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地·赵人·赵风》
第7节

作者: 酒量犹豪人渐枯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具有写实艺术风格的青铜马,比著名的“马踏飞燕”要早400多年。
  此前,国内发现最早的玉衣为位于满城的西汉时期刘胜墓中出土之物。赵王陵被盗掘又被追回的玉衣片,不仅印证了史书记载,同时也将玉衣实物的出现提前了几百年,这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用于包裹尸体的玉片,对于研究战国葬玉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立刻,沉寂数千年的赵王陵带着几分矜持,也带着几分骄傲,走入大众惊艳的视野。
  一

  四顾阒寂,耳际默然。
  昔日威仪赫赫的寝殿早已杳然无迹,典籍里嘉木葱茏的记载也已变成今天的枯草偃伏。善感而多愁的文人触景生情,总也抑制不住汩汩流淌的思古之幽情
  元朝时登上骊山的张养浩,留下了一首著名的元曲《山坡羊·骊山怀古》:“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古今王侯何处觅?荒冢一掊草没了,这是他感怀的所在。在我看来,恰恰是这“都变做了土”又实在太好!
  人祸可以毁灭典籍,如秦始皇焚书坑儒;兵燹可以荡涤文明,如蒙古入侵者对西夏;天灾可以蠲灭文化,如火山灰吞没的庞贝古城。此外,岁月的风蚀,雨雪的侵袭,王权的更迭,都会黯淡、斑驳乃至割裂文化,使久远的文明无绳可系,成为后人永难窥真容的悬想。
  幸好还有土。
  它用封存的方式,躲开一切,将久远的文化与历史稳妥地埋在地下,然后静等后世一片冒失的犁铧,或一把粗鲁的镢头,来意外唤醒。是土精心呵护着文明,同时也悉心保存了历史。有图守护,历史得以实物印证,文明的脉络得以畅然贯通。
  陵墓,这个貌似无声而阴冷的地下世界,远比地上一切飞檐斗拱、亭台楼榭的排场更宏富,更具营养。
  它是历史与文化的守门人。

  其实,1997年发生的盗墓案远非赵王陵首次被盗。远在十六国时期,赵王陵就曾遭到后赵皇帝石虎的盗掘。《晋书·石季龙载记》记载:“曩代帝王及先贤陵墓靡不发掘,而取其宝货焉。”贪得无厌的他大肆盗墓,“邯郸城西石子冈上有赵简子墓,至是季龙令发之。”
  石虎在邯郸城西石子冈上挖掘所谓的赵简子墓时,起初挖到一丈余深的木炭,往下是厚一尺的木板,堆聚起来有八尺,之后便挖到了泉水。石虎遇到了盗墓时最怕发生的少见难题——盗坑积水,无从下铲。石虎便派人找来绞水车,用北方特有的牛皮囊,往外抽水,抽了一个多月仍无法将水弄干,边抽边涌,最后,石虎只得放弃盗墓。
  陵墓,用它独特的自卫方式,为它的主人看住了家,也为历史守住了一穴地脉。
  有趣的是,热衷盗墓并精通盗墓的石虎,生前在营造自己陵墓时就充分考虑到了反盗墓,于是用虚冢设疑方式来迷惑他人。石虎死后,面向世人公开说法是葬在显原陵,暗里却葬身他处,而且将参与建陵和埋葬的匠人、差役全部杀害。如果不是一个无聊的梦,石虎葬身何处也许永远无从得知了。
  慕容儁在消灭冉闵后,统一河北地区,随即在邺城建立前燕。慕容儁在邺城有天“梦赵王虎啮其臂”,醒后的他怒火中烧,于是决定找到死去的石虎。在挖开显原陵发现空空如也后,慕容儁出重金悬赏知情者,最后经一个叫李菟的邺城女人告发,在邺城南部的洹水之畔的东明观下,挖出了石虎的尸体,重见天日的石虎尸体居然“僵而不腐!”,慕容儁踏着石季龙的尸体骂之:“死胡,何敢怖生天子!”数其残暴之罪而鞭之,投于漳水。

  在石虎下葬10年后,被慕容儁掘坟鞭尸,然后抛入漳河中长达11年时间,这自然是十六国中汉化程度最高的鲜卑族皇帝慕容儁,为收揽被石虎荼毒祸害15年之久邯郸大地民众人心刻意所为,却也可以幽默地说,这是陵墓有性的赵王陵在借慕容儁之手为自己复仇。(未完待续)

  日期:2021-06-17 10:03:44
  二
  还是将探幽寻古的视线拉回到邯郸城西北,凝睛于原邯郸县和原永年县交界的赵王陵。
  伫立陵前,放眼一瞅,似乎稀松平常。庄稼茂密,牛羊点点,有感慨,也是“长天风雨散陵阿,碧草萋迷感慨多”的轻叹。
  再凝睛细看,宏伟与神秘感便骤然袭来。
  沿着它高低起伏有致的地缘轮廓,就不难看出这个一字排开、蜿蜒伸展的浩大古墓群落,总占地面积近30平方公里的它是如何气势磅礴。

  古风浩荡,遍野霸气,寻常的山岗田畴,竟然是“牛马蹊田皆故迹,侯王辇路半城坡。”徜徉其间,那句在邯郸流传甚广的民谣仿佛又响于耳际,“七十二陵八十二台,不知赵王哪里埋。”
  先从地理上来打量它。
  赵王陵位于紫山东麓丘陵的边缘地带,整体西倚太行,怀向平川,五座陵墓依次排列,递序坐落。其中三座位于原邯郸县三陵乡,自东北向西南分别被编号为一、二、三号陵台;另外两座被命名为四、五号的陵台,位于辕永年县界河店乡。
  五座墓群均坐西朝东,彼此独立,相互之间间隔约三公里许,都有夯筑的高大陵台,台上置有覆斗状封土,每座陵台东侧都筑有宽大笔直的神道。其中,二、四号陵台中有主墓两座。从建筑基址看,赵王陵已经出现了寝殿。
  赵王陵的这些特点,完全吻合了此前中山王陵出土的《兆域图》及其铭文。而且,与同时期的中山王陵、辉县固围村魏王墓比较,从形制到坐向都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但赵王陵的规制又远远大于它们。

  仅就二号陵台而言,南北长234米,东西宽190米,南封土高8米有余,北封土高11米,为目前国内已知战国王墓规模最大的一个。此外,二号陵北封土下的竖穴坑石墓,也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同类型墓,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葬丧文化,有着重要的孤本实证作用。
  因为,在东周之前还没有出现“陵”,丧葬遵循的是“墓而不坟”、“不封不树”,墓地不起坟,葬处不设树。即《易·系辞卜》所言:“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安阳发掘的殷商王室墓群,山西凤翔发掘的秦穆公墓群均没有堆土为坟的迹象。
  君主坟墓称“陵”,是最先躺进赵王陵中的那位主人——赵肃候开始的。
  《史记·赵世家》载:“肃侯十五年,起寿陵。”

  翻阅文献,陵之名见于书传者,盖自此始。以后,“至汉则无帝不称陵矣”,这是中国史册中第一次出现“陵”的字样。
  赵肃侯这个头儿,开得很不好。
  极尽铺排奢华之能事,穷极民力财力建造宏伟墓葬,以寄寓自己死后仍然至高无上,如巍巍山陵,显示统治者的神圣与权威。
  《吕氏春秋》有载:“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赵肃侯兴建寿陵,造成万民困苦,连极其弱小的卫国都趁着这个机会夺取了赵国的茧氏,可见赵肃侯修建寿陵对赵国国力造成多么大的负影响,也可见赵王陵的营制规模、工程浩大到何等地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