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那年,布兰森走出校门,拿着母亲给的4英镑,与几个朋友到伦敦闯天下。他们在一家教堂的地下室租了一间房子,开始创办一本音乐杂志——《学生》,当时的目标是把杂志办成英国的《滚石》。刊物发行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用了不长的时间《学生》就成了英国最流行的杂志之一。
建军评:面对4英镑,你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如果你只是在感叹4英镑太微不足道,用它维持生存,它就会逐渐减少到3元、2元……然后,你就开始以打工为生,重复着花钱——挣钱——花钱……顺着这条路走下去,贫穷就是你的必然归宿。这是绝大多数人所走的道路,因此世上穷人很多。
如果你珍惜4英镑,雄心勃勃地用它去开创事业,设法让它变成5元、6元……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事业,重复着挣钱——扩大再生产——挣钱,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富贵就是你的命运。这是极少数人走的路,因此世上像布兰森那样的大富翁很少。
停止感叹,开始创业行动;别为生存打工,为梦想打工,贫穷的命运就一定能改变。
15、松下幸之助是怎样用75日元创业的?
松下幸之助本来生于一个小康之家。但是在他4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摧毁了他家的老宅。真是祸不单行!父亲炒股又赔了钱,连祖宗传下来的土地房屋都赔了进去。一家人被迫迁往歌山市。父亲到大阪打工,松下幸之助开始了苦难的童年。
9岁时,松下幸之助就开始了打工生涯。在大阪,松下幸之助先是在宫田火盆店当学徒。他的工作是打磨擦亮火盆,还得给店主看孩子。刚开始时,他的手经常被锋利的火盆沿划破。他默默地忍受着痛苦,竭力干好工作。
两个月后,松下幸之助又到脚踏车店当学徒。这家车店位于大阪的一条繁花的商业街。松下幸之助在浓厚的商业气氛中,萌生了经商的念头。尽管受到师傅的责罚,他一点也不觉得辛苦。他总是尽一切可能多学点手艺,为自己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1918年,松下幸之助以75日元在大阪创建了“松下电器具制作所”。这是松下电器发展的起点。
建军评:75日元,在坚韧的松下幸之助手中,在精益求精(竭力干好工作、尽可能多学点手艺)的松下幸之助手中,逐渐成长为伟大的松下电器。对于创业的成功来说,坚韧和精益求精是本,75日元是末。一般人只看到钱对于创业的重要作用,却看不到人的可贵品质的作用,怨上天没有给他一个富爸爸(可以为他提供大笔的创业资金),这真是本末倒置,愚蠢之至!
先培养可贵的品质,再去解决创业资金问题,这是创业的一般顺序。
8、陈茂榜是怎样用100元创业的?
陈茂榜,东兴电器公司创始人,早在1983年资产就达到119亿台币。
上世纪30年代,陈茂榜在一家书店打工,每天骑一辆自行车送货,月薪12元。这家书店兼营留声机、收音机,老板规定,每推销一台收音机,可得1元。陈茂榜的客户中有很多富人,于是在送书的时候,他就推销收音机。陈茂榜勤快、忠厚,客户凡买收音机就找他。每个月,他推销收音机的收入达二十多元。这笔钱比他的月薪都高。渐渐地,陈茂榜建起了自己的家电销售网络。于是,他决定搞家电经营,以100元起家,开始了创富之路。
建军评:陈茂榜先有勤快、忠厚的可贵品质和推销收音机的行动,后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再后来才有了100元创业的奇迹。财富英雄们的创富奇迹是建立在人格魅力和行动的基础之上的,不是建立在雄厚的创业资本之上的。在这个世界上,手中有100元的人可以用亿来计算,但能用100元创造奇迹的人又有几个呢?不要为创业资金少而犯愁,赶快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赶紧拿出致富的行动吧!这才是创业最可贵的资本。
9、李嘉诚是怎样让100港元发挥最大作用的?
1港元赫然“躺”在地上,一位员工看到它,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现,昂首走过去。李嘉诚命令他把钱捡起来,员工一脸疑惑地捡起钱,李嘉诚伸出手去,员工把钱递给李嘉诚。李嘉诚把钱装进衣袋里,又掏出100元,送给那位员工。员工呆呆地站地那里……
李嘉诚拍着他的肩膀说:“这100元,你可以拿着去投资,去学习,去做你想做的事。”
建军评:李嘉诚与那位员工的差别在哪?
是否重视1港元。伟人与凡人的差别就在于对待1港元的态度。如果你重视1港元,你能让自己所拥有的任何1港元都充分发挥作用,你也就能让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你就能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增强自己的实力,你就能抓住任何一次发展的机会,因此你也就能够成为一个李嘉那样的人。财富的大厦是由若干个1港元组成的,如果你看不起1港元,你用什么去构建自己的财富大厦?
珍惜小钱的人,是富人;看不起小钱的人,是穷人。不要让任何1港元白白地流走,致力于让任何1分钱发挥作用,你才会有远大的“钱途”。
怎样用100港元创业?
用100港元“去投资,去学习,去做你想做的事”。不要让闲置起来,要用它去投资,去获取利润;用钱去学习,去增强自己的实力,就是最有价值的投资;把钱在自己最想做的事上,就能成就大业。这是李嘉诚的成功哲学,很值得我们琢磨。
18、王永庆是怎样用200元创业的?
王永庆的父亲靠几块薄田养家糊口。为了让孩子长大后不再受穷,父母咬牙把王永庆送进了国民小学。王永庆的书包是用粗布做的,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脚上连一双鞋也没有。尽管如此,王永庆还是只上到15岁,就再也上不起学了。辍学后,王永庆先在一家米店当学徒。后来,用借来的200元开了一家米店。面对财大气粗的日本米店,他勤勤恳恳地经营,把米里的糠筛净,把土块和小石子捡去,因此他的米大受人们的欢迎;他注重细节,计算出各家各户每月能吃多少米,知道什么时候人家该买米了,他就送米上门,这为他带来了很多生意。
建军评:王永庆勤奋,有着强烈的质量意识(把米里的糠、土块、小石子除去),有着注重细节的可贵品质。有了这些主观条件,200元的价值就能低得过2万元,20万元,甚至更多;弱小的企业就能竞争过实力雄厚的企业。
面对自己的200元,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你千万不自渐形秽,你需要做的只是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这是战胜对手的法宝。
19、万正和是怎样用200元人民币创业的?
万正和,河南正和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万正和生于河南固始县三河乡黄寨村。这里的农民用柳条编成筐,拿到市场去卖,一个筐才卖两三元钱。万正和出生寒门,中学没上完就辍学了。
1985年底,为了挣钱养家,他来到安徽一个柳编厂当技术员。在这里,万正和发现把柳条编成工艺出口能赚大钱。万正和一边当技术员,一边进行市场调查,为自己创业做准备。
一年后,万正和回到家乡办起了柳编厂。为了把自己的产品销到国外,他想去参加广交会。没钱,怎么办?他把家里的老母猪卖了200元,又借来400元钱。1986年春,他带上自己工厂生产的柳编工艺品参加了广交会。在这次交易会上他得到了10万元的订单。
建军评:万正和创业凭的是:一是把产品销到国外的“野心”,有了“野心”才找到了机会——广交会;二是破釜沉舟的勇气,有了勇气才可以抓住机会,为了参加广交会,他卖了猪,借了钱;三是200元的自有资本。
一个没有野心,缺乏勇气的人,就是有10个,20个200元,也不能创业。创业难就难在培育野心和勇气,屈屈200元钱,你一定能搞到。
20、张庆杰是怎样用700元创业的?
张庆杰,乐安居董事长,以700元起家成为亿万富翁。
读完小学,张庆杰就开始赚钱。刚开始,他靠卖水果补贴家用。1987年,张庆杰带着700元到深圳淘金。来到深圳,他仍然卖水果。他骑三个小时单车到深圳南头批发香蕉,再到人民桥小商品市场去卖,一天能挣几块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