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股市令你很痛苦,就到这里来坐坐》
第33节作者:
三和一 回复作者:下一个马甲:
《瑜伽师地论》是一部艰深的大论,我一直自叹自己没有没有能力去学习他,曾经遇到一位读过此论的朋友为我做过一些讲解,受用极大,在此赞叹你一下,可以想象你的根器应当是极利的。有机会要向你多加学习!
日期:2009-03-12 11:36:50
月上西楼风满怀:
纯金的打造需要一遍又一遍的火烧水洗,当智慧功德成就的时候,你会感激所有曾经的烦恼和挫折,没有这些“火烧水洗”的帮助,又怎么能够了悟大道和透脱生死呢。感谢你和所有的朋友。
日期:2009-03-12 19:11:01
道本无形,心自妄动;缘聚而起,体分阴阳;阴阳大略,太极为真;大小无尽,重重无碍;此中有彼,彼中显此。起依心缘,后凭天时;八卦甲子,奇门六壬;阳顺阴逆,知往推来;悟得此理,神仙风骨。
我也胡造首歪脖诗,还望方家莫要耻笑。
日期:2009-03-13 15:38:43
闲来无事,送给大家一则小故事:
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
他们之间的玄妙对谈,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领受的,试看下面这则记载在古尊宿语录中的问答:
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说:“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个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因此虽经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清朝雍正年间,寒山、拾得被追封为“和合二圣”,与丰干合称为“国清三隐”。 寒山子,又名贫子,经常栖身在天台山始丰县西的寒岩幽窟中,因此被称为寒山子。由于身居寒岩,饮食无着落,所以常到国清寺,向厨房中洗碗筷的拾得要饭吃。拾得的身世不详,据说他年幼时被人遗弃在赤城道侧,恰巧被正在经行的丰干禅师发现,带回国清寺中,因此名为拾得。拾得原来担任斋堂的行堂工作,一日忽然兀自登座,与诸佛像对坐而食,口中嚷着:“憍陈如!你这声闻小果啊!”旁若无人地比划着筷子,呵呵大笑,因而被改派到厨房洗碗碟,正因为如此的因缘,他才有机会把剩下的菜肴装在竹筒里,给寒山来取用。寒山来寺时,或在廊下踱步,或者对空谩骂,总是容貌枯悴,衣衫褴褛,头上经常戴着桦树皮作成的帽子,脚下则穿着木屐,然而在他的怪异言行之中,似乎蕴藏着许多佛理。有时候,他的荒诞行径惹得寺僧不耐,拿杖棍逐赶他,他也不以为意,反而拍拍手,呵呵大笑而去。
当时的台州太守闾丘胤,受到丰干指引,慕名来访寒山文殊、拾得普贤二人,寺里大众正纳闷着,“何以一位大官却来礼拜这等疯狂的人?”这时,寒山、拾得突然喝道:“丰干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为何?”两人挽臂笑傲,跨出寺门,走向寒岩,从此再也不曾出现在国清寺。闾丘胤于是带着医药、衣物前往寒岩拜谒,只听到远处传来寒山的喝喊:“贼!贼!”便缩身回岩缝中,又大喊:“奉劝诸君,大家好好努力吧!”说完,岩缝自行封合,二人从此杳无踪迹。闾丘胤在哀慕之余,请寺僧道翘捡寻他们的遗物,只于林间抄得三百多首诗偈,编录为《寒山诗》,拾得写在国清寺内的诗偈,也收进《寒山诗》中。
日期:2009-03-13 19:46:49
马甲大学时粗翻过几页经书,当时仗着自己脑子还不错可以转的比较快,经常在论坛里与人斗来斗去,总觉得当机不输.而毕业后渐渐明白自己当初的幼稚.此贴中初问天苏确实是一时争斗心起,好胜兼好奇.天苏在马甲眼中是聪明人(前面说过,如缠中说禅一样有天赋),但聪明人有时会自己不识,智力终敌不过业力,生活中的自心修习如同大地,唯有此土宽广才能使心力长久智力增上. 马甲生活中吃过这样的教训,不敢妄语欺人.———————————————————————————————————————————————
看到这样的回帖真是令人无上愉悦,你的善根和福报真的是很厚啊。想当年,三和一也是铁嘴钢牙,好斗的很,处处不饶人。嘴上得胜的时候固然得意一时,可种下的却是愚痴下坠的业,如今虽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可是以往的习气太深,稍不留意争斗的欲望便会现起,能在这里遇到你这样的同行,对我真是莫大的策励。非常感谢你的回帖。
日期:2009-03-14 20:12:24
阿鲁3,dragonlea:
你们的发言都非常的好,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真理的把握从来都不是发生在一夜之间的,需要大量的经历探索挫折和思考,每个达到终点的人都是从自我的知见出发历经坎坷,最终到达无二无别。只要你仍在这条道路上行走就总是值得庆幸和有价值的!
日期:2009-03-16 09:23:59
十年前我所坚信的东西,在今天都已经被否定或怀疑了;同样十年以后我今天所肯定的东西也会被否定或动摇。人总是在不断地自我淘汰中接近真理,所以最好的态度便是坦率和尊重自己的现时理解,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学习,随时准备接受变化和否定自我。
但如何确定你的变化是离真理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呢?我想有两个办法:一是离真理越近,你的成长,收益和内心的快乐会越多。二是离真理越近,你的行为模式会变的越发简约明了。而如果与这两点结果相违,便说明你多半走在离真理越来越远的道路上。
日期:2009-03-17 06:51:11
回复马甲:
偶然发现的一篇文章介绍,发给你,也许会对你的问题有更详细的解答:(转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知识界对市场化、工业化及其反思讨论的很热烈,西方的有关著作也译进了很多。《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便是其中之一。尽管书中提出的观点,所进行的探讨直到现在看来仍不为我们的主流认可,但确实是极具启发的另一种思维。
(一) 熵和退化史观
何为熵?作者说熵定律"实质是说,宇宙万物从一定的价值与结构开始,不可挽回地向混乱和荒废发展。"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第4页]熵律适用于孤立封闭系统的一切过程,小到一个生命体,大到整个宇宙。
与熵律相对应的有赫尔姆霍茨的宇宙观:密集能源的大爆炸形成银河系、星体,它们将沿着熵律的方向,走向永恒的死亡与平衡。又有生命的再解释:生命体以秩序和活力出现,以衰亡结束:生命体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的实质是为了减缓内部熵值的增加。
在我们的社会历史领域,熵律也同样存在。它表现为:全部社会活动的真正内容,是有效能量转变为无效能量,是有效能量的不断转化、变换和不可挽回的消失。若相比我们这个时代多数人和许多的杰出政治家、社会学家们所信奉的人类及世界总是以各种方式在进步、在发展的进化论而言,这种观点可称为退化史观。因为它不再一味地把历史看作进化、发展、创造、积累财富、走向美好未来的过程,相反,它向人们揭示:历史将以颓废而终,一切的繁华富足最终不过是虚伪的昙花一现,进化论不过是谎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