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扯西拉——我的人生感悟和经商心得》
第15节

作者: 弘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看书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许多令自己感到精采绝伦的著作,对现实世界的分析鞭辟入里,所做的种种预测无不应验,但是尽管他们的观念是如此的正确,最后却并没有被任何人采纳。在经济学领域,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们提出的经济学理论十分准确,对各经济体的特点分析得入木三分,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理念同样不会被那些经济体采纳。比如克鲁格曼这个人,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对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警告,上一轮的东南亚金融风暴还为他的这种独到的见解提供了坚实的佐证。但是遗憾的是,在经历了这样一场金融风暴,验证了克鲁格曼的观点之后,亚洲各国政府对克鲁格曼的观点仍然置若罔闻。不但亚洲各国不把克鲁格曼当回事,就连美国这样的一个素以重视人才著称于世的国家,也没有把克鲁格曼的观点当回事。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让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得不陷入沉思。如果说,正确的意见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驱动力的话,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真正的驱动力?
  克鲁格曼在他的《流行的国际主义》一书中这样写道:(在现实的世界中)正确的知识被斥之门外,代之以圆滑的,华而不实的说法。他们迎合了那些不做艰苦、细致的思考,又想表现得深思熟虑的人,这种华而不实的说法在公开的讨论中逐渐占了上风。并最终形成为一股能够影响公众的舆论潮流。这股潮流才是真正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起着决定作用的。因为这种潮流一旦流行,它代表的就是民意。政府要与民意相违背,需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所以把持这个世界经济运转方向的,是那些熟悉群众心理的心理学家,而不是真正有价值的经济学家。

  林毅夫在他的《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一书中也这样说:“思潮是一个国家能否实现动态增长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正确思潮的指导下,发展中国家将能够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动态增长与向发达国家的收敛。”林毅夫在研究发展中国家发展经验的时候,特别关注一个国家形成的思潮。
  这种现象最终还只能到社会学家那里去找到答案。勒庞对此的分析就是,我们已经毫无疑问的迈入了一个群体的时代。群体不善于思考,但是急于行动。如果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无视这一点,政府政权的基础将毫无疑问受到动摇。政治家们考虑问题的角度显然和经济学家们是不一样的,对于政治家们来说,道路的正确与否固然重要,但是政权的稳定更重要。如果把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视为重要的事情的话,那么群众迫切的需求则是紧要的事情,没有处理好重要的事情或许给将来留下后患,但是没有处理好紧要事情的话,则今天就有可能政权灭亡。换了任何一个人去当政治家,他都无法忽视这一点。

  在人类学家看来,归根结底,这个世界是由人组成的,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制度和政策,都是由人制定的,驱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正是起着决定作用的社会的绝大多数。这种观点在非民主国家很容易受人诟病,因为大家相信政府是没有来自群众的压力的,大家更相信一个民选的政府制定的政策才是真正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的。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尽管非民主国家在很多问题上表现得比民主国家逊色,但是在大局上,它与民主国家并无二致,同样是舆论的奴隶。因为假如它公然与舆论对抗的话,那么它的归宿只能是灭亡。

  当我们翻阅二十年前的报纸时,我们会找到我们今天的这一切经济行为的根源,正是二十年前的舆论引导了当时的政策的变动,才会产生今天的结果。人们常常表现得很健忘,昨天自己强烈呼吁的,到了今天,当他们尝到了自己呼吁的苦果的时候,他们就忘了自己曾经的想法,强烈的谴责外界。所以勒庞说,群众是易变的。今天,当他们需要馒头的时候,他们热切的希望你给他们点面粉。明天,他想吃米饭的时候,会怒斥面粉的提供者为什么不给他提供稻米而提供面粉。

  任何一个时代的伟人,都是时代创造的,而不是他创造了时代。没有时代的背景,成就不了他们的丰功伟业。而时代的背景,是由浩浩荡荡的社会舆论造就的。社会舆论波涛汹涌,力量巨大。可是正如勒庞所言,也正如克鲁格曼所言,并非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被一群精神导师的看似美妙但是经不住逻辑推理的口号左右的。
  要想知道我们的国家的经济下一步将走向何方,其实很简单,用不着去阅读经济学著作。只要反观我们自己,反观我们身边的人,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观念在我们人群中最流行,就够了。这样的一种观念,肯定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成为国家发展的方向。因为政府如果不想完蛋的话,它只会选择迎合它的最广大的子民,毕竟这些人人多势众,跟他们对抗容易使得他们团结一致,凭借集体的力量推翻政权。再傻瓜的执政者,也不会选择与民众背道而驰。何况仅就经济而言,也不是政府单方面能够说了算的事情。我至今仍然记得我小时候在老家农村,有段时间全县风传家家要备红布辟邪,不然家中会有不测之祸。按理说这样的谣言非常容易被揭穿,但是上帝啊!县城的布匹供应商手中的红布竟然就脱销了!后去的人居然买不到。再想想史玉柱那“今年春节不收礼,收礼就受脑白金”这莫名其妙的口号性广告铺天盖地后,满街满巷的礼品店最畅销的就是脑白金这一荒唐可笑的事实。只要想想这么荒唐的思潮竟然也能左右人们的行为,我就没有理由不相信克鲁格曼、林毅夫和勒庞他们所说的思潮的影响力。

  所以,一个人要是立志于经商的话,与其读经济学大师们的著作,不如回到自己的身边去,研究现实世界的群众心理学。我在看到有些书生一副神情痛苦的样子,抱怨自己信奉的精妙的经济理论得不到重视,并一副悲天悯人,认为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才是救国救亡的最后一根稻草时,我就在一旁感到好笑。请原谅我的刻薄,我认为这样的书生们都是一些机械主义者,是一些片面的看世界的人。他们看到的是世界的一面,看不到世界的全局。因此他们的忧虑,恕我直言,基本上都是杞人忧天。只要群众和政府之间不会出现特别大的裂痕,大厦不会如他们预言的那样轰然倒塌。社会还将继续前行。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该悲观的认为,这个世界就只能永远在错误中前行呢?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智开化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以前只有贵族阶层才能享受到的待遇——教育。不管这种教育是多么的不完美,但是都无法否定它的功劳。它毕竟让人认识字,学会数学了。前者使得知识在人群中的传播成为可能,后者训练了人的大脑,让绝大多数的受过教育的人开始掌握了逻辑思维能力,即便他们一度被蒙蔽,但是只要这个逻辑思维能力存在,只要他们还能继续阅读,那么一切就都还会有希望。错误的观念终究会被纠正过来,公众的分辨能力会逐渐改善。虽然比那些自小就受过素质教育的人醒悟得晚些,但是总比永无醒悟过来的可能要好很多。经济学家舒尔茨说,二十一世纪,影响全球各国竞争力的将不再是这个国家的资源,而是这个国家的人才。

  因此,想知道我们国家的未来,想知道我们今后经济发展的方向,希望能够在这种大潮流中有所斩获的商人们,请你们在到处寻找精神导师们的预言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人群吧!他们,才是真正主导我们社会沉浮的主导力量。

日期:2010-06-04 17:06:18

  社会标杆
  对经济更清晰一点的认识有赖于我们从社会中寻找出可以分析的标杆。有以下几个群体,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青年、中产阶级和教育。青年们的境况决定了未来政治势力的布局,中产阶级的消费观念是一个社会的主流消费观,教育则让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社会即将到来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是我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尽管从这些社会标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社会发展的大致方向,可是现实世界永远是复杂的,仅从这些标杆去分析是不完全准确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