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历史:战国七雄那点事儿》
第56节

作者: 秦时明月200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按照公孙鞅理论,陷队之士先是自愿报名,报名不足之数,则由平时申请“晋级”的人补充。秦简《军爵律》载:“欲归爵二级,以免亲父母为隶臣妾者一人;及隶臣斩首为公士,谒归公士而免故妻隶妾一人者,许之:免以为庶人。”(斩一颗人头的爵级,可以兑换一个奴隶成为平民,呵呵。为父母、妻子的自由而甘愿牺牲性命的孝子情夫,或许不少?)

  视死如归,其实代不乏人。
  人们珍惜生命,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蝼蚁尚且贪生——然而,这个只是一般情况。人类始终还是一种情景动物,在特定场合特定情境下,“轻生死”从来不是大问题。
  正因此,暴君与暴政不能统治万世,后代的秦始皇机关算尽,思虑周密,最终也还是不能;当贱民渴望“与日偕亡”时,夏桀、商纣之类就只能够死路一条,坐在活的火山口上等着喷发的那一天来临。
  顺便说明下,商鞅在军中也设计了一套严密的连坐法:“五十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首,斩”。“战及死吏,而刭短兵”……明白地说:部队作战无功,未斩获敌首,百将与屯长俱是死罪,这是劫持军官厉行督战。如果长官阵亡战死,其警卫人员(短兵)全部抹脖子。
  根据《境内》记述,秦制一个月俸五百石的官吏即有“短兵五十人”,一个“千石之令”,有“短兵百人”,以此递增,大将则有“短兵四千人”。在此制度下,人根本不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如果司令官战死,警卫部队也就完蛋。
  如果一人上战场触犯“刑律”,军属连坐。
  所以,父亲送子上战场、阿哥送弟上战场、妻子送郎上战场,都要千叮万嘱:“不得,无返”,或者说“失法离令,若死我死,乡治之”。告诫上战场的亲人呗:如果你不能立下战功那就别回来,千万千万莫犯罪,你死我们都得送命呀!
  商鞅自我夸耀说:“行间无所逃,迁徙无所入。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无所处,罢无所生,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而死不旋踵(《画策》)”

  此时此刻,甘司令打算严厉执行军法,动用商君的绝招,要么战死要么拔下宜阳城,有进无退。宜阳就算固若金汤,也要成为坟墓——以宜阳之城郭作为我们的坟墓!
  这时正是春夏之交,咋暖还寒,天气时晴时雨……常弄得人泥一身汗一身,对于部队来说,野战和攻坚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情,但是上级领导已经下达死命令。
  一早造饭,天亮进攻。冲锋鼓敲响,呐喊声四起,开工喽~~~!
  结果杀守军六万人,占领宜阳。并且乘胜前进,挥师渡过黄河,进占武遂。
  宜阳之役,终以秦国战胜而告结束。韩国只好派宰相公仲倗前往秦国,请求缔结“和平条约”。对秦来说,这可是举国欢腾的好事。


日期:2010-03-05 08:25:06

  002 嗜血的宝鼎
  占领宜阳后,秦(武)王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名为访问实则去窥探饭锅(九鼎),至少也是探探动静看看能否下手。周君毕恭毕敬迎之以卒,规格礼遇之高,仿佛迎接上帝派来的使节。
  这事情,历来具有好面子传统的楚王得知后,未免大吃其醋,非常生气愤怒,觉得自己受冷落似的,非要派人去责问周君,凭什么对秦国佬(秦客)那么隆重客气呀?这是啥、啥意思的嘛,必须有个说法!
  游腾劝楚王说:“很久很久以前,智伯要伐厹由,却故意赠之大钟,载以广车,因随入以兵,厹由卒亡,无备故也。桓公伐蔡时也是故意声言伐楚,其实袭蔡。今秦者,虎狼之国喔,兼有吞周之意,使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周君内心恐惧啊,以蔡、厹由的故事为戒。故使长兵在前,强弩在后,名义上护卫樗里疾,而实囚之。周君岂能不爱其国?惟恐一日亡国。”

  楚王于是大为高兴起来,转怒为喜,说:“这还差不多。”
  然而,周君的麻烦还未过去。秦国兴师临周而索求九鼎,这才刚刚开始。周君大伤脑筋,把满腹心事告诉颜率,希望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颜率说:“您也不必太担忧,臣请求出使齐国,向东方去借兵求救。”
  就这样,颜率来到临淄,忽悠齐王田辟疆,说:“秦国极为无道,想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其给秦抢走,不如赠送贵国。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
  齐王大为高兴,当即答应发兵五万,派遣陈臣思为将前去救周。秦国见势不妙,只得暂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命令部队休整。

  “穷人”家有宝,反而活受罪。如果还想继续保有,那是需要大智慧。接下来,又该齐国来搬运周天子家的大饭锅——不是许诺送给他们的嘛。
  周君又开始头疼。这组传国宝鼎,既不想给秦国也不想给齐国,谁都不给。
  颜率劝慰说:“大王不要担忧,臣请求往东去解决这个问题。”
  颜率再次跑到齐都,对齐王说:“周赖大国之义,得以君臣父子相保也。为了感谢大国恩德,愿献九鼎兑现当初许下的诺言。不知道大国打算通过什么途径,把九鼎搬到临淄?”
  齐王不假思索说:“寡人将借道于梁(魏国)。”

  颜率提醒道:“不可以。那梁国君臣早就想要得到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也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鼎入梁,犹如肉入虎口,必不能出。”
  齐王田辟疆想想也对,改口说:“寡人将借道于楚。”
  颜率依然大摇其头,摆手说:“还是不可以的。楚国君臣想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也不是一天两天。若入楚,鼎必不出,说白了无异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齐王反问道:“那么,寡人最好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平安把宝鼎弄到齐国?”
  颜率假装十分为难的样子,挠头说:“这还真是个大难题哦,我国人民私下里都为大王这个事情深感头疼。您说这宝鼎,又不是什么醋壶子酱油罐之类,可以随便装进口袋拎到齐国来,也不能像鸟集乌飞、兔兴马逝,便便当当就可来到齐国的。当年我大周伐殷,得九鼎,每一鼎需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齐王警觉起来:“先生说来说去,莫非是不想给的吧?”
  颜率矢口否认:“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最终,齐王田辟疆也没办法,只好知难而退打消搬迁九鼎的念头。

日期:2010-03-08 09:31:50

  到仲秋八月,年少气盛、尚武好勇的秦王嬴荡,带着身边的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成千上万人驱车浩浩荡荡的开到洛阳,拜会周天子姬延去,要参观所谓传国之宝的九鼎——其实它们就是一些炊器,多用于祭祀或典礼时盛煮猪牛羊等礼物,相当于古人用来煮食物的巨型饭锅呗。
  现在的平头百姓忙着争饭碗,古代的君王则是忙着抢饭锅,道理还是一样。
  不过,看形势秦国想要强行搬走九鼎,恐怕也还没门,只好看看摸摸,饱饱眼福。
  好家伙,为了通三川看九鼎,秦武王可是费了不少劲。
  如今巨大威武而神秘的宝鼎就摆在眼前,可得好好瞧一瞧看一看。
  夏启铸造九鼎,离秦武王参观九鼎,大约相隔着将近1800年时间。
  换言之,九鼎快有1800岁。据说这些富有神秘而威严色彩的青铜鼎,铸造流程是这样,首先用质细的泥土制成器范,再用木炭作燃料把铜、锡搁进铜制的坩埚加以熔化,最后将金属溶液注入范中,就成为青铜器。
  如果历史记载都是可靠的话,九鼎问世后也是被搬来搬去的。

  先是从夏都阳翟搬到山西夏县(安邑),还似乎辗转到过商丘东南的亳都、曲阜(奄)、郑州(管县)、安阳(殷)等等地方;周武王灭商后,曾公开展示九鼎,此后随着国都迁徙,九鼎又到过西安(沣、镐),最后随着周平王东迁来到洛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