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朝鲜女人的柔情(中朝边境那点事儿)》
第10节

作者: 好色的心
收藏本书TXT下载
  优质大米做出的米饭,上面会渗出淡淡的,透明的油,让米饭看起来晶莹剔透,吃起来清香可口。据说乾隆,慈禧当年没有当地的贡米不吃饭,有一年由于连下暴雨,运送贡米的官员误了时辰,惹得乾隆大发雷霆,连砍了几个官员的脑袋。慈禧年间,清朝已经没落,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跑到西安避难,连途奔波劳累,体弱胃寒,食欲不振,总是对身边的人大发脾气,身边的人束手无策。

  据说后来有两样东西治好了这个病:
  1 同仁堂自制的“八宝”。
  2 老家的贡米。
  后来和谈结束,老慈又兴高采烈返回北京。
  至今有游客去当地旅游,临走前都要买一两斤大米带回走。
  当地临海,又因盛产海产品而著名,最有名的要属于螃蟹,当地有一海域,水质甚好,养出的螃蟹肉仙味美,市场上供不应求。九几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100人民币/只的程度,因为价钱过高,本地人都很少能吃到。

  黄蚬子,海螺,面条鱼。。。著名海鲜,更是举不胜举。
  盛产海产品,又吃不了,直接运到外地又因为保质期很短,成本太大,所以就需要加工。
  要加工就需要加工厂,于是一座座冷冻库应需而起,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
  很多没有考上高中,没有考上大学的年轻人就直接进了冷冻库干活儿,此行业属于临时工,
  工资为计件儿,所以干多干少,收入多少,全看熟练程度与工作时间。

  虽然不算正式员工,但是由于需求量比较大,所以不用担心中途失业问题。
  这些熟练工种中很少有朝鲜族人的身影,那么朝鲜族人主要做什么生意呢?
  冷面,咸菜,饭店,进韩国人餐具厂,家具厂打工,因为汉族与朝鲜族共同工作的交叉点很少,所以很少会产生纠纷,很少会产生冲突。据百家讲坛说:近代朝鲜族与汉族的械斗纷争比较大规模的发生至少两次。
  第一次是解放前,日本鬼子占领期间,挑拨汉族与朝鲜族关系,进而引发了一场上万人参与的械斗。
  第二次九十年代,因为一件小事,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上演了数千人参与的械斗。
  注意:王老婆子演讲的曹刿论战之一鼓作气将在本次战斗中被使用,并取得重大成果。
  下一部分说:第一次械斗。(有人说不黄没人看,呵呵,下一篇很黄)


日期:2008-11-4 9:23:16

  (28)第一次械斗:
  九一八之前,侵华日军调兵频频,分别把守各个关口,准备实施突然袭击计划。
  所以对农村,县城的管制兵力有些吃紧,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大举南下,后防空虚,
  驻守日军就更少,经常一个县城才有几十甚至几个日本兵把守。
  这种情况怎么办?鬼子是狡猾的,想了很多办法,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培养伪军,
  通常称为黄协军,汉奸来帮助治理,欺压百姓。
  在各民族混居的地方,鬼子通常还有另一种手段:制造混乱,挑拨矛盾,以乱治乱。

  挑拨汉族与朝鲜族之间的关系,让双方不能联合,互相牵制。
  当时县城40万人口,汉族占大部分,朝鲜族,满族其次,蒙古族,回族..逐次。
  朝鲜族当时出了个姑娘,很有名,能歌善舞,心灵手巧,还做的一手好泡菜,好咸菜。
  姑娘叫权美善,说实话在朝鲜族这是个很普通的名字。
  普通到什么地步?就像汉族的马大兰,张小红一样。但是用在这个姑娘身上就是这么的合适,
  既美丽又善良。当时没有星光大道,如果有,权姑娘一定会踏上舞台,弄不好就是个月冠军。
  稍微培养一下,弄个年度冠军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时汉朝一般是不通婚的,但也不是绝对的,不是绝对的意思就是,朝鲜族男人必须娶朝鲜族女人,朝鲜族女人可以嫁给其他族男人。
  当时就有一个小伙子看上权美善了,而且很着迷。
  小伙子姓黄,家境殷实,在县城有几个店铺,长得也一表人才,人送绰号“黄子都”。
  子都是谁?肯定有人会问。

  历史回顾:公孙子都 春秋时期郑国人,有名的大帅哥。齐国,卫国,秦国,鲁国。。。各国都有粉丝,因不能见子都一面含恨投井者有之,上吊者有之。子都一上街,各女子均驻步观赏,情不自已,异口同声:子都,子都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公元前712年,周室衰微,列国争霸。郑国庄公假借周天子之名,以颖考叔为帅,子都为副帅,发兵讨伐许国。子都因庄王赐弓事件对考叔怀恨在心,趁考叔杀死许国战将许貅,许国将破之际。发暗箭射死考叔,后事情败露,子都精神崩溃,自杀身亡。
  各国美女前往郑国吊丧,声如泉涌,泪如雨下,郑国大地都湿润了好久。
  能被送绰号子都,足可见黄小伙子有多么出类拔萃。
  当时找了媒婆去朴家下聘,因为黄子都名声在外,黄家也属于富裕人家,所以朴家上#都很满意,尤其是朴美善,据说知道这门亲事以后,每天干活都唱歌儿。
  注意,不是我把下写成了#,而是因为朴家有人不同意,朴美善的哥哥朴玄一。

  不是因为黄子都不优秀,而是朴玄一认为妹妹的条件应该找个更优秀的。
  他看好的这个优秀的人就是县伪军队长:马大炮。
  他认为黄家只是有点钱,而马大炮既有钱,还有势,攀上这个亲戚,
  自己以后也可以飞黄腾达,导火索就这么炼成了。
  你不是说这篇会很黄吗?有人抗议。

  黄子都不是姓黄吗?有黄吧,我没有撒谎。

日期:2008-11-4 17:45:16

  (29)
  马大炮得名马大炮不是因为性子急,脾气暴躁,而是因为喜欢下象棋并且善于使炮,平时没事儿就喜欢下象棋,还非要用炮把别人将死,故得名马大炮。单看这个名字肯定会以为马大炮是个五大三粗的人,但是据百家讲坛描述,马大炮当年是个比较俊朗的年轻人,就是这么一个俊朗的年轻人,不知怎么得就当了伪军,成了汉奸。不过这个汉奸可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整天牵一条狼狗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但是坏事也没少干,最通常的就是抢粮食,抓抗日分子,乱安罪名罚钱。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是马大炮的棋艺很厉害,棋品很好。厉害到全县城可以排进前十,棋品好到胜很狂妄,输不冲你发脾气,如果下棋之前赌过什么,输了一定兑现的程度。对马大炮有胜算的,并且在百家讲坛被讲述过的有三个人。

  老支书的父亲,A的爷爷,黄子都。
  这四个人都是东平县解放前象棋界有名的高手,说起象棋高手首推这四个人。
  不喜欢象棋的人可能不好理解,打个比方,如果有象棋比赛,每组四人出现两个,那么
  上述几人任何三人出现在同一小组,这小组就是死亡之组。如果很不幸四个人分在了同一个小组,那么这就是死亡小组之死亡小组,整个比赛只看小组赛就可以了,因为冠军在小组赛就会产生了。如果比喻还不具体,那么世界杯巴西,阿根廷,意大利,德国分在同一小组。
  其中以A的爷爷与马大炮交手次数最多,胜负关系6:4,约分 3:2。
  当时马大炮经常带人到乡下催粮,鲁家堡子是产粮大户,A家又是村里的首富。

  所以马大炮一来鲁家堡子必去A家,一进A家,必要摆上几局,还不白下,肯定要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