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2-24 00:19:07
从这时起,陈升几乎把所有能接触到的东西都在大脑里过一次“赠品”关,检测一下这东西能否成为合适的“赠品”用。
能装卫星天线的人都是生活比较富裕的家庭,住楼中楼、别墅的比比皆是。小的赠品如鼠标垫、手电筒人家自然是看不上,送出去和从楼上丢下去结果是差不多的。反正不会在这家待很久,一会儿就出现在垃圾桶里了。
贵的,又送不起。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也越来越透明。虽然装一架天线还能维持着1000左右的利润,但是如果以超过10%的利润来作为“赠品”开支,张宁那边肯定过不去。毕竟,现在张宁还是老大,他的指导思想还是认为客户基数是足够大的,不需要太多的精力用在广告上。
张宁这么认为不是没有他的道理。
对已安装卫星天线区域的重点营销而产生的巨大收益,使张宁很自然地认为那些数量更多、人口更多的“空白区域”将隐藏着非常庞大的潜在消费人群。一旦有别人先行进入,打开市场,他们立刻跟进将坐收渔利,且避开先期开拓市场的风险。
因此,他觉得还是依照目前的模式把能搞定的客户都搞进来,然后就把这套模式复制下去,永远去寻找那些“已经安装了天线”的小区营销,就对了!就可以了!就一劳永逸了!
也因为陈升自己对于“扩大营销深度”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自己都觉得没有说服力,所以也没有对张宁细说。
这段时间生意又特别的好,有时候一天要装8台天线,几乎是各走各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也没太多时间交流。
回到“仓库+办公室+维修间”的住所,还有大把的事情等着他们干。结账、备货、排单、联系客户、联系林坤发货等等。
两人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就连睡觉上厕所都在一起。但实际上,张宁对未来成竹在胸,而陈升却不断地思考着接下去的路如何才能走得更好!
日期:2012-02-26 20:45:53
虽然现在他们现在不缺客户,可是在陈升的眼里,他们根本不是在做“百年老店”,像他们这种“擦边球事业”是没办法做长久的。因此,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里迅速网罗大量客户,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然后转型。
正是基于这种思路,他前期大量调查,找到了扩大陌生客户的营销模式。在后来的实践中,陈升还发现,虽然他们的那些“老客户”贡献度还不是很大,但是成功率确实很高。但凡顾客介绍的,百发百中个个成功。不像陌生客户,喜欢问这问那,比来比去,最后拿到报价竟然是用来和别人砍价。真正是询单多,订单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事业”进入“稳定期”后,陈升开始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对“老客户”的深度开发上。在他心里,这些“老客户”是一堆已经探明储量的宝藏,靠着这个“封闭群体”来拓展业务,目标明确,事倍功半。
而且,他们的客户一般都是富裕阶层,无论是社会关系或者资本规模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和这种人套上关系不管是从事什么产业都将是有利无害的。陈升苦心孤诣寻找“赠品”的背后推手,正是源于他的这种思想情结。
可是张宁对于陈升“深入挖掘客户”计划不置可否的态度,对陈升来说只能用“无可奈何”来形容。他视张宁为偶像、大哥,他曾经挺身而出为大家说真话,单凭这点就足以令陈升为他顶礼膜拜。但是,暂且不论张宁的经营策略是否正确,单纯那种对于现有客户不加珍惜,放任自流的态度,以及对事业缺乏长远思考的个性就令陈升感到些许的失望。
这次,他决定自己独力完成!
日期:2012-02-28 00:01:39
大概又过了半个月,陈升还在寻寻觅觅中度过,依然对于自己的“赠品”没有丝毫头绪。
张宁知道陈升这小子想法多,就是有点太“异想天开”+“杞人忧天”,现在客户根本不缺还想着送什么“赠品”?简直是没事找事,反正他爱怎么搞就怎么搞,只要不耽误工作就行。
正好最近林坤要他们派个人去广州学习一些新的设备的安装调试方法,张宁就让陈升去了。
现在的林坤已经开起了一家贸易公司,专门做一些电子产品的批发业务。当然,私底下他是一个有着完备供应链的卫星设备提供商。
林坤每次看见张宁或者陈升都非常高兴,这两个从前的工友(陈升虽然不是同期)并没有让他失望,他们现在已经成为林坤非常重要的客户。所以,每次他们来广州,林坤都要请他们吃饭、叙旧。
陈升本想就事业发展的规划,向林坤讨教。但话到嘴边,转念一想,林坤和张宁的关系自然非自己与林坤可比,万一林坤向张宁说起自己的心思,这话传话会不会让张宁认为自己在背后搬弄是非?一想到这里,他那到舌尖的话又全都缩了回去,全变成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家常。
简单的技术学习很快就搞定了,新材料和设备发回的那天上午陈升决定到太平洋电脑市场去转转。
在其中的一家商铺,陈升被一件有趣的产品吸引住了。
那是一种可以学习的遥控器,只要把这种遥控器和原有的遥控器发射头相对,按下相应功能键就可以完成学习过程。
陈升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需要的东西吗?
他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天线安装完毕,拿给客人两个新的遥控器时,总会听到“怎么不是一个啊?”的感叹。回头看看客厅的茶几,上面已经躺着电视机、DVD、音响、功放等三四个遥控器了,看个电视像弹钢琴一样,黑黑白白,此起彼伏。
如果能把这个东西打上公司的名号,送给客人岂不是很好?
在弄清楚大概的价格和最低拿货量以后,陈升赶紧联系林坤,告知他自己想拿一些“学习型遥控器”。林坤毕竟是当地业内人士,很快找到一家生产这种产品的经销商,在林坤的帮助下陈升如愿以偿地以每个6.5元的价格定下了一批250个,做工不算精美但印着公司logo的“学习型遥控器”。
为了这事,陈升推迟了几天回到厦门,当他和张宁说起自己在广州的发现,却引来张宁一顿批评。张宁认为陈升整天异想天开,就不能脚踏实地一些,老老实实把这些真金白银的钱先赚到再说?就非得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什么“营销”什么“挖掘”,现在客户又不缺,为什么还要花心思在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身上?
陈升忍气吞声地听完张宁的抱怨,说:“东西都定了,要不这钱我自己出吧。”
“当然要你自己出!”扔下一句话,张宁转身走了。
过了一星期,陈升的遥控器货到厦门。从这天起陈升总是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把之前的客户一个个走一遍,送上“学习型遥控器”的同时还留下一张名片,一张只印有他个人联系方式的名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