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往事》
第57节

作者: 笑一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首先,他生于公元927年,生肖属猪,他或许是想把猪当宠物养;
  其次,赵匡胤相信猪有辟邪的作用,猪血可以破除一切妖术;
  第三,宫中每日剩菜剩饭,总归有个处置的地方。
  第四,汉字“家”,上面一个宝盖头“宀”,代表房子,下面一个“豕”,就是猪。有房子有猪才叫“家”。
  赵匡胤在皇宫僻静处还开辟了一块自留地试验田,四时耕种,亲力亲为,由此可知天下粮食的收成几何,猪粪正是最好的肥料。

  “上行下效”,皇帝都带头养猪了,大臣、百姓也会跟风效仿,养猪的人多了,农作物肥料的供应就解决了。
  养猪既可以解决土地肥料的问题,养大了还可以杀掉吃肉,或者卖了赚钱,百姓就此可以安居乐业,百姓安居乐业了国家就富强了。
  这一套积极的连锁反应,它的作用也是长久深远的,直到现在,中国农村依然是坚守着这一优良传统。依靠自己的榜样力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正是赵匡胤的高明之处。
  宋神宗时期,神宗让王安石搞改革,皇帝想不明白为什么太祖要在宫中养猪,于是把这一条祖宗之法给革命了,亲自下旨,禁止任何人在宫中养猪。
  几个月后,宫中卫士擒获了一个妖人,妖人会法术,大内卫队始终抓他不住,当卫士想要用猪血浇妖人的时候,却发现宫中没有活猪,一时半会儿搞不到猪血,最后废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妖人制住。
  宋神宗这才知道养猪的好处,对太祖赵匡胤的深谋远虑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又命令宫中照常养猪,以备不时之需。

  赵匡胤在皇城内部设兵工厂。
  一则可以防止自己的子孙太过安逸。赵匡胤自己出身行武,他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子孙多接触接触军事,如果后代身体不行,太过娇弱,治国理政就成了难题;
  二则,皇帝听到锻打兵器的声音,可以时时提醒自己,要守好江山社稷,不能太过安逸享乐;
  其三,遇到紧急情况时,军事战备充足。
  然而这一条祖训到了宋神宗时期,就彻底废了。皇城中时常传出锻打兵器的声音,神宗不堪其扰,就把兵工厂给迁出去了。此后的他天天沉溺于赏风弄月、花天酒地当中,皇城中没了金戈铁马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歌舞升平和欢闹声。从此,大宋被小小的西夏打的无还手之力。
  把城墙给修成弯曲的形状,抛弃传统城墙的方正流直。

  赵匡胤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战役,他对城墙的理解,肯定非常人所能理解。为了攻取南唐的寿州城和北汉的太原城,赵匡胤可是吃了不少苦头,那个太原城,赵匡胤到死都没能攻下来。弯曲的城墙在防御上,那是处处可以打伏击,处处都是口袋阵,攻城的敌兵,一进入攻击范围,就会被早早歼灭,可以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效。
  还是喜欢变法的宋神宗,对祖宗的这种设计理念非常不满,在他看来,只有方正的城墙才能显示皇家气派,只是碍于国库里的银子不多,否则,早改了。到了文艺范的宋徽宗当家后,大宋城墙基本上都被改直了。
  谁料想,这一改,大祸就来了。
  靖康之变,金兵攻打开封,在四周架起了大炮,城内的宋军无处可藏,金军顺着笔直的城墙,直接杀进了皇宫,皇帝和妃子都成了人家的俘虏。
  赵匡胤高瞻远瞩,本想通过这三条祖训护佑子孙周全,也可确保自己打下的江山能够永久传承。可惜后人不是自己的直系血统,对自己的这份苦心,重视不够,最后导致国破家亡,徽钦二帝,惨死北国。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处理完家事国事之后,赵匡胤决心开始处理天下事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耶?
  如果你有露营的经验,薄薄的帐篷外面,有狼豺虎豹野兽十几条在游荡,请问你还能睡得着吗?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打造,赵匡胤渐渐稳定了内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坐稳了江山的赵匡胤还是睡不着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乎?”

  大宋继承着周世宗柴荣打下的疆土,领土也只是在黄河、淮河流域一带。再看看大宋王朝的东南西北,那是群雄并峙,割据政权有十多个。
  北有北汉、辽国;西有后蜀、西夏;南有荆南、武平、南汉;东南有南唐、吴越等。
  当时全国的割据势力大致是这样的:
  北汉,国主刘钧,占据河东(今山西);
  大辽,国主耶律璟,占据燕云十六州及东北地区
  党项,国主李彝兴,占据西北、宁夏;
  后蜀,国主孟昶,占据剑南(今四川);
  武平(楚),节度使周保权,占据湖南;
  南平,节度使高继冲,占据荆南(今湖北);

  南汉,国主刘鋹,占据岭南(今两广);
  南唐,国主李璟,占据江南、江西和福建的部分地区;
  吴越,国主钱俶,占据浙、闽部分地区;
  天下仍然四分五裂,割据者们,天天在摩拳擦掌、虎视眈眈。
  北汉依附于大辽,经常骚扰大宋边境;南唐是是南方最大的政权,实力不容小觑。面对小国林立、群雄割据,四面强敌的情况,赵匡胤怎么能睡好觉。
  ◆“先北”还是“先南”?
  赵匡胤想一统天下,有两个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一是要不要继续周世宗的步伐,先收复燕云十六州,再南下削平南方诸国;
  二是先征服南方各国,等到国富民强,再收拾契丹。
  仗肯定是要打的,问题的关键是该怎么打,按照什么顺序开打。

  王朴当年给周世宗柴荣的《平边策》,赵匡胤早就烂熟于胸,与柴荣一样,他也对北方情有独钟。只不过,柴荣看重的是契丹统治下的幽云十六州,而赵匡胤要灭掉的是北汉。
  南方诸国,与大宋朝或不相往来,或友好相处,倒也井水不犯河水。大宋的军事威胁,主要还是来自北方。
  契丹与大宋不断地擦枪走火。开封与幽蓟,只隔着一个河北,那里都是平原,大辽若攻破雄州、霸州、易州三关,开封就赤裸裸地暴露在契丹的铁蹄下。
  北汉,就像背上的一块牛皮癣,虽然构不成威胁,却让人不瘙不快。北汉若沿着太行南下,也可一路直抵洛阳。
  北汉,始终是个祸害。与其南北两线作战,不如先灭北汉,再图南方。契丹,可以放到一边,腾出手之后,最后再收拾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统一天下的战略,如何制定,如何部署,这件事,始终萦绕在赵匡胤的脑海。

  赵匡胤开始向大臣们征求意见。
  正好武胜军节度张永德进京述职,赵匡胤第一个问的就是他。当年高平之战,他曾与张永德一起,兵临太原城下,战事之险,二人都还历历在目。
  赵匡胤道:“朕想对北汉用兵,驸马以为如何?”
  张永德道:“北汉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非常强悍,加上有契丹作为外援,短时间内陛下不能考虑它。依臣之见,不如每年派一些散兵游勇去骚扰它,使它不能正常生产,同时派遣间谍,来离间北汉和大辽两国的关系,使契丹不能援助它,到时候就可以出兵消灭北汉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