都是把手里的现金花光之后,我才跑一趟沪市,现在用不着了,革安每天都有车去沪市,你只要收购到几千块钱就可以给我送来,这样可以增加资金的流动性,赚钱的速度会更快一些。”这就是林致远刚才说的有利的有的一面。
  李钢点点头,“致远,既然你都计划好了,我们就听你的,不过,你在沪市把国库券卖了,现金也要托人带回来吗?”
  这才是李钢担心的地方,国库券毕竟和现金不同,它没有流通性,所以通过火车运输危险性还没那么大,但是现金就不一样了。
  “姐夫,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件事。现金不能采用这种形式,就算帮我们带钱的人非常可靠,但是在路途中丢失的可能性也会很大,所以我决定选择汇款。”林致远看向姐姐,“姐,你不是做财务的吗?和银行打交道比较多,这两天你要打听清楚个人汇款需要注意的事宜。”
  “行,我明天就去银行。”林宁静点了点头,“就是汇款要手续费,估计得不少钱。”
  林致远笑了,“宁肯拿一些手续费,也比丢了强。”
  这点得到李钢和林宁静的一致认可。
  和姐夫姐姐说完之后,林致远第二天又骑车去了火车站,先后见到了梁静和姚叶,把国库券的事一说,她们两个没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致远,只要你信得过我,我保证完成任务。”姚叶心里美滋滋的。她觉得林致远肯把那么多国库券交给她是对她的信任。
  国库券的事解决之后,林致远又去了一趟健身小区,帮着老李太太打扫了房间,又帮她买足了菜。
  “李婶儿,我要去沪市学习了,为期三个月,这三个月我就不能过来看你了,你要自己保重身体,等我学习一回来,我就过来探望你。”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老李太太已经把林致远当成自己的亲人,一听说林致远要出门三个月,老太太很是舍不得,拉着他的手,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老太太一个人在革安生活,冷不丁碰到林致远这么一个经常来看她的人,她刚刚习惯这种生活,现在林致远突然又要离开一段时间,老太太又要一个人了,当然心里难受了。
  在老李太太的再三挽留下,林致远当天晚上留在她家里吃了一顿饭。
  老李太太为了招待林致远,做了一桌子好菜,看着林致远那狼吞虎咽的样子,她由衷的说了一句:“小林,我要是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就好了。”

  林致远呵呵一笑,没接这个话茬。
  有些事是急不得的。
  ******
  七月下旬,学习小组在焦乐山的带领下启程赶往沪市。
  小组一共五人,总工程师焦乐山,设备科科长方大同,均热车间副主任李涛,技术员林致远,维修员小伊子。
  车票是热轧厂统一购买的,全是卧铺。
  这趟车不是姚叶的班,这让林致远有些失望。
  火车一出山海关,车厢里的气温明显上升了好几度。
  几个大老爷们儿全都热得汗流浃背,林致远和小伊子都是年轻人,没有那么多讲究,直接脱了上衣,穿着短裤,打着赤膊。
  那三位领导顾忌形象,再热也得忍着。
  焦乐山摇着纸扇感慨道:“这年头出门真是遭罪呀,果然是哪也没家好!”
  一路无话,经过二十四小时的旅程,他们抵达了沪市虹桥火车站。
  沪钢早就接到了革钢的电话通知,他们派了一辆面包车将五人接走,直接将他们拉到了位于宝山区的沪钢招待所。
  五人分了三个房间。
  总工程师焦乐山自己一间,李涛和方大同一间,林致远和小伊子一间。
  他们在火车上都没休息好,今天也没有学习任务,
  焦乐山便宣布今天自由活动。
  第一次到沪市来的小伊子本想约上林致远到市区里去转转,但是一转身的功夫,他就找不到林致远了。

  此时林致远已经坐上了出租车,奔向静安区工商银行。
  他身上带着面值两万六千多块钱的国库券,这可是他最大的秘密,当然不能跟小伊子同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