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扬帆行天下》
第28节

作者: 白菜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朱瞻基哈哈一笑:“不瞒各位将军,只要本宫在军营就与士卒们吃一样的饭,睡一样的床。”
  众将纷纷夸赞:“殿下与士卒同甘共苦,有古之名将之风。”
  “也不算吃苦了,我们营中的饭食还算过得去,并不难吃。”
  众将疑惑,一个士卒吃的饭食不过是保证不被饿死而已,他们这些贵人行军之时还能对付着吃一点儿,回到驻地这军营中的吃食说什么也吃不下去。
  尽管众将心中疑惑,却没人表现出来,太孙殿下天潢贵胄都能吃得下,他们有何理由吃不下。
  在朱瞻基的带领下,进入食堂,众将就看到了让它们不敢相信的一幕。
  所有人都在一个个整齐的排着队伍等待打饭,即使是军官也不例外。

  朱瞻基抱歉一笑:“诸位将军怠慢了,你们的右手边上的架子上有餐盘,大家都跟着本宫排队吧,这规矩是本宫定的,本宫不能带头违反。
  回头出了军营,本宫请诸位将军宴饮。”
  “殿下言重了,殿下千金之子都在排队,臣等自然不能例外。”
  朱瞻基微微一笑,表示认可将军们的说话。今天的午餐是糙米饭配着菘菜豆腐汤,还有一小碟酱菜下饭。
  众将尝了一口发现确实不难以下咽,与他们军营的吃食有着很大的区别。

  大家都经年老将,带兵的高手,这样伙食,军队的开销可小不了。如此丰厚的待遇养兵,大明国库全部拿来养兵都不够用的。
  再想想太孙所练的精兵,顿时有些索然无味,兵是好兵可是并不实用。太孙这样的一千人用作护卫无伤大雅,放到整个大明那就是鸡肋。
  眼尖的保定侯孟瑛忽然发现有一队士兵手里拿着一个一个纸条交给食堂的厨子,接下来厨子竟然给他们端上来一盆肉。
  这一队人是什么来路,连太孙殿下都只能跟着大伙一起吃大锅饭,他们竟然能够大口的吃肉。
  “殿下!那队人什么来路,怎么他们能够搞特殊?”
  朱瞻基回头看了看,一眼就瞅见了那队人里的大个子王仲义,马上明白了孟瑛指的是什么。
  “保定侯,他们是今天训练的优胜者,本宫规定只要在训练中取得优胜,就能获得肉食奖励。
  包括本宫在内谁都不能例外,本宫到现在为止一次优胜都没有拿到过,也一次肉都没有吃过。
  看见那个大个子了没有,那小子天生就是当兵的料子,聪慧狡黠又不失忠义之心,他带着的那个小旗十天倒有八天能拿优胜。”
  “原来如此啊,这样的激励措施,士卒必然是奋力向前,人人争先。难怪太孙殿下的兵看着就是一副精兵的样子,如此优厚的条件,士卒怎能不卖命!”
  “诸位将军,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补给,孔夫子就说过,我虽然不懂兵事,但是要想取胜当足兵足食,一句足兵足食已经将练兵之事说了个大概。”
  “殿下看的通透,古人能看明白的,今人也一样看的明白,难的是足兵足食太难了,尤其是出征在外,补给线越长就越困难。
  不然我中原历代对草原的战争为何屡屡取胜,却守不住。就是后勤跟不上啊!”张辅对后勤有着切肤之痛,前些年征伐安南之时,可是没少为后勤之事伤神。
  吃过午饭了,士兵们都陆陆续续返回营房休息,朱瞻基向将军们提议去士兵的营房转一转,感受一下士兵的生活状况。
  在场的将军哪个没进过士卒的营房,千篇一律的大通铺,基本上条件好一间营房安置一个小旗的士兵。条件不好的一个营房塞进二十名士兵,也不是不可能。
  士卒对个人卫生状况浑不在意,营房里的味道比茅房好不到哪里去,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进去一回绝对不想再进去第二回。
  太孙殿下为何要让他们去看营房,难道营房里有他们所不知道的东西?
  跟着太孙走进了一间营房,本来捂着口鼻的将军们忽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捂着口鼻的手不由自主的离开了口鼻,营房的布置依然是大通铺。铺面干净整洁,竟然没有一点脏污的地方。
  床铺上整整齐齐的摆着十个被子,被子叠成了四四方方的豆腐块。就连摆放也整齐的画成了一条直线,就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
  床铺对面是一排木制的架子,架子上摆放着士兵的日用品。同样是摆放的整整齐齐,老将们看的眼角直抽抽。
  “摆的这么整齐东西还怎么用,谁脑子坏掉了,想出这种损人不利己的馊主意。”保国公朱勇心里藏不住话,一句话脱口而出。

  众人向看待傻子一般看着他,听了朱勇的这句话,朱瞻基脸上的肉不自然的跳动了几下。自己引以为傲的士兵管理办法,竟然被人评价说是馊主意。
  “保国公觉得,这是馊主意,你们猪窝一样的营房与我这营房相比,如果你是士兵,你愿意住在哪里?”
  “殿下这话说的,有干净的地方谁愿意住那猪窝一样的地方!”
  “既然如此,士兵们住在干净整洁的营房里是不是会感觉有归属感?”

  “当兵吃粮,哪里来的归属感,不过是为了挣点卖命钱。哪里来的归属感?就是你的这些士兵,如果没有军法约束,一旦将要拉上战场,有一多半都想当逃兵。”朱勇对归属感一词嗤之以鼻。
  严格来说朱勇说的没有错,大明的军队若不是有军法约束,一旦上了战场能有一半保持不逃走的就已经是精锐中的精锐。
  正是因为士兵没有荣誉感,几十年后在土木堡才会被也先以少胜多,打了个全军覆没。
  军队没有使命感,士兵没有荣誉感,这样的士兵即使训练再好,装备再精良,时间一长也会变成一支不会打仗的军队。这也是封建军队,即使开国时的军队再精锐,承平几年过后战斗力就会直线下降。
  朱瞻基见到过那支心中有着明确目标的军队所爆发出的战斗力,那是一种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
  朱瞻基打算在他亲手训练出的这支军队里,注入思想的力量。眼下的大明最适合的思想教育就是华夷之辩,保家卫国。

  对于朱勇的质疑,朱瞻基没有做更多的解释,只是强调通过这种细致的规定让士兵明白什么是规矩,让军规的约束时时刻刻都提醒着他们,不敢行差踏错。
  与朱勇的心思简单不同,张辅可是当代大明第一名将。他看到的结论与朱勇截然不同,在张辅看来,这样的规矩长久坚持下来,会让士兵对于命令有着潜意识的服从。
  太孙殿下这是在给士兵塑形,经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之后,这些新兵就会从一个普通百姓变成一个合格的士兵。
  看破不说破,张辅并没有就营房的规矩发表任何看法。反倒是对营房里的士兵很感兴趣,连续进了几个营房,发现所有的营房都是一样的标准。
  这说明太孙的军令执行的非常彻底,一千人的军队不是那么好带的。就算放到大明经制之兵里,一个千户的职位也不算低了。
  这会可不是明末武将如猪狗的时代,现在的武将含金量比文官还要高。
  武将脊梁彻底被打断是土木堡之变以后的事,五十万大军的顷刻覆灭,让大明彻底成了文官的天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