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历史:战国七雄那点事儿》
第27节

作者: 秦时明月200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是啊,王八蛋才喜欢打仗,”公子卬心想。“你不领兵打上山门,我更不想自找麻烦的。谈谈就谈谈呗,能不打自然最好不过,求之不得。我们魏国人民,向来勤劳善良、热爱和平。”
  于是双方议和,在界河边临时搭建的一座营帐中办过盟约仪式,按程序开始喝酒拉呱:全福寿啊,福寿全啊,哥俩好啊,都来了哇……快动手哪……
  公孙鞅事先吩咐埋伏的甲士,突然发动袭击,抓小鸡似的俘虏了魏将公子卬,并趁势发起全线攻击,彻底消灭魏军。傻冒儿,这就叫兵不厌诈,仁义道德那都是麻痹别人用的,至少公孙鞅没把它当回事。
  消息传到魏都大梁,魏惠王几乎当场晕倒;马陵兵败,十万将士的尸骨尚且未寒未收,又听得西线全军覆没,最爱穷折腾的人也经受不起如此折腾嘛。
  魏莹捶胸顿足,仰天长叹:“寡人后悔啊!当初没听公叔痤话,致使今日酿成滔天惨祸……现在该怎么办?!”
  好在领导神经坚强,决不反思,错的都是别人。

  他定了定神,立刻怒火中烧,此次失败全怪兄弟公子卬,是谁授权他阵前与敌讲和?!是谁让他擅作主张,致使中计而全军倾覆?!
  魏莹在几乎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下令杀了公子卬的家眷。等到听说,公子卬因为绝望伤心而投降归顺秦国,才又拜天哭地,略有悔意。
  如今国内空虚,国力衰竭,只有遣使求和一条路。
  从此,黄河以西地区全部归秦国;魏国只得把重心不断的向东转移,从安邑搬到大梁发展,人家还有把它叫成梁国了——耻辱啊,魏惠王变成梁惠王!
  好在他还未清醒意识到,自己在兼并战争中已经第一个出局,永远丧失称霸天下的机会和资格,否则会当场吐血而亡。


日期:2009-12-16 08:51:11

  与魏惠王的落魄相反,如今的秦孝公是喜气洋洋;高兴之余,他把於、商等地的十五个都邑赏给公孙鞅,封号为商君。公孙鞅又多一个称呼,大家背后都管他叫商鞅——把他原来的大名都遮盖了。
  此时的商鞅,那是真的发了、阔了;每次出门,都要带着几十辆装甲车(装有甲士的马车),由威猛的武士贴身护卫着,另有手执长矛、短矛的武装卫士跟车奔走。
  如果没有这样的排场,他则宁可不出门去。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为了显威风摆阔,其间也有考虑到安全因素的。
  其实,商鞅在秦国替自己收获功名利禄的同时,也得到一种令人不快的副产品——仇人。公孙鞅担任宰相初期,为了树立“法治”威严,除立木悬赏进行利导外,还有更加立竿见影的措施。

  他曾经在渭水岸上,对那些反对改革或触犯刑律者,亲自审理诉讼,立判立决,杀人无数,据说渭水都成了一条血河。
  做丞相十来年间,把嬴氏的君亲国戚得罪光了。就在第二次变法后四年,倒霉的公子虔又撞到枪口上,再次触犯法令,鼻子都给割了(劓刑)去,害得人家八年来都是闭门不出——没面子啊!
  这一回,商君经友人孟兰皋介绍,认识一个叫赵良的高人,据说十分贤能;商君希望和他结成知交,就这样两人相会。攀谈了几句,似乎话不投机,赵良便干脆说:——
  “千人之喏喏,不如一士之谔谔。我这人喜欢实话实说,习惯直言不讳;要不,就索性不说。我想请求终日直言相谏,不知能不能不受刑罚啊?!”
  “常言道:动听的话,是花朵;真实的话,是果实。”商君透着无限真诚,脱口而出,“良药苦口能治病,忠言逆耳可救命。我既要拜师求教,先生何必拒绝推托呢?”
  话虽如此,道理也是这样的;可明白道理容易,实际操作就困难。对话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该说不该说也都忍不住要说上一说了。
  “我听说啊,”赵良开谈了。“五羖大夫做秦相时,不管多累都不坐车,炎炎夏日也不打遮阳伞;在国内来回巡行也是轻车简从,几乎不带保镳和护卫什么的耶。”

  “先生说得对,”商君知道,反驳人家要先从赞同开始。“可是,那都是将近三百年前的古老话,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如今,咸阳那么大,都走路的话革命工作就没法开展——是不是?而且,现在社会治安也有点问题的,个别反革命分子,不甘心丧失既得利益,亡我之心不死;加强领导干部的安全保卫工作,正是阶级斗争警惕性高的一种谨慎表现嘛!”

  “可是,呵欠、呵欠,”赵良差不多被商君的官腔弄糊涂,一时间接不上话头。“这个这个……算了,咱换个话题。你如今做秦相,大筑门阙,大兴土木,基本上是劳民伤财,这也谈不上功绩。”
  “是啊,我很高兴能听到先生的诤言。”商鞅耐心说服道,“有些事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就看怎么样去理解了。我这样移风易俗,使国家走上现代化发展的康庄大道,先生难道说不好吗?”
  赵良的每一个话题,都被商君礼貌地挡在了耳朵之外。
  他想了想,挠着后脑勺接着说:“《诗》云:‘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可我看你,习惯用严刑峻法对待老百姓,仿佛他们只是一些会说话的牲口,并没有个人的意识和尊严;凡事不以人为本,完全像计算财物一样计算着得失,这实在是积怨蓄祸,谈不上教化嘛!”
  “我是这样想的,”商君很有耐心的辩解说。“一开始,大家也许会有些不适应,时间长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其实,社会就是需要组织,组织起来才有强大的力量——几千年后,先生就会理解我的话是多么有道理的啦。”
  “《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赵良总想说出一个理来,“有些事还不是单靠强力所能改变,人性就是其中之一。法也罢,律也罢,完全违背人性的东西,终归不能长久。你譬如说,在非常时期特殊环境,让大家憋足劲去完成一个使命,也许做得到而且有意义;可是如果无限期无休止,让百姓任劳任怨吃苦到底——那还有意义吗?那就是扭曲人性了!

  “承蒙您高看我。所以,我还是给商君您一个忠告,不如归还国君赏赐的十五个都邑,到乡野去耕田务农;反正你想干的,你也干成了。再劝国君举用在野隐居的贤士,续用有功的人,尊重有德的人,赡养老人,抚育孤儿……这样,就会得到一些安全。您要知道,如果继续把持秦国教令,积蓄百姓怨恨,等到君王撒手人寰时,你想全身而退恐怕也难了哇!”

  “可是,”商君很为难。“先生以为,我真的只是为了一己的富贵吗?”
  “无论为一己,还是为一国一天下,”赵良说。“凡事只由着一个人的意志去发展,结果都不会很妙。更何况,谁又能包打天下呢;该收手时就收手,也许对哪方面都更有好处。”

日期:2009-12-17 09:44:47

  看起来,赵良的话也是多余。
  就算商君真准备言听计从,彻底实行归隐退休策略,那也有可能来不及。何况,商君压根儿就没打算那么做,辛辛苦苦得来的荣华富贵,岂能拱手送出去哩——那不是白忙活吗?除非人类进化成了不吃人间烟火的活神仙!
  “再说,”商鞅也认真考虑过。“国君正值盛年,离‘君王撒手人寰’的时候,还遥远着哩;至少还可以享受几十年,到时候再看情况嘛。”
  也许给赵良乌鸦嘴讲坏菜了,人到中年的国君嬴渠梁居然真的开始生病。那时西医未传进中国,中医还不够发达;医师只有一个扁鹊,也不清楚到底在不在世……所以,但凡得病就只好听天由命,哪怕小小阑尾炎都可能送掉一个大人物的老命。
  当然,暂时还未考证清楚:嬴渠梁到底得的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唯一确定的是他在商鞅和赵良谈话五个月之后就死了。临终前,国君曾有意出让秦国给商君,商鞅“辞不受”——也许只是试探呢?可不敢答应!
  四十四岁的秦孝公,不治身故。
  接着,太子嬴驷即位,就是后人叫的惠文王嘛。

  公子嬴虔,终于意外地等到了时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