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往事》
第35节

作者: 笑一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佛门常说:“杀生者,得短命报。”众生任何的起心动念,都会召感业力果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定受报。
  王朴算定世宗本来能做皇帝三十年,他的残忍,让他最终只坐了六年的江山。顺便提一下,那个在扬州屠城的多铎,是染天花死的,死时三十六岁。
  周军屠城之时,赵匡胤骑马走到一条小巷,刚好看到一名无头女尸,倒在路边,在她的身下,有一个小孩正依偎在妇人的怀里吃奶。
  赵匡胤于心不忍,他命人抱起孩子,好生照看。接着飞马向柴荣请旨,要求收留战事中留下的孤儿,柴荣想了想,还是答应了。
  于是,楚州城很多孤儿得以保全,这个巷子里的人也因此得以活命,从此这条巷子就取名“因子巷”。后来楚州百姓为了感念赵匡胤的仁义和活命之恩,又将因子巷更名“多子巷”。

  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赵匡胤仍能保持一颗慈悲心,的确难得。
  ◆南唐皇帝的离间计
  紧接着,后周大军接连攻克扬州、舒州。
  显德五年(958)三月,柴荣抵达仪征,到达长江北岸。
  赵匡胤率领战舰追击唐军,一直追到长江南岸,焚烧敌军营寨,在迎銮江口、瓜步(六合之战,大败南唐齐王李景达的地方)多次重创南唐军,大胜而归。
  “又是赵匡胤!此人能抵得上我十万兵,有他在,我大唐好不了!”
  南唐中主李璟又掀开自己的小本本,上面赫然写着:赵匡胤,三十二岁,殿前都指挥使。
  “怎么办?”李璟苦思冥想,想破脑袋地想,终于想到一条离间计。
  他派人偷偷带了招贤信,表达了自己慕求贤人,如渴思饮的心情和诚意,同时带上三千两白金,前往仪征,许诺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美女黄金,想把赵匡胤挖过来,为自己所用。

  这是赤裸裸地挖后周墙角,作为一名大周皇帝的磕头兄弟,赵匡胤同志立场绝对坚定,拒绝腐化,永不叛周,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南唐的贿赂,把李璟的密信和三千两白金,如数上交到内府。
  李璟的离间计彻底失败。
  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赵匡胤又带人将仪征江边的犄角旮旯,能驻军的地方,清查了一个遍,确保没有一名南唐漏网士卒。自此,长江北岸各州全线平定。
  得知赵匡胤拒绝了自己的抛出的橄榄枝,李璟简直快要崩溃了。
  江北各州全部失守,柴荣屯兵的仪征距离国都金陵的直线距离不足百里,金陵已经人心惶惶,似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自己,他实在是顶不住了,决定把皇位传给太子李弘冀,向后周称臣。
  李弘冀是李璟的长子,当时民间有传闻说:“有一个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向左边。”李璟听说之后就给长子起名为弘冀。

  李弘冀是南唐最有军事才能的皇子,他曾经大破吴越军,斩首万级。
  面对南唐这么强的接班人,这么能打的对手,柴荣当然不允许李弘冀继位。他诏令李璟:称臣可以,传位不可以,这个位子你还得继续坐下去。
  皇位成了烫手的山芋,扔又扔不掉,躲又躲不开,李璟这个郁闷哪。他不知道大周皇帝接下来会怎么对付南唐,金陵还能不能守得住,如果守不住,要不要现在迁都。
  为了讨好柴荣,稳住柴荣(这时候就要给柴荣戴高帽唱赞歌,多说几句拜年嗑),他立即遣使奉表,同意献出江北十四州(已被后周占领了),削去帝号,改称南唐国主,从现在开始,使用大周年号纪年,纳贡称臣。
  夺得“淮南十四州”,恢复了江淮漕运,柴荣已达到了自己征唐的目的(他本不想灭亡南唐,只想着让南唐臣服自己,让自己抽开身,去打契丹,收复被石敬瑭卖掉的燕云十六州)。
  显德五年(958)四月,柴荣自扬州班师回京。

  至此,周唐大战结束,大周的边境推至长江岸边,南北均衡的割据被打破。南唐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与中原政权抗衡。
  柴荣三次征唐,震慑了南方大小割据势力,为北伐契丹扫除了后顾之忧。
  赵匡胤又一次战功赫赫,显德五年(958)五月,柴荣发出嘉奖令,加封赵匡胤为忠武军节度使。
  官做得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赵匡胤已经为即将开始的北伐,摩拳擦掌,厉兵秣马。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征唐回来,郑恩被封为北平王。
  赵匡胤向周世宗柴荣上奏:“北平王郑恩当年曾经与关西名将陶洪之女陶三春,定过一门亲事,如今天下太平,臣欲请万岁恩准,择一吉日,为他们二人完婚。”
  柴荣听后甚是欢喜,他当即加封陶三春为“诰命夫人”,赐凤冠霞帔,诏令陶三春即刻来京,与郑恩完婚。
  郑恩赶忙跪倒谢恩,道:“那丫头太厉害了,一想到要娶她过门,我这心里面就打鼓。”
  柴荣道:“堂堂的北平王,竟然会怕一个乡下女子?”
  赵匡胤胳膊肘碰了碰郑恩,“她又不是老虎,还能吃了你?”
  郑恩道:“二哥,你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敢情偷瓜的不是你,挨打的也不是你,不信,你也去偷个瓜试试,不打的你怀疑人生……”
  柴荣哈哈大笑:“郑子明也有怕的人,这样也好,以后你再敢无法无天,就让三春姑娘教训你。”接着又道:“赵匡胤听旨,朕命你为媒,按王妃的全副礼仪准备,尽早将那陶三春迎接进京,与子明完婚。”
  匡胤领旨谢恩,柴荣退朝。郑恩郑子明有些失魂落魄地跟着众臣走出金殿。

  迎娶陶三春,郑恩心里是既高兴又犯愁,平心而论,他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风风火火的姑娘,自己也早盼着有一天把她迎娶进门,可是让他犯愁的是,这姑娘脾气太直,手脚又重,自己以后挨打事小,如果落下个怕老婆的名声,岂不让他这个王爷太没面子。
  打瓜熟了一季又一季,一晃好几年,郑恩也没个信来,年年望着熟悉的瓜田,陶三春想的只有那个偷瓜的郑黑子。
  这天,陶三春正手拿油梆子坐在田里,望着绿油油的瓜田发呆,就见一名官差飞马前来,陶虎飞跑着迎了上去。
  官差道:“礼部的钦差,前来迎接王妃进京完婚。”
  陶虎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王妃?谁是王妃?还要进京完婚,跟谁完婚?”

  官差道:“圣旨上说,王妃叫陶三春,王爷是北平王郑恩……小的直呼王爷和王妃的名讳,望乞恕罪。”
  陶虎这才搞明白,原来是自己那个黑姐夫当了王爷,现在是来接姐姐进京完婚。他把事情原委说与陶三春。陶三春的火腾的就起来了,她质问官差道:“那郑黑子怎么没来?”
  官差道:“王爷公务繁忙,皇上派遣钦差大人带着銮驾,前来迎接王妃进京,钦差大人和县太爷随后就到,请王妃做好准备。”
  一会儿功夫,接驾的队伍,吹吹打打来到瓜田,钦差大臣和县太爷等人跪倒,给王妃问安。一个乡下女子,哪见过这些,慌得陶三春赶忙摆手,让他们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