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往事》
第7节

作者: 风干龙虾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还有你从小就没离开过我身边,下乡后你的洗衣做饭可怎么办呀?”
  韩立好吧,您说的有理,但是实际情况我不敢说。
  不过下乡后的洗衣做饭确实是一件大事,不过此时还是岔开话题吧。
  “妈,我下乡的地点在哪呢?”
  韩妈:“黑省,XX地区AA县红旗公社的上河村生产大队。”
  “以前街道办的伱那个刘姨、刘翠花,当时不是丈夫复原她就调回了老家。”
  “为此我还专门找到人家,她现在是当地知青办的主任。”
  “上河生产大队就是她给我推荐的,你到那边她也会时常关照你的。”

  “就是天气太冷,最冷的时候晚上能达到零下40多度呢。”
  “我要抓紧去找人多淘换点棉花票,要是能找到毛毡就更好了,咱们可不能在那边给冻着。”
  韩妈唠叨了一会,就赶紧去查看给儿子准备的东西怎么样了。
  这时候添置一床被子绝对是一件大事,两个人一年的布票才能勉强够一床被子用。
  更不要说棉花这种更加珍贵的物资了,所以很多家庭的棉被都硬的能站起来了,也不舍得做一床新的。
  好的家庭一般都是在嫁姑娘、娶媳妇的时候才会添置新被褥,差一点就不用说了。
  至于毛毡就更珍贵了,它是用是用杠子碾压羊毛而成的毯状物。
  防风保暖的效果绝对是一等一的,缺点就是不柔软、不舒适。

  随着韩爸、韩大姐、韩二姐的相继下班回家,大家都知道了韩立下乡的日期。
  家里面的气氛变的有点低,大家都在想办法让自己忙碌起来。
  试图用这种方法让自己不胡思乱想,一直等到全家吃完饭以后。
  家里的女性开始收拾桌子,韩爸放下手中的烟后说了两句话。
  “明天下午跟着我去李师父家拜别一下,这一去不知道几年才能回来。”
  “虽然三节我会帮你去送,但是两寿你肯定就去不成了。”
  “这些都要跟李师父说一下情况,咱们家不能让别人挑理。”
  第二天韩立跟韩爸一起去了李师父家,直接说了自己要下乡的情况。
  李师父脸上满是赞同的说道:“男子汉就要有所担当,关键时候能站出来护住家人。”

  “你们家三个女儿一个儿,你虽然能吃苦但也是个娇生惯养的。”
  “现在你能做出一个男子汉应有的样子很好,下乡确实不适合女孩子去呀。”
  “你下乡以后争取不要把功夫撂下,这是能跟随你一辈子的本事.。”
  “在乡下不比在家的时候,出了事只能自己扛着,所以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李师父唠唠叨叨说了半天,然后又把一些发力的技巧提前传授给他。
  另外还从箱子里面摸出来一本发黄的书籍,珍重的交到了韩立的手上。
  “自古医、武不分家,这是调理身体和治疗一些练武造成暗伤的方子。”

  “你下乡以后一年都不见得能回来一次,我就不能时刻给你调理身体了。”
  “这本书你拿好,上面记载的很全面,你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随时调理。”
  “我师父就曾经说过,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那个先来,所以这些都传给你了。”
  “不过你千万不要让外人看到,这本书毕竟见不得光,不要给你招惹到麻烦。”
  因为现在的情况导致跟着李师父练拳的只有自己一个人,他也算是唯一的弟子。
  韩立也没有推辞接过书后,重重的给李师父磕了几个头。

  “师父您安心养着身体,等弟子回城以后再来孝敬您。”
  从李师父回来以后,韩立家就按下了快进键。
  韩立跟小伙伴们聚了一次,拜托不用下乡的朋友帮忙留意家里面的情况。
  他们大多数对韩立的选择保留疑惑,因为韩立家的情况大家都非常熟悉。
  他在家里独苗一个,怎么着也轮不到他下乡呀?
  韩立只说不想妹妹下乡吃苦,没有必要跟其他人解释太多。

  韩妈带着大姐、二姐、小妹每天都在为他下乡忙碌着。
  不是从外面买,或者在家里面做,停下来就是各种的念叨。
  出门在外如何如何,有事了去找刘姨怎么、怎么样.。
  韩妈说了最少有一百遍,韩立活了两世不会没有这点耐心,每次都笑着听她说完。
  要是换成一般的年轻人早就扛不住了,这简直比唐僧念经还恐怖。
  韩大姐、韩二姐都偷偷的给韩立塞钱,这是她们每个月攒下来的那点钱。
  这时候不好拒绝,所以韩就全收了下来,等后面有机会给她们弥补回去。
  除了各自的资金赞助,韩大姐紧赶慢赶把毛衣毛裤给织了出来。
  韩二姐给他预备的是一兜水果硬糖,还有少量的大白兔奶糖。

  “奶糖你留着自己吃能补充营养,硬糖是给你维持关系用的。”
  韩小妹虽然没有坐过火车,但是她早就把火车上的情况给打听的差不多了。
  于是她专门帮韩立缝制了两个小香囊,一个装的是花瓣,另一个是桔子皮。
  “你在车上要是感觉气味恶心的话,就把这个放在鼻子下面闻闻。”
  不过让韩立没想到的是,韩爸竟然还藏有私房钱。
  韩立是今天下午两点的火车,家人全都请假没去上班。
  大姐、二姐跟小妹把韩立的行李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生怕落下什么东西。
  这个时代的火车是蒸汽速度非常慢,因为它需要在指定站台停靠装煤、加水。
  从四九城到黑省,这个过程最少要两天、到三天的时间。
  所以韩妈给他预备了很多吃的,全都是那种能放好几天的食物。
  例如:从外面买的芝麻烧饼,用油纸包严实了能放半个月。
  自己家蒸的白面馒头从中切开,往中间抹上一层猪油,再撒上碾碎的细盐,这也是一等一的美味。
  韩妈还专门包了肉馅饺子,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
  到乡下以后家人够不着,但是在家里面争取做到最好。
  除了中午家人吃的以外,韩妈还给装了满满一饭盒。
  “这个饭盒里面的饺子一定要先吃,天热要留到明天就该坏了,然后吃鸡蛋。”
  “馒头、烧饼这些妈用油纸包严实了,放几天一点事都没有。”
  全家在韩妈的絮絮叨叨下吃完了饭,连碗都没刷就全家出动了。
  巷子口跟几个送行的哥们汇合,然后就等着街道办统一组织往火车站去。

  每个人胸前还被系上一朵大红花,一行人在锣鼓声跟鞭炮声中出发了。
  几个哥们帮忙拎着行李,一直到火车站进入站台以后,家人和朋友才把他武装起来。
  这时候韩立身后背着铺盖卷,左边挎着军用水壶,右边挎着军绿色的挎包。
  一只手拎着网兜里面装着脸盆、搪瓷杯、日用品,另一只手拎着一个大旅行袋。
  就这还是精简了又精简之后的结果,剩下没办法带的就只能通过邮局寄过去。
  火车站台全都是送孩子下乡的家人,黑压压的全是人头。
  该说的话已经全都说完了,这时候就是要抓紧上车抢座。

  虽然是知青专列,但是很多其他城市的知青都要在这里倒车,上晚了就真没座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