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村庄》
第12节

作者: 59285105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1-03-11 10:45:34

  建筑之四  灶 台 与 火 炕
  不同于东北地区建的带大炕的房间,我们这里农村人建的房子,一般都会有三间:中间一间是堂屋兼厨房,两边两间是卧室。超过三间的房子不多,最多在两间卧室的两头,再各加半间,有门洞,没有门框门扇,更没有窗户。这样的半间房,一般称为耳屋,不能住人,大多是放杂物和柴草用。
  堂屋既然是厨房,就会有灶台。大多数人家,都会有两个灶台,灶台的烟道通向卧室里的火抗,在卧室的另一边山墙上向上伸出房顶,成为烟筒。烟道之所以经过炕,是为了给土坯垒成的火炕取暖。大部分这样的土坯房子,房间都不会太大,俩灶台相对设置的话,就可能让两个灶台互相影响,不能同时使用。所以家里的两个灶台,都是一横一竖:其中一个在堂屋的门口烧火,灶台的烟道直通里屋的火炕,另外一个在另一边的卧室门口烧火,烟道拐个弯,通向另一间卧室的炕。

  普通家庭的灶台,大多是土坯垒成,条件好一些的用砖垒。看过电影《地道战》的,对灶台应该不陌生,就是土坯垒成一个方形,中空,上方留一个很大的圆形的孔,可以把锅嵌进去。那时候村里人家基本都是大家庭,一家七八口人是常事,家里用的锅都很大。家庭用的锅,衡量大小的单位是“印”,一般六七口之家,用六印或者七印锅的比较常见。至于这个“印”具体有多大,我也说不了很清楚。一般的七印锅,大概可以装两桶水,也就是七八十斤,直观看上去,锅的直径,大概有六七十厘米的样子。

  灶台的一侧放风箱,一般放在左侧,方便左手鼓风,右手往灶膛里加柴。风箱是一个长方体的木箱子,里边一块竖着的木板,木板四个边缘装上一些鸡毛。竖着的木板中间部位装两根横木,通过风箱前边的两个圆孔伸出风箱体外,嵌在一根竖向的木棍上边,方便左手抓住来回拉。风箱右侧留一个小孔出风,伸进灶膛里便去。其实,风箱的原理很简单,整个风箱是密闭的,中间的竖着的木板就是个活塞,来回拉动活塞,风箱内的空气被压缩,吹进灶膛,从而产生风力,使得灶膛内的火可以烧的更旺,少冒烟。电影《小兵张嘎》里边,就有嘎子到别人家的房顶上堵人家烟筒的情节。被堵了烟筒,烟从灶膛添柴草的灶口冒出来,不但呛人,还会让灶膛里的火着不起来,做不熟饭。

  日期:2021-03-11 15:35:38
  不但普通家庭用风箱,打铁的小炉匠也会用风箱。不同的是,打铁的风箱比家庭用的更大,风力更足。 农村家庭,都有专门放柴火的棚子,方便下雨阴天的时候有柴烧能做熟饭。但是,因为孩子比较多房子不够住,有的人家放柴火的地方不够大,能放的柴火不多;或者,在来不及将干柴移近棚子的时候遇上了连阴天,柴火不够干,烧起火来就离不开风箱,并产生很大的烟。被很多诗人描写的“炊烟”,原来并不是美的产物,却给诗人们描写的很美。当然,诗人们似乎并没有见过夏天的连阴天,带给农户的可能是只产生炊烟,着不起火来的景象。想象一下凄风苦雨中,一大家子人,听者身边接雨水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望着满屋的黑色“炊烟”,被呛得一股劲咳嗽却就是产生不了炊火做不熟饭的场景,还有人会感觉有多少美好的成分吗?

  以前的农村人,基本都是睡在炕上,有床的人家很少。火炕,同样也都是土坯垒成的,一般占靠近阳面的半间屋子那么宽,整间屋子那么长。由于是烟道,烧火的时候,炕就会发热,越靠近灶台的炕头位置,温度越高。天冷的时候,人睡在发热的炕上,会觉得很舒服。一般炕上会铺上芦苇编织成的席子,再往上铺一个很大的褥子,有的会有整个炕那么大。普通人家的炕,可以轻松躺开三四个人。据说东北的大炕有两间屋子那么大,可以睡的人更多。

  日期:2021-03-11 19:34:57
  火抗解决了人们直接睡在地上容易受潮的问题。但是,夏天天热的时候,睡在这样的炕上会热的受不了,上火。天太热的时间段,一般人家会掀掉褥子,直接睡在炕席上。这样仍然会热,没办法,只好在夏天尽量少的烧火,或者直接在院子里另建一个灶台做饭。
  不管夏天还是冬天,庄稼人都会在两个灶台轮流烧火做饭,让两间卧室都不至于太冷或者太热。夏天实在太热了,人们大都会转移睡觉的地方,睡在院子里,或者房顶上。不过,不管是睡在院子里,还是房顶上,晚上有露水,早晨醒了都会很潮,对睡眠不好,对身体也不好。而且,睡在房顶,对于睡觉不太老实的人来说,还存在很大的风险,可能会从房顶掉下来摔伤。所以火抗,是以前的人没有办法的办法。

  村里的人,平时所烧的柴火一般会有玉米秸,玉米轴,棉花杆等。但是最主要的柴火,是各种农作物的茬子,也就是庄稼收割后留下的根。农户把这些留在地里的根刨起来,拉回家晾干当柴烧。其它庄稼的秸秆,生产队一般是不分给农户的,都有别的用处。比如高粱秆需要做箔,玉米秸谷草豆秸需要喂牲口,麦秸需要留着泥房盖房等等。能烧的棉花杆、玉米棒芯,都没有多少。所以那时候,基本上所有家庭的柴都不够烧。

  日期:2021-03-11 21:26:53
  七零年以后,村里的人基本上能吃饱饭了。为了解决柴火不够烧和夏天太热的问题,不知道谁发明了烧煤的炉灶。等到夏天的时候,把灶膛里烧柴火的火篦子换下来,开始烧烟煤。煤火灶要比烧柴的火篦子高很多,离锅底很近,火的利用效率就比柴火高很多。做饭烧的烟煤很容易点燃,随便拿一把干草或者麦秸铺在炉灶里边,上边盖上一薄层煤面,点着干草后使劲拉风箱,就可以把煤面引燃了。这样的烟煤虽然刚点燃的时候烟很大,但是产生的热量足,一家六七个人做饭,有上二三斤煤面就足够了,不至于把炕烧的太热。而且,烧完饭以后,煤火灶上边的煤渣,用煤铲子轻轻一撬,就可以整个拿下来。不像烧柴那样,需要每顿饭做饭前先要把里边的草木灰掏干净。所以烧烟煤,虽然点火的时候烟不小,但是整个烧的过程,要比烧柴干净很多。

  有那么一个阶段,到了夏天,几乎家家都会改成烧烟煤。那时候的烟煤在城里用处不大,卖的很便宜,记忆中似乎十七八块钱一吨。后来什么时候这样的煤灶不见了,就不知道了,估计还是因为烟太大吧,反正现在已经没人用了。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兴起,村里开始盘自来风的炉灶,不是太湿的柴火,不用吹风也会烧的很旺。于是,风箱的使命也光荣的结束了。
  日期:2021-03-12 08:24:27
  建筑之五  织  席 
  我们村,对于特别财迷的人,有一个专有的称谓——勒篾(音迷)子。意思是,从织席的苇篾里,把里边的苇膜刮下来拿回家当柴烧。勒篾子含有些许贬义,属于那种“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的财迷。勒篾子的称谓,形象传神接地气,堪比“鹭鸶腿上劈精肉,刮金佛面细搜求”,甚至,比诗句更为准确。相对于农民的文化程度,勒篾子,显然比诗句更通俗易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