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花样和草样年华》
第50节

作者: 寒江雨雪隐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黼男扮女装,扮成贵妃率领女阵。可见此人很俊美,否则怎能扮演贵妃?
  王黼本是纨绔浪子,又有天赋演员之才,“腕动飘香拂,衣轻任好风”,肌肤如雪,美如妇人,“烟花状元,风流魔王”。
  一百余名少年宫女秀发如云,睛如点漆,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美如仙女。小内侍们虽然没鸡鸡,但相貌英俊,丑的做太监人家也不要,宫殿其实就是美女和帅哥(无势)的大汇集。
  面对美女,小太监们大方地用表演动作,表露心中的春情。

  风流阵是双方摆开阵势,或中间展开,两翼迂回,或屈伸交错,首尾回互,相斗颇为“激烈”。但此阵强调的是以风流情韵胜敌,乐曲不用震荡山谷的军乐,而用情调优美的西凉乐,或动或静,或进或退,都需用美妙的舞姿自成行列,步步要合着节拍。
  少女们春波荡漾,舞衫轻盈柔软,薄透凝脂,长长的舞袖,低回时如破浪而出的莲花,高举时像要乘风飞去,追逐那惊飞的鸿雁。人人秋波含情,荡人心魂。
  交战结果,女阵大获全胜。一来是少女个个擅长歌舞,动作优美。二来王帅哥指挥有方。
  皇帝大喜,命令对所有参赛者加以奖励。
  赵二之后的宋朝皇帝们,大多缺乏刚强英武之气概,到了徽宗这代,更是男人女性化。喜欢干女人干的事情,从心理到生理,无不如此。面对强敌,缺乏拼死一搏的勇气。他连李后主也不如。小李还发誓要血战到底,与社稷共存亡,还抱了一堆柴火,说国破后就自焚。虽然最后投降,但至少形式上壮烈。


日期:2009-04-05 10:01:04

  王黼此时羽毛未丰,吹捧蔡京了。来而不往非礼也,蔡京很开心,很快拔擢王黼为左谏议大夫以至御史中丞。
  何左相想联合小王推翻蔡太师,老蔡胸有成竹。
  有一天朝堂议事,何左相又反复称赞王黼,并认为发现这个人才是他任左相后的一大成绩。蔡京不声不响地从座位后拿出一卷文字来,请他仔细阅读。他一看正是王黼弹劾他的章疏,列举了他的二十五条罪状,其中包括平时如何窥视皇上的动静,如何密谋排挤蔡太师,如何以权谋私接受贿赂,如何操纵盐钞市场,等等。气的老丞相大骂:“畜生安敢尔!”

  年近古稀的老何,玩政治已感到力不从心了,从此就无限敬佩地、心悦诚服地居于蔡京之下。
  蔡京看准何执中志大才疏,老态龙钟,比较容易对付。他不信任王黼,这种年青人可以出卖恩师,同样也可以出卖他。
  蔡京心生一计,说了王黼一些好话,推荐为户部尚书。
  蔡京等王黼上任后,派人鼓动禁军去左藏库喧闹,想以“财用供应不及时、涣散军心”的罪名罢黜他。王黼猝不及防,此时才悟出是蔡太师设下了圈套。但他思路敏捷,马上派人到各军营张贴布告,宣布发放犒赏的日期,喧闹的禁军看布告后也就走散了。
  王黼虽有急智,却没有理财的本事,平时只凭上瞒下骗,虚称仓库充实。对亲王贵戚和皇上身边的内侍和卫兵,则滥加赏赐,进行笼络。结果引起朝廷内外的不满,还是以失职罪被罢官。然而时隔不久,他又升为翰林学士承旨,专掌制诰诏令。

  从此,虚弱的大宋朝有多了个超级毁灭者,其力度远超巨奸蔡京。

日期:2009-04-05 11:08:12

  38.从公主到帝姬
  徽宗的王朝越来越不稳定,河东路、河北西路、京东梁山泊都出现“群盗”,少则数百,多则数千,揭竿而起,对抗官府。甚至连京畿地区也是“盗贼”公行,富民谈虎色变。
  赵老师认为世风浇薄,人心不古,根本的原因是在于礼教不兴,连了规矩。
  秦汉以后礼崩乐坏,上自礼仪、职官制度,下至服饰、住房规章,一切都不合于夏商周三代的礼制,这样就不能区分亲疏,辨明上下,严格尊卑,社会秩序岂能不乱?
  这弱智皇帝把人们的思维和行动等同于机器人,认为只要输入程序,就可以永远的运行。

  这个文艺皇帝早就想革除几千年来的弊病,振兴大宋,成就一代的千古伟业,就毅然下诏,立即全面复古,使三代的礼制永垂后世。
  奸臣蔡京马上提出先恢复《周官》之制,说三代的最高执政官是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丞相的设置是秦以后才有的,理应革除。
  官制复古后,蔡太师理所当然地成了“公相”,而左相、右相的名称分别改为太宰、少宰,在位的太宰何执中、少宰刘正夫成了公相的副手。蔡京假借《周官》的名义,不费吹灰之力,无论在名称上或在实际上又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执政官。
  就像假绍述新法而划拉钱财一样,老蔡轻松地玩弄傻瓜皇帝于股掌之上。
  武官的名称,《周官》中写得不太清楚,只好沿用秦汉以来常用的太尉的名称,这样童贯就由检校太尉晋升为太尉,不久又任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掌握了王朝的兵权。最后他又官拜太傅、跻身三公的行列,人们都戏称他为“媪相”。
  政和三年九月,皇上正式下诏设立礼制局,任命蔡攸为提举,户部尚书刘昺为详议官,其任务是研讨礼制的古今演变,考定古代祭祀礼仪和祭器,改订当前的宫室、服装、婚冠和丧葬的制度,等等。作为行动的第一步,皇上允许礼制局根据宣和殿所珍藏的三代祭祀礼器,用青铜重新加以仿造,其中包括鼎彝、簋簋、酒爵等。铸造工程仍由入内省都知杨戬主持,他和刘昺过去都是铸造九鼎的老手。于是新城南薰门外的铸造场又火光烛天,工匠们夜以继日,半年之后,完全合乎三代庙堂规格的新的礼器一色俱全,远胜秦汉以来的那些假礼器、假古董。

  皇上复兴三代礼制的大业,进展极为迅猛。以枢密院使郑居中为提举的议礼局,修成了《政和五礼新仪》,全书共二百二十卷。五礼之中以吉礼为首,讲有关祭祀之事,以下四礼分别是:冠婚之事的嘉礼,宾客之事的宾礼,军旅之事的军礼,丧葬之事的凶礼。
  以蔡攸为提举的礼制局也制订了有关宫室、车服、冠冕的规定和制度。
  皇帝审查后,同意,立即颁发天下,不奉行者予以治罪。
  艺术家皇帝改“公主”的称号为“帝姬”,认为皇上的称号封给皇帝之女,不合典章。执政官们持有异议,有的说周王姓姬,其女称王姬;而赵姓是商代之后,不能用姬姓。有的说姬是古代妇女的美称,用来称皇帝之女是降尊为卑。皇上说:“姬姓虽是周姓,考古立制以周为宜。姬既为妇女之美称,可见不错啊。”
  皇上下诏;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
  他又做了一件不吉利的事情。

  姬者,饥也。
  姬者,妓也。
  帝姬,那就意味着皇帝的女儿忍受饥饿,当性奴,做妓女。
  靖康后,皇帝的这些女儿无不如此下场。
  为了给《政和五礼新仪》广造声势,道君皇帝在日理万机之余,亲自考订冠礼的古今演变,写成《冠礼沿革》十一卷,真是洋洋洒洒。

  将这精力用到正经地方该有多少啊。

日期:2009-04-05 11:12:38

  以当代伊尹、周公自命的蔡太师,对恢复三代礼制的宏伟事业,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才智。他与三个爱子攸、翛、鞗,先是鉴定出夏代的镇国之宝——虞舜所赐元圭,后又提举修建明堂,建立了“丰功伟绩”。
  自三代以来,历朝都建有明堂,凡是宣布政教、朝令、祭祀、选士、诸侯朝拜等邦国大典,都在其中举行。大宋立国虽已近一百六十年,却没有正式的明堂,一直以大庆殿来顶替。仁宗、神宗时曾想兴建明堂,因耗资巨大、怕影响农事而作罢。皇上要恢复三代礼制,行尧舜之道,兴建明堂就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政和五年八月,皇上毅然下诏决心修建。


日期:2009-04-05 11:20:35

  皇上本着“古为今用、引用之权在朕”的原则,亲自绘制出明堂图式。此建筑上部圆形,法象上天,下部方形,法象大地;四面开四门,合乎春秋四序;开有八窗,以应八节;内有五室,表示金木水火土五行,有十二厅堂,代表十二个月。总而言之,制度格式完全顺应天道,合乎三代之制。
  这样旺盛的精力不用到正经地方,可惜啊可惜。
  明堂既然事关王朝的命运,负责修建的官员自然要高规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