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人民币:品尝亦升值亦贬值的中国味道!》
第11节作者:
辉煌的泡沫 所以笔者前面有说,“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大大提高粮食产量,至于有没有毒就不管了,反正是普通老百姓吃”。这大概就是甲方的逻辑。但这里有个细节笔者拿出来供大家分析。
转基因技术也非三年五年了,为什么现在才搬出来,导致在网上人人喊打,暴漏出来的确是国家战略的混乱。
笔者以为按着甲方的思维,十年前就应该进行这个“概念运作”了,比如:字眼不是现在”转基因主粮”这种明显的蔑视的口吻,民众会产生不好联想;而用“基因技术产品”这样的中性或“基因新产品”这样明显鼓励的口吻啊。那么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再加上甲方的舆论导向,到了现在,再具体制定转基因技术的政策就轻松的多了。
笔者从这个现象看到的是:甲方在“摸着石头过海”呀,毫无战略的前瞻性,但这不妨碍我们找到甲方思维的归宿啊!
日期:2010-03-13 11:38:07
笔者草草搁笔,逃之夭夭:一天,强者与弱者下棋,笔者旁观。下着下着,强者占了上风,笔者忍不住帮弱者支招。这样,强者虽面有愠色,但也没说什么,大概担心弱者中途退场而不了了之吧;弱者则面带感激,积极配合,顽强抵抗。又下着下着,强者已面带怒色,而弱者也流露出笔者的水平不过如此的不屑!笔者此时浮想,若强者赢了,弱者必会埋怨笔者;而强者输了,不仅要迁怒于笔者,还要掀翻棋局呀------最后强者实际没有输啊。想着想着,笔者逃之夭夭,呵呵。
笔者打个比方吧:
一个80后想租房,狡猾的房东在黄昏时带他看房(有隐情呗),于是进了这个昏暗的房间的80后,自然就无法清晰、准确、全面了解屋里的情况了,而这可是房东的义务啊(房东本该打开灯的)。笔者刚好路经此处,既不敢按动开关而得罪了房东,又不忍心看着那位80后上当受骗,于是笔者塞给80后一只手电筒---虽不能朗照,但也尽了心意!
决定权在80后自己!我们只能提供逻辑呦。
日期:2010-03-15 12:57:14
第一章人民币的战争
汇率战场的厮杀——人民币升值的忧虑?
利率战场的你死我活——人民币贬值的恐惧
人民币的效率与民生三大要件(住房、教育和医疗)的冲突
通货膨胀——挥之不去的梦魇!
人民币信用的重建——中国崛起的希望
第二章人民币与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周旋
粮食问题——学会用“土地”去思考
能源问题——石油可能是杀死“中国龙”的凶手
气候问题——没有硝烟的碳战争
知识产权问题——中国真正的软肋!
意识形态问题——大国间斗争的永恒的主题
第三章人民币的三个“蓄水池”
股市“蓄水池”如何蒸干?
房市“蓄水池”何时突然凝固封冻
外汇黑市这个新“蓄水池”怎样蓄水?
人民币的操盘手——未来经济的四种走向
第四章人民币的困惑
国家外汇储备——人民币的“面子工程”
国有商业银行——人民币的“绑匪”
围剿四处流窜的灰色的人民币
如何盘活黑色的人民币?
第五章人民币的国家战略
财富的重新定义——赋予人民币新的活力
斩断行政之手——解放人民币
走出国门——人民币的国际化
让人民币为人民服务
日期:2010-03-16 17:49:04
第一章 人民币的战争
引言:所谓人民币的战争就是围绕着人民币产生的争论,即关于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争论,或是人民币先升值后贬值的争论,还可能是不升值大贬值的争论。
汇率战场的厮杀——人民币升值的忧虑?
一 这人民币的升值,说的是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甚至可以片面的理解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升值,更确切地说是指官方兑美元的浮动汇率的升值。理论上人民币还可以兑其它外币贬值呢。
人民币的升值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进入2010年它的热度骤然升高,除了经济上的图谋,人们不得不联想到这里的政治图谋。这就是官方所担忧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政治化”。
二笔者以为这人民币汇率问题越来越暴露出了它的政治化倾向。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国际上(主要是指西方发达国家,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利益)压迫人民币升值的动力——“贸易顺差说”——一个国家有贸易顺差,说明本币就应该升值;顺差越大升值的速度越快;顺差积累的越多升值的幅度越大。不过这个学说有个最基本的条件,注意!这个条件是“市场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但中国有这个背景吗?所谓的行政扭曲下的市场经济,顺差基本上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而非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自发生成的,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又不敢戳破这个“真实的谎言”,为什么呢?啊,原来我们在国际上信誓旦旦的称自己是市场经济国家,甚至不遗余力的就美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而施加压力呐。如果出尔反尔一会说自己是市场经济,一会又说不是,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骑虎难下啊,美国等西方国家岂能看不出这个明显的破绽?他们将了中国一军!
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图谋已昭然若揭,可笑的是:西方逼人民币升值,怎么升,升到哪个位置才令他们满意?这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话题。
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约6.8:1。一般的理解,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就是由6.8:1升到平价购买力2:1的这个进程。
平价购买力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个2:1是哪来的呢?平价购买力是由比较而产生的概念,即用相当的收入与相当的生活感受做比较而得出的数据。比如:美国人在洛杉矶3000美元和中国人在大连3000元人民币的生活感受是大致相同的,这时的所谓平价购买力美元兑人民币就是1:1。同理可推,在法国马赛的2000欧元和中国哈尔滨的2000元人民币生活感受相当,于是这平价购买力欧元兑人民币也是1:1。注意,矛盾出现了:这会导致欧元兑美元还是1:1,而现在实际上是约1.4:1啊!日本人在东京80万日元和中国人在北京4000元人民币感受相同,折算下来,岂不是1美元兑换200日元了(现在的汇率是1:90)?矛盾重重啊,显然平价购买力不能成为汇率数据的依据。
但并不妨碍西方国家普遍认定这个方式,人民币兑美元有“1:1说”一直到“4:1说”笔者取了个中间值“2:1说”。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既缺乏升值的动力又无明确的目标,所以它已经明显成为一个政治问题,一个政治外交斗争的筹码,已不属于本书所探讨的范围。
三我们的政府和民间在人民币汇率的这个战场上却充满着忧虑,除了政治上的因素,显然也有经济上的考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