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扬帆行天下》
第32节

作者: 白菜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孙儿为何要说服他,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尽相同,何必费力不讨好去劝说假装睡不醒的人。
  实学真的是奇技淫巧吗?从古至今哪一样划时代的发明不是实学的功劳,正是因为经学一家独大,才导致其他各学问都渐渐式微。
  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学问发展的最好办法。”
  这话连朱棣都听不下去了,直接断喝道:“住口!一人一个想法,岂不是要天下大乱,殊不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连这都不懂还妄谈什么学问,滚出去!”

  朱瞻基灰溜溜的出了大帐,这一刻他感觉自己前所未有的孤独,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好想法,为何上到皇帝,下到大臣都强烈反对呢?
  这时的朱瞻基还是太过年轻,人生阅历不够丰富,虽然上天给了他一双看透未来的眼睛,但是却改变不了他年轻的心。
  心中烦闷的朱瞻基想到未来的大宁可是有名的有色金属之都,各种金属储量都非常丰富。
  于是带着随营的懂探矿的工匠,开始沿着大宁周围的山峦探查,若是能够找到一处大型的铜矿,大明现在缺铜的状况就会迎刃而解。
  草原上有了矿山之利,自然就能让朝野上下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占据草原。几千年来沧海桑田,唯一不变的就是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于有朱瞻基这个作弊的利器,按图索骥很快就在大宁附近找到了一处大型的银铜伴生矿脉。
  朱瞻基让工匠们带着采集的矿物样本,返回大营面见朱棣。他想通过实际行动证明工匠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可是现实再次给了他当头一棒。
  “不过是匠人发现了一个矿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没有匠人那个矿就不在那里吗?”朱棣一脸不屑的问道。
  “没有匠人就发现不了这个矿脉,发现不了又何谈开采,不能开采利用起来,这个矿就毫无价值,怎么能说工匠无用呢?”
  “天下工匠多如牛毛,这个发现不了,还有别人,鸡司晨犬司夜各司其职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若是没别的事你就下去吧,别影响朕与先生们商议军国大事。”朱棣直接下了逐客令。
  朱瞻基心算是彻底凉透了,连皇帝都对能够让国家富强的工匠嗤之以鼻,更何况其他既得利益者。
  就算再不甘心,朱瞻基也只能退出大帐,这一刻他忽然有一种急迫之感,希望快一点掌握权力,只有掌握最高权力,才能够推动自己想要做的事。
  朱瞻基离开之后,杨荣向朱棣进谏道:“陛下,应该查一查殿下身边之人,是否有什么人在教唆殿下,臣觉得殿下现在有一点子墨子的思想。
  这很危险,墨家在先秦为何会逐渐式微,就是因为主张非攻,这种思想极易造成天下分裂。

  这也是后世君主都排斥墨家的原因,战果之后大一统已经成为天下趋势,任何逆天下潮流之人与学问都将被无情的抛弃。
  我名教主张天下一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正是我名教兴起的原因。”
  朱棣手捋着胡须频频点头:“勉仁此言真是一语道破为何汉武帝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真谛。”
  “陛下所言甚是,自秦皇统六合一天下以来,大一统就是历代先辈追求的目标。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直到我大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才重新回到汉人手里。
  石敬瑭也因此遗臭万年,成了后世帝王的一面镜子,任何有动摇大一统的思想都是异端邪说,都必须加以禁止。”金幼孜的话语掷地有声。
  “幼孜说的不错,华夏不能因大明而分裂,太孙的身边一直有朕的人存在,并未发现有人蛊惑太孙。
  这小子最近为何会迷上工匠之事,朕也不太清楚。不过这小子现在做起事来确实有模有样,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沉稳。
  有空的时候还要拜托两位先生多给太孙讲一讲经史子集,让太孙什么才是真正的微言大义。”
  “臣等领旨!”杨荣与金幼孜一齐躬身应是。
  二人倒退着离开朱棣的中军大帐,朱棣目送二人离去,扶着书案站起身形,突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直挺挺就向后倒下。
  一旁服侍的随堂太监马云手疾上前用身体托住朱棣的身子,惊恐地问道:“皇爷!您这是怎么了?”
  朱棣在马云的搀扶下缓缓坐下,过了好半天,眩晕的感觉才渐渐退去。
  朱棣盯着马云冷声吩咐道:“吩咐下去,今天看到事情若是在外面听到一丝风声,朕灭你们九族。”
  吓得帐内服侍的宦官宫女纷纷跪倒在地扣头不已。马云叩首道:“皇爷,奴婢保证帐内的事绝对传不出帐外,若是走漏风声,不用皇爷动手,奴婢自己了结了自己。”
  “去把太孙与海寿给召来!”
  “是!”
  朱瞻基回到自己的营地,越想越来气,他这是图什么啊?完全就是卖力不讨好。

  贴身太监范安见朱瞻基一脸的阴霾,也不敢说话,只是小心翼翼的跟在身后,亦步亦趋。
  “范安!”
  “奴婢在!”
  “你给本宫说说,本宫是不是活该,做一个什么事都不管的闲人多好,何必多管闲事招人厌烦。”

  “小爷,奴婢就是个伺候人的,您跟奴婢说了奴婢也不懂啊!”范安哪里敢接太孙这种犯忌讳的话。
  “罢了,本宫身边连个能商量事的人都没有,都是些没用的东西。”
  “奴婢确实没用,就会伺候小爷,把小爷伺候好了,奴婢就高兴。”
  “你这狗才倒是会哄人,本宫也不难为你了。”
  朱瞻基坐在营房的床榻上胡思乱想着今后的计划,眼下最重要的事掌握更大的权力,只有有了权力才能做更多的事。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朱棣的随堂太监马云找了过来,宣朱瞻基去中军大帐觐见。
  朱瞻基纳闷,刚把人轰回来,这么一会儿工夫又叫人过去,难道出什么事了吗?
  刚想问一问这位不怎么打过交道的太监,可是这位急急忙忙就走了,撂下一句话说还要去传海寿。
  朱瞻基大吃一惊,马上想到梦中所见到的事。一时间魂不附体,拔腿就往中军大帐跑去。
  进了大帐发现朱棣好端端的坐在书案之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朱瞻基刚要跪地行礼,朱棣看到朱瞻基进来,挥手示意他到近前来。

  朱瞻基紧走几步来到朱棣近前,走近之后才发现朱棣脸色苍白的厉害。
  朱瞻基的心纠了起来,他有些恨自己所谓的先知,这种眼看着亲人一步步走近死亡,让人无比抓狂。
  “皇爷爷,您这是怎么了?”朱瞻基自己都没注意到他说话的声音已经带着哭腔。
  “小子,朕的大限将至,现在有些话要交代你,你要仔细挺好了。”
  “皇爷爷长命百岁,不过是一点的小毛病,孙儿相信将养几日就会好起来的。”
  “行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又岂是人力所能左右,朕今年已是六十有五,放到任何时候也算是长寿了,朕已经知足了。
  这两天你所提之建议,行动一直受挫,心中很是不痛快吧,是不是觉得朕与儒臣一样,反对你推广实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