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往事》
第52节

作者: 笑一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高怀德哽咽道:“贤妹啊,苗军师为了郑贤弟,已经被皇上贬职为民了……”
  走下城楼,高怀德提着韩龙的人头,苗广义托着黄袍,二人来到午门外,陶三春迎上。
  高怀德道:“贤妹,这是韩龙奸贼的首级,就让他来祭奠北平王的英灵吧!”
  一见韩龙的首级,陶三春恨的钢牙直咬。有家丁过来,夺过首级,恼的吐了几口吐沫。

  苗广义举起黄袍,道:“这是圣上的龙袍,从前,曹孟德削发代首,今日,赵天子拿贴身的袍子,代已受过,贤妹,您随便处置。”
  陶三春拔出宝剑,用剑稍挑起黄袍,一边哇哇大哭,一边用宝剑照着袍子连砍数剑,算是给郑恩报了仇。
  陶三春道:“高驸马、苗军师你给我听真:你们去告诉那昏君,若要我回府,请他赵官家到俺北平王府,高搭坛台,打七七四十九日罗天大醮,如若不依,我誓死不退兵!”
  高怀德拍着胸脯道:“贤妹放心,这一点,皇上一定会答应的。”

  这时,有太监前来传旨:封郑英北平王,世袭罔替,封陶三春为一品诰命夫人,赏赐绫罗绸缎,黄金珠宝,为郑恩打七七四十九日罗天大醮,一切花费,由皇家承担。
  陶三春听罢,一时怒气消了一半,她将龙袍弃之于地,拨转马头,抹着眼泪,带领众家丁回府去了。
  文武百官在午门外,面面相觑。太监接着传旨道:“今日早朝已过,皇上有旨,众卿可自由散去。”
  这边,高怀德命人将北平王郑恩的人头重新接上,苗广义念过咒文,撒过符水,二人将郑恩的尸首送回北平王府。
  北平王府,全府缟素,赵匡胤派人在此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罗天大醮,自此,陶三春也开始吃斋念佛。
  赵匡胤想挽留军师苗广义,这老道觉得,历来“伴君如伴虎”,自己已经为天下黎民选了一位皇帝,他的任务已然完成。当初把郑恩推荐给赵匡胤,没想到会是如此下场。
  于是,坚持以归乡养病为由,辞了官。为表恩宠,赵匡胤又送金又送银,还以国号宋,为苗广义的家乡赐名宋村,以表彰苗广义的不世之功。
  道长苗广义,从此隐身江湖,布道人间,落得个逍遥自在。
  老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身边有一个能吃生肉的樊哙;刘备之所以成功,身边有猛张飞;李世民之所以成功,身边有个只会三板斧的程咬金;朱元璋之所以成功,身边有个猛将常遇春;赵匡胤之所以成功,就因为身边有个饿虎星郑恩。就连水浒英雄宋江,身边也要安排一个李逵。
  历史有三种,一种是官府专人写出来出版发行的,叫正史;一种是文人士大夫编写的手抄本,叫野史;还有一种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叫传说。
  为了维护官家的体面,能把一两个大活人给写没了,也是常有的事。
  《掖县县志》上记载“郑恩,郑子明.....”;郑氏族谱有“家有余香书带草,世传小技梨花枪”的说法,据说“梨花枪”指的就是“郑恩,郑子明”的武术技法;宋初编排的《百家姓》,郑姓能排在百家姓第七位,也是因为“郑恩”的缘故;武关道上,有关郑恩的故事也是代代相传;至今陕西蒲城陶池一带,也依然流传着关于郑恩与陶三春的故事。

  有的人只能活在书本上,有的人却可以一直活在老百姓的心里。
  一个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深知“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道理。平定了李筠、李重进的二李叛乱之后,有一件事情,让赵匡胤翻来覆去夜不能寐,那就是担心这黄袍随时有一天也披在别人身上。对于身边的这些功臣良将,他看谁都像会黄袍加身的人。
  赵普也很明白:大宋之忧,不在藩镇,而在“萧墙之内”。因此他多次建议赵匡胤,要尽快收回这些武将们的兵权,说石守信这些人不能再担当禁军首领。

  赵匡胤道:“我如此信任他们,他们能反叛吗?”
  赵普反问道:“柴荣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背叛他了?”
  赵匡胤顿时哑口无言。
  “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是个特殊的存在,吃着不为人知的苦,活着人人追逐的梦。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是不易。
  经历过无数的厮杀,当扫清内患,坐稳江山之后,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开国皇帝一般会做两件事情:
  一是根据前朝灭亡的原因,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来稳定朝堂与民心,也就是所谓的“祖宗之法”。
  二是要想方设法确保自己和继任者可以一直稳坐皇帝宝座。
  为实现这一小目标,他们常用的一个手段就一个字“杀”,杀掉那些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很多开国功臣没能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却惨死在自己老大的屠刀之下,无不令人扼腕叹息。
  建隆二年春,自从失去了郑恩,走了苗军师,赵匡胤心中一直有些郁闷。
  六月初二,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过世,服丧期间,没事他就喝点酒,喝着喝着就醉了。

  这一天,赵匡胤召集义社兄弟们到固子门外喝酒狩猎。
  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带任何侍卫,孤身一人走到林子的最深处,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然后转身对义社兄弟们说:“此处无人,你们谁要想做皇帝的,现在杀了我就可以称王天下了!”
  他这一说,这帮兄弟们全傻了,纷纷拜倒在地,一个个大汗淋漓,都说绝对没有此心,表示永远忠于赵家天子。
  于是,赵匡胤警告他们道:“你们如果真的认我这个皇帝,让我做这个天下之主,就应当恪守臣节,带头执行国家律法,不可再飞扬跋扈。”你大哥已经不是从前的你大哥,皇上永远是你们的皇上。
  众人齐声曰:“诺!”,接着山呼万岁。
  赵匡胤经常微服私访,查看民情,大臣们都觉得他这个举动太危险了,万一有什么刺客跑出来,大宋可怎么办呢?
  赵匡胤很平静地说道:“当年周世宗害怕有人篡位,身边将领凡是长着大耳垂的都被杀了,只有我一人活了下来,看来天命是不可违的。”
  接着又补充道:“有天命者,任自为之,我不汝禁也。”意思是谁能杀我,谁就是有做皇帝的天命,我绝不会禁止,也禁止不了。
  实际上,这些人都低估了他们的皇上赵匡胤,他可是个地地道道的武功高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般的货色,在他面前走不上三招。
  当过逃犯、乞丐、山大王、上门女婿,寄人篱下时的仰人鼻息,为兄弟两肋插刀时的江湖豪气,打抱不平时快意恩仇。赵匡胤修炼成为一个扶危济困,一诺千金,为国为民,明知不可而为之,虽千万人而往矣的江湖大侠。
  投身兵甲,十年铁血生涯,在不是打死别人,就是被别人打死的战场上,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一路走来,养成的是一种左右逢源、无往不利、冷酷无情的兵痞思想和家国天下、兄弟情义,任性豁达、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侠肝义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