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警队遇上的匪夷所思案件》
第32节

作者: 机师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技术队这边,想办法调查其他有布控安防地区的监控,重点筛查美团外卖的送餐员,重点是没有骑车选择步行或开车的送餐员。”
  “是!”
  “外勤组这边的任务最辛苦,你们要去附近继续走访,范围是以春华里小区为核心半径2公里。重点排查在死者被害的时间段有没有穿着黑色衣服、身高180左右,带墨镜的人。”
  “等一下。”慕云插话道:“我认为凶手不会带墨镜,因为带墨镜的话会显得比较另类,这样非常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既然他做这个案子心虚了,就应该害怕引起人们的注意。”
  “正因为他心虚了,他心中才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不管别人是否关注他,他杀完人的想法就是把自己完整的包裹起来,这是犯罪行为后的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
  慕云再次追问道:“那为什么不从戴口罩的人排查呢?如果说凶手处于下意识的保护机制,那应该再带个口罩更为保险吧。”。

  “根据现场的情况来看,凶手的身上和衣服上都应该有血迹,所以清洗起来的话墨镜比较容易,凶手不会戴着一个染有血迹的口罩在大街上乱晃的,而且在当时的情境之下,凶手没有时间清理自己衣服上的血迹,所以说……”张山转过头对着外勤组道道:“外勤组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翻找一下方圆2公里……不,以刘梅家到董良家以及廉狄家,这三个地点圈成一个三角形,查找这个三角形范围以内的垃圾桶,找一件染有血迹的美团外卖服装。”

  “啊?为什么要找这个?”慕云道,“凶手应该不会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把作案时所穿的衣服给随手丢掉吧?”
  张山摸了摸下巴,沉思道:“结合现场的情形来看,凶手作案时有一定的紧张心理,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推断,他进入死者的房屋内穿着美团外卖的衣服,但死者死亡喷溅出了大量的血液,而且凶手是从死者的正面进行攻击,且死者家厕所的洗手池里面有新鲜的水迹,证明凶手的脸上和衣服上面都有血迹。而口罩比较便于携带,但衣服却不太好携带,凶手一定是把衣服包裹起来找到了一个没有监控布控的地方随手把带有血迹的美团工作服随手丢掉了。”

  慕云有些狐疑道:“可是这样的话凶手的裤子上岂不是也有血迹?”
  “所以我说,凶手身上穿的衣服一定是深色衣服,这么大的太阳底下,穿浅色衣服一个是太晃眼,另一个就是染了血迹太容易被人看出来。所以说,凶手穿的应该是黑色的牛仔裤或者运动裤。”
  慕云不甘心的追问:“如果凶手在作案的时候把口罩给摘下来了呢?”
  “不会的,凶手作案的时候很紧张,是不会故意摘下口罩的。”
  把任务布置完了之后,各个小组均出发了。
  “张昊,你留一下。”张山见众人都离开了,特意叫了张昊的名字,在本次任务当中,张昊主要负责监控廉狄,他们总共分成了两个探组,每个探组有2名成员,实行昼夜轮换制,24小时不停的在廉狄家的楼下守着。
  “怎么了?”

  “廉狄最近这两天的动向怎么样?”
  “目前一切正常,每天就是正常的出门去乌市警校上课,放学以后就回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地方。”
  “那电话呢?”
  “都已经监控起来了,廉狄这两天没有和人打过电话。”张昊不假思索道,抵上了一份清单:“这是两个探组的记录,上面是廉狄每天具体的出入时间和出入路线,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他接过清单仔细的看了又看,廉狄是一个作息时间很规律的人。每天早晨7:30准时出门开车去学校,有的时候下午会提前回来,熟知乌市警校的张山知道,廉狄有时候下午之所以提前回来,是因为他当天下午没课。在大学,并不是每个老师一天24小时都有课程的。廉狄在乌市警校算得上是招牌老师,所以说他的课程相对来说更少,一般来说都是上午。可他还是多了一个心眼:“去联系乌市警校,我需要看一下廉狄的课程安排。”

  “好的。”
  “另外廉狄那边,最近的几天吩咐兄弟们加强监视,我怀疑另外一名犯罪嫌疑人最近要跟廉狄有接触。”
  “好的。”
  “快去吧。”

  接到任务的张昊马不停蹄的去按照副组长的吩咐执行了,张山也没有闲着,手里面拿着乌市的地图圈圈画画起来,他把李勇家到董良家之间连上了一条线,又把董良家到廉狄家连上了一条线,最后把廉狄家到李勇家连上了一条线,地图上被他圈出来了一个锐角三角形。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张山画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但从刑侦的专业角度来说,他画出来的是一个心理安全区。上面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当中的部分,就是犯罪嫌疑人认为最安全的活动区域。一般来说,根据犯罪嫌疑人交通工具的不同,他的活动半径也会随之不同。如果说他是步行的话,那么他的活动半径一般不会超过1公里耳朵距离,如果他骑车出门,那么活动半径可能会达到5公里,如果他是驾驶汽车出门,在他心理认为的安全活动半径很有可能达到10到20公里的距离。

  这个锐角三角形最长的边的距离大概是10公里,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是有车的。因为作案的时候选择打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他可以选择在下雨天出门,甚至随时注意警方的最新动态,证明他是一个独居男人。凶手的犯罪肖像在张山的脑海中不断临摹、浮现,以至于慢慢完善。
  张山推断,这名迟迟没有露面的凶手,年龄应该在22岁到28岁之间,有专业的学习过武术、或者有服兵役、或者从警经历;身高180以上,喜穿黑色衣服,资深冷兵器爱好者;单身独居,住所的范围应该就在心里安全区为半径的20公里以内。虽然说范围锁定了,但乌市毕竟是一个城市,20公里的范围内来排查一个符合所有条件的凶手几乎等同于大海捞针。
  正在他对着面前这副长度将近半米的乌市地图发呆之时,手机铃声响了,电话来自于外勤组:“张组长,我是小李。根据你的要求,外勤组的兄弟们排查出线索了。在中午的12:30左右,有人在距离死者家4公里的一处公交车站牌处发现一名符合特征的男子,身高180,戴墨镜,黑色的牛仔裤和运动鞋。在这个公交车站牌附近800米的一处垃圾桶内,我们发现了一件染有血迹的印有美团外卖字样的黄色棉质薄款工作服。初步发现领口有拉扯迹象,拉链已经坏掉,已经送交法医做脱氧核糖核酸检测。已经和刘法医沟通过,最快2个小时就能出结果。”

  张山在电话这头道:“我知道了,衣服上的血迹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死者董良的了。把目击者带到队里做个笔录吧。”

  “是。”
  挂断电话。
  目击证人很快就跟着警车来到乌市刑警支队,目击者是个男人,30出头,名叫李展,是一家五金店的老板,五金店就开在那个公交站旁的门脸里,见到嫌疑人的时候他刚好出门拉五金配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