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花样和草样年华》
第47节

作者: 寒江雨雪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道考题即使拿到今天,给美术系大学生,也恐怕没几个能画明白。

日期:2009-04-02 18:13:32

  36,玉人还
  赵佶喜欢改年号。
  你看他又改年号为政和,本意是想“庶政惟和”。他下诏减轻赋税,免去东南六路所供的钱钞,停止大型土木工程,榷货务中剩余的盐钞归于左藏库,而不像往常那样入于内库,等等,似乎有点政通人和的气象。
  但新任左相何执中却是个碌碌庸才,过去与蔡京同为执政,亦步亦趋,并无建树。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何左相并无政绩可言。皇帝决定起用过去与蔡京政见不同的张商英。皇上任命他为右相兼门下侍郎。那一年京畿一带久旱,从三月到五月未下过雨。而商英拜相后的第二天就下了一场透雨,人们都说他当了丞相,感动了天帝。皇上亲书“商霖”二字作为赏赐。

  巧合的也太令人叫绝了。
  按照崇宁初起用蔡京为相的先例,皇上也在延和殿单独召见张商英,向他请教革旧从新之道。张商英激情澎湃,慷慨陈词。
  他先抨击了蔡京铸造大钱,导致货币体系混乱的劣迹。
  他说:“自古以来,政府都是开矿炼铜,用铜铸钱,每铸一钱,得利润约十之一、二。前几年蔡丞相接受其姻亲胡师文的建议,将当二铜钱改铸为当十铜钱,以钱铸钱,工本不高,而面额却增加了五倍。由于获利丰厚,各地私铸成风,一般由大吏滑胥主持。新铸的大钱还掺杂锡、铁之类,普遍粗制滥造。在交易时官府付钱给百姓,每枚大钱以一当十;而百姓以钱纳官,每枚大钱则当四。这样官府和朝廷的收入自然大增,而百姓却深受刻剥。蔡丞相和胡师文铸当十大钱是沿袭了唐末五代的弊政,与熙宁新法风马牛不相及!”

  皇上听后很尴尬。为铸大钱皇上曾下过诏书,并亲自写了“圣宋通宝”四字。他想,你这家伙,给你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洪水就泛滥。但又不好发作,只好硬着头皮听下去。
  皇上又问起蔡京所推行的钞盐制的利弊。
  张商英批驳道,大宋立国百余年,除解池之盐由朝廷直接专卖、盐利归朝廷之外,其他地区所产的盐都是官支官卖,所得盐利大部分都归州县,用作地方经费。蔡丞相的新盐法使盐利都归朝廷,朝廷是富了,而州县却穷了,只好巧立名目,聚敛钱财,百姓们苦不堪言。
  在此之前,皇上对新的钞盐制深表赞赏,而对它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则一无所知。他不解地问道:“蔡京说新的盐法是根据‘神宗遗意’而制订的,为何有这样大的弊端?”
  商英含愤怒地回奏:“蔡丞相名为绍述,实际上是打着红旗反红旗,既哄弄圣上,同时也用来钳制百官之口。他制订的新盐法违反了熙宁新法的宗旨,所依据是欧阳修、苏轼等人官与民共利的精神。皇上听后不觉十分惊讶。
  张商英身材高大,声音洪亮,所呈奏的议论使皇上有大梦初醒之感。

  赵佶笃信道教,对道家经典相当熟悉,特别擅长采阴补阳。他精通书法绘画,明锐的目光能察秋毫之末;而对管理国家,经国济民、内政外交等,却是十窍通了九窍--- 一窍不通。
  许多年来,他只问收获,不问耕耘,只要国库充实,有钱花费,年就是硬道理啊。能尽情地让寡人尽兴挥霍,那就是压倒一切的。
  张商英深被皇上的爱民之心所感动,也就大胆进言:“现在风俗败坏,奸吏滑胥敲榨勒索无所不至,不但借丈量田亩增加赋税,即使不毛之山也能方出柴草,上户常增税几百贯,下户亦不下数十贯。方田时贿赂公行,豪势之家数百亩地可方成一二十亩,而原来的税额却转移到下户头上。下户被迫破产,只好逃荒在外。”
  其实他批评的正是自己一贯拥护的新法推行导致的后果。正因为新法侧重于经济领域的革新,忽视治理官吏的政治领域同步跟进,所以任何举措,都演变为官府强势集团对弱势群体的盘剥压榨。
  皇上担心左相何执中不一定支持他,遂授予全权,让他主持革除弊政。


日期:2009-04-02 22:40:32

  张商英一生仕途坎坷,几起几落,备尝酸辛。直到年近七十才受到皇上的重用。很有点像姜子牙拜相,老骥伏枥。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他知道天下百姓痛恨蔡京,在立政时就坚决纠正他的错误路线。如改当十钱为当三,使私铸大钱的人无利可图;恢复神宗时的钞盐制,东南六路的盐仍实行官买官运;恢复转般仓制使漕运经费宽裕;规定和买、折变、支移的办法,减轻百姓的赋税。他还劝皇上效法太宗、神宗,不要大修宫殿,力戒奢靡,亲身作节俭的榜样。
  老丞相题画诗,题于《睢阳五老图》上:
  德政调元向道闲,

  天朝诏许实辞冠。
  丹心耿耿悬象魏,
  青史昭昭照玉垣。
  晚节友贤阳风暖,
  老年忧世谷驹寒。
  大平犹自存龟鉴,
  后进仪刑仰慕看。

  他抒发即任丞相后的抱负,决心忠于皇上,青史留名,作诸葛亮式的贤相。
  张商英志气有余,城府不足。志大才疏,藐视同僚,大有舍我其谁的架势,这样他一开始就陷入被动。六名执政成员虽然都是庸才,但他们都是皇上的亲信。特别是左相何执中,枢密院使郑居中,这对政坛不倒公,于施政治国是十足的外行,而妒贤嫉能、罗织罪名则堪称高手。商英不和他们保持一致,肯定玩完。70岁,你依然天真。
  他能言善辩,夸夸其谈,然寡谋乏术,在新的政令颁布之前,常向同僚们和盘托出,给敌对者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阻挠和破坏。缺少计谋,好象一个大炮。
  何执中、郑居中对张商英尤为痛恨,他俩合力将蔡京赶下台,本来想平分左右相之职,结果被张商英摘取了胜利果实。
  他一上台就主张恢复熙宁、元丰时的钞盐法,使郑家交引铺和何家的盐钞生意蒙受巨大损失,官商一体,这是专制时代的原则。于是两人团结起来,竭力进行排挤。工作上,坚决和张丞相对着干。

  更要命的是,昏庸奢侈的皇帝并不是想重用他,只是实在挑不出象样的官员当宰相了。不得不暂时起用他,别自我感觉太好了。
  商英革除弊政的阻力不仅来自上层,更麻烦的还在下层。
  蔡京苦心经营多年,干部网盘根错节。官员们都担心老蔡卷土重来,所以都不想把事情做绝。
  新旧党争、新党内部之争前后已四十多年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错综复杂,真是动人心魄。官员们在政治漩涡中深感前途难测,都学会了随机应变,见风使舵。他们知道何执中、郑居中是皇上亲信,故有恃无恐。而张商英一无政治靠山,二无党羽,又不深谙权术,有谁愿为他卖命呢?那也太不成熟了啊。
  张商英失去皇上的宠信,关键还在于一个字:钱。

  他既然极力纠正蔡宰相的路线,提倡节约闹革命,建设节约型宫殿,势必无法搜刮到足够的钱财,无法为广大的宋朝公务员提薪。但奢侈惯了的王公朝臣谁愿意过艰苦日子?轻佻浪漫的皇帝更是接受不了,这个张商英,连宫中修葺升平楼也要谏诤一番,朕干吗要受这份罪啊?人家老蔡主动给寡人建筑艺术类型宫殿。同是70岁的宰相,差距怎么这么大啊?

  张丞相一年来挪用了内库的大量钱财,而弊政依然如故。州县官吏乘着法令反复变更的机会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结果地方财政仍然困难,仓库仍然空虚,百姓仍然穷困。工作没起色啊,还不如老蔡。皇帝厌烦他了,行情回落。
  反复无常的赵老师开始怀念善于理财的蔡京,蔡京执政时,文治武功样样出色,让他活得有滋味,玩得也快乐,生活像玫瑰,浪漫温馨,怎么有意思就怎么干。
  轻佻无原则的皇帝,马上就派遣内侍带着玉环到杭州,赏赐给蔡京。
  玉环者,玉人还也,表示不久就要让他还朝,以便重用。
  言官们闻风上章论奏,蔡京党羽也蜂拥而上,张商英被定有“十大罪状”,贬黜出京。在前后一年中,商英演完了这个特定角色该演的戏,现在该告别舞台了。离开汴京城时,他写了两首《南乡子》,算是谢幕词:
  向晚出京关,细雨微风拂面寒。

  杨柳堤边青草岸,堪观。只在人心咫尺间。
  酒饮盏须干,莫道浮生似等闲。
  用则逆理天下事,何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