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六十年:一个家庭的住房变迁》
第10节

作者: 邱豹
收藏本书TXT下载
  筒子楼按打分结果分配,谁也没有话说,我妈得到了其中一个大间,就在那里和我爸结婚——话说结婚礼物都是些洗脸盆、热水瓶、毛巾被之类的东西,其中有两个热水瓶,都成文物了,搬几次家都舍不得扔,我和老婆现在还用着,质量真好。
  那筒子楼到我十多岁都还没拆,小学四年级时跟同学进去过一次,就我爸妈住过那种大间,大约三十平米,我同学、他爸妈、他奶奶,四口人住,就显得相当挤了,里面一张床是他爸妈睡,拉个布帘子,靠外两张小床,一张睡我同学,一张睡奶奶,再摆张桌子,一台黑白电视机,好像就没剩多少空地了——
  空气也不好,门外走廊里摆着蜂窝煤炉子,煤烟气到处钻,房间里灯光昏暗,三十平米又老又旧的房子,挂着个十五瓦的白炽灯泡,所有的陈设好像都灰蒙蒙、黄泛泛的,都不知道同学晚上怎么写作业
  打记事就住套间的我,心头顿时涌上了一种,怎么说呢,小孩子的本能的厌恶,没待一会就逃走了
  那阵小孩子不懂事啊,其实我生下来也是住的这样房子,如果不是天降幸运,至少到我十岁爸爸单位的福利房建好之前,都得住这筒子楼呢!
  事实上,由于意料之外的运气,我几个月还在襁褓中,就搬出了筒子楼。
日期:2010-03-11 15:05:32

  都是最真实的亲身经历啊,不是什么写手,第一次发这种主题帖子,只是想给现在的年轻人——实际上也是我的八零后同龄人,降降火、也打打气。
  降火,现在比以前确实好多了,别那么愤怒;打气,社会总是从不公平向相对公平进步,但永远没有绝对的公平,努力,总是比不努力好。

  上面有同学问为什么砖工比木工的工资高,很简单,我说了是在装修房子过程中问的装修公司,搞装修的砖工,要用切割机割地砖,粉尘和劳动强度很大的,而且要把地砖墙砖切割好、贴得横平竖直缝隙小,也须要相当的技术——这和建筑工地砌墙是不一样的。
  言归正传,话说爸妈在筒子楼的单间里生活了一年多,实际上也没有经常住,因为我爸在长江对岸的厂里,周末才回家,我妈呢平时每天都回外公家吃饭,那阵市委食堂办得不错,他们每天打饭菜吃。
  到我快要出世的时候,妈妈干脆住外公家,由外婆照顾,等我满月了才回筒子楼。
  之后一段时间,因为那阵子大学生特别吃香嘛,我爸妈都经常出外学习进修什么的。可怜豹哥的爷爷奶奶已经去世,所以爸妈一旦外出,就是外公外婆照顾我,那阵二老还在上班呢~~

  大约在我出生后半年,1983年,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现在绝对不可能再发生的奇迹降临,我们搬进了单元房。
  原来这个单位有一位女干部,她父亲是个老红军,此时福利房的建设大潮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好几年,他们单位也分了套房,这位老红军的资格老、职务高,理所当然得到了面积最大、楼层朝向最好的一套。
  这时候,那位女干部正和老公闹离婚,据说是男方有了小三,这在八十年代初还是非常丢脸的事情,男方在这个单位呆不下去,就想办法调走了。
  本来是夫妻双职工分的套房子,两口儿高高兴兴住进去,才住了一年多就劳燕分飞,这也是世事难料吧。

  离婚之后,这个女干部成了单身,她父亲房子又宽离这里又近,她干脆搬回去住,只中午在自己单位分的单元房里落脚,一来二去,她就想换房子了。
  她的房子,在三楼,位置也好,每层楼并排两个单元共四户,除了东西两头,还有两户夹在中间,采光通风都要差些,她这个在东头的最好。
  面积也大,80平米,本市第一批福利房,除了市委等老干部多的权力部门修了100平方以上之外,大多数是30-50平方之间,我妈单位得益于献礼工程的剩余材料,第一栋福利房较大,从60到80都有,这套80也是面积最大的了。
  事实上五年后我妈单位又修建了一栋福利房,就缺钱了,每户只有35平方左右,一室一厅一厨一卫。
  这个女干部为什么要换房呢?一则据说她出差,那男人带小三进来过夜,从感情上她不乐意再住这儿了,二则她不缺房子,老红军那套和我外公市委大院的房子差不多大,但离单位更近些,三则那栋福利房东头下面有个公共厕所,正对着三楼这套房子,天阴了就有点臭
  总之,女干部只需要在单位上有个落脚之处就行,而当时的福利房呢,在人们头脑中属于“半产权”,就是没有的钻天打洞去争夺,有了的又觉得好像并不完全属于自己。。。。这种思想,今天很难说清楚,反正同学们知道一点就行了,当年房改,有人死活不愿出几千万把块买下房屋产权,还得领导动员,而十多年后,那房子市价七八十万。。。。
  所以女干部就要想用单元房换个筒子楼的单间,中午落个脚睡个午觉就行,正好她的父亲、老红军,和我外公也是熟人,她就和我妈商量了,两人一拍即合,也没对外声张,两家人找到局长,直接把房子换了。

  插播一下,当年福利房的产权属于国家,个人只有使用权,似乎不应该有随意处置的权利,然而实际操作中换房是经常有的,有人小孩在东边上学,房子却在西边,有人在西边上班,房子却在东边,两家人商量好了找领导就能换,所以我认为八十年代的福利房和之前的公房,区别就在于人们有了相对固定的权益和处分的权利,我叫做“半产权”吧!
  不过要是准备换房的两家人的房子不属于同一个单位,能不能换,怎么操作,我就不知道了,好像听说有这种例子。。。
  手续很简单,办完之后,女干部就和我妈把房子换了,在许多人惊讶的目光中,我爸妈高高兴兴搬进了新房——其实已经有人住过一年多了。
  这个房子,豹哥住进去还在襁褓中,搬出来的时候已是花季雨季了(吼吼!),所以记忆特别清晰,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
  八十平米的面积,在今天当然不算大,在当时却很不错了,仍然是非常非常小的客厅兼饭厅,摆一张小沙发一个八仙桌就放不下其它东西了,三间卧室哪间都比客厅大,前后双阳台,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居然还带一个五平米左右的储藏室。
  绿色油漆的木门窗,墙面、楼顶是石灰粉刷,电灯、吊扇的线路卡在米黄色的塑料槽里,在墙角、天花板上拐来拐去,地面是水泥,数年之后就变得斑驳不堪,豹哥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把地面上水泥脱落、磨损形成的小坑,掏得更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