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股市令你很痛苦,就到这里来坐坐》
第21节

作者: 三和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很高兴您修禅密,感觉您的根器很好,但末学特别想向您说几句:净土宗为密教显说,禅净不二;大集经中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净土法门,才得解脱”!——————————————————————————————————————————你说的很对,在末法时代,对众生而言,净土宗是非常殊生的法门,因为能够即生得证的机会很少,因此以阿弥陀佛的原力先行往生净土不失为一种方便,其实通达道理,各种法门并无本质区别,即便是净土同禅宗,也是互为相容的,近代的虚云老和尚,既是净土也是宗下。即便是净土,也分为上中下三品的道果,并无高下之分。


日期:2008-9-1 7:34:18

  你这句话真的令我感到羞愧,其实这段时间已经越变越差,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斤两,我自己却清楚的很,对于大道,我最多是一知半解,半瓶子醋,别的不说仅仅是路过这里的,潜水的就有许多朋友可以作我的老师。我又那敢称什么悟性和深度,即便是做人,都是一身的毛病,明明知道却无力改正,真的,我虽然不是很差劲,但也断然不配在众人面前洋洋得意,真是惭愧惭愧!


日期:2008-9-2 7:36:41

  今早得闲,让我们接着前面的话题:
  思维模式的成长:成长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有为法,一种是无为法,而实际上二者是并行不驳,相辅相成的。先说有为的法子。
  在我有限的知识范围内,知道有三本书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完善的平面思维:黑格尔的《辨证法》,老子的《道德经》,老祖宗留下的《易经》。我们就此一一论述。
  让我们《辩证法》中的两个基本要点:矛盾虽为对立,但又可以相互转化并且统一,事物普遍关联,而并非各自孤立。这两个论点是黑格尔哲学的精华所在,而这恰恰是对“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这样的直线型僵化思维的最好批判。当然,在这里有限的文字不可能描述《辩证法》的精辟和伟大,所以你应当深入学习思维,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相信有所领悟的人一定会发觉他的伟大之处,《辩证法》的优点在于他的文字意思都比较直白,虽然是抽象的道理,但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思维。他是帮助我们初步建立平面思维的一个台阶。


日期:2008-9-2 8:12:34

  如果说《辩证法》由于他的抽象性而没有用具体的事例来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震撼的话,老子的《道德经》则是毫不留情的将我们原本狭隘的认知彻底的颠覆,
  “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国家昏乱,有忠臣”,“绝圣弃智,绝仁去义,绝巧弃利”“高下相生”“柔羽胜刚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样颠覆我们惯常思维的内容太多太多,记得第一次看到白话本的道德经和庄子时,我就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感觉,在我正式学佛以前,这本书我带在身边长达十多年,每每翻看,都会有心得。老子的智慧的确是深不可测,他把自己在证悟后所观到的智慧发现用意味深长的方式娓娓到来,而这些东西几乎都是与我们通过感官所建立起的认知完全相反,就连孔子的仁义在他那里也变的渺小起来,而隐约之间我们又会感到他所述说的是这个世界的真理所在。

  我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部伟大的作品,一如我无法描述自己对它的崇敬景仰,只是非常庆幸自己在人生的早年便能够看到他,正是它使我开始摆脱了以往平庸和肤浅的直线思维,开始尝试用第三只眼睛看待身边的世界和人,我知道,从我开始阅读思考他的第一天开始,我的思维就开始步入成长和超越的过程。
  老子的《道德经》值得我们阅读和思考一生。

日期:2008-9-2 8:46:09

  《周易》———这部号称上古三大奇书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顶峰代表,如果说《辩证法》能够初步的让我们摆脱直线思维,《道德经》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平面思维下的全新世界的话,那么易经则具有帮助和训练我们思维力量的作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周易中每一个卦都有六个不同的说明,比方说《乾》卦代表龙(纯阳至刚的象征),在直线思维的认知里,龙就是那么一个样子一个含义,而周易则通过六爻从六个不同的方面“龙”在六种不同状况下的吉凶得失,每个卦都是如此,如果说老子的“祸兮福藏之,福兮祸倚之”只是从两个相反的角度来谈论祸福之间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而周易则是通过12个面向来具体描述这两个概念(泰卦六个,否卦六个),所以说周易是从十分广泛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一件事物。

  在具体的占卜和运用时更是如此,解卦的法则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很多条条法则同时作用和相互联系(也就是说你必须从很多角度去诠释卦意),而这正是让许多希望一窥究竟的学人望而止步,感到无从下手的地方。可是你一旦习惯了这种整体而又多角度多层面的思维习惯后,健全的思维模式就会在你的大脑中不知不觉的建立起来。而一旦完整究竟的思维模式建立起来以后,你反而不再需要占卜,这就是善易者不占的缘由。

  所以我说,在有为法里,学习和运用易经的思维就是训练和发展思维模式的最好方法,反过来说,只有那些拥有完整思维模式的人
  才能够很好的通达和运用周易。
  后面我们所谈论的将是无为之法,代续》》》》

日期:2008-9-4 8:29:56

  最近要外出些时日,不会再到论坛,走之前把没有写完的部分完成,算是给自己和大家一个交代吧。
  说到“无为”法,自然还是要从无为的老祖宗老子说起,《道德经》中不但记录了老子观照出的智慧所得,而且也记录了他观照的方法,所以自古以来中国的许多道家的修行者都把《道德经》和《阴符经》作为修炼的最高深究竟的法门加以参悟和运用。
  在此,没有必要具体谈论《道德经》中所阐述的修行方法,但可以引用跟本文关系很大的一处重要点,《道德经》的开篇就是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观其缴”。这里老子说他所谈论的“道”并非人们所以为的哪个道,这如同佛陀所说的哪个“空”并非常人以为的哪个“空”无一物,所以说老子见到的哪个“道”和佛陀证悟的哪个“空”名字不同,但是本质却是相同的,这个“道”(或者说空)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和生发的源泉。那么如何了解和体认老子所说的这个“道”呢,他说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要诀就是要在平息内在的欲望的前提下去观察,“常有欲观其缴”而在欲望的状态下,我们所能看到和认识的只是“道”所生成的表面现象。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被无明所覆盖,从而见不到本来的面目。是的,我想说从某一个角度而言,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辩证法〉,〈道德经〉和〈周易〉这些书本来教导我们获得最为高级的思维模式,或是说了解这个世界的最真实本质,因为我们自己的心灵本身就有这样的能力,答案本来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可是在生生世世的生命流浪中,这个”心“被我们的欲望和自己所造作的种种习气完全遮蔽了。就如同一面镜子被灰尘蒙蔽和硬物划伤从而失去了他原本的功用,而修行就是找回心的本原,去恢复这面镜子的功用。这条道路的第一步,就是平息逐渐内在的欲望。》》》》


日期:2008-9-4 8:56:11

  为什么说欲望是导致人们的思维降低成直线思维模式的最根本原因呢?原因是这样的,正是欲望的存在,使得人类具有强烈的好恶和取舍之心,在一群女孩子的照片里,你最先看到和记住的是那一个呢,无疑是他们中间最漂亮的那一个或最难看的那一个,没法子,由于人类内心对所谓美和丑的喜好与厌恶使得你会完全忽略他们中间的其他面孔;同样在我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中,我们所看到和关注的也只是我们所喜欢和讨厌的那些层面。其他方面我们都会予以忽略和视而不见,正是欲望所策发的喜恶心使得我们的思维变得狭窄和封闭,大脑变得简单和迟钝。他是直线型思维的根本所在。即便是《周易》的学习也是如此,为什么很多人学习却无法很好的把握和运用他呢,《周易》本身已经告诉了我们“易无思,常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当我们以一颗强烈的取舍心去学习和运用〈周易〉时,实际上我们反而只会离他越来越遥远。所以说,有为的法子只是一种方便的策发,无为才是成长的根本大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