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史话》
第28节

作者: ty_田舍郎49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既掌权推行学说又有一套思想的如管仲、孙武、商鞅。
  有时运不济始终不为统治者所用的如孔子、孟子、韩非。
  即便持同样出世观点的,老子与庄子不同。同样主张入世的,孔子与墨子事成水火,观点相悖。
  如此丰富的思想,难道仅仅是在这短短数百年间,喷涌而出么?
  其实并不是,诸子百字渊源流长,各有所出,早已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基础,那些诸子百家的名士闻人,都是继承发展了前人学说,并发扬光大而已,并不是在春秋战国几百年之内,从无到有突然产生了许多门类的高深学术。
  自传说中的轩辕黄帝开始,到春秋战国,华夏文明大约经历了近2000年时光,礼仪教化、占卜祭祀、历史记载、四季轮回、农事时令等等,文明的种子逐渐积累,虽然商代以前的文明缺乏文物佐证,只有传说记载,但商代已经成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无不昭示着,华夏文明已经经历漫长的发展,形成丰厚的积淀。

  虽然传说中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早已失传,但今天能看道的《易经》已足以证明,华夏文明到了西周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只不过此时的知识,还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些人是为王室贵族服务的世袭的官员们,如礼官、史官等等。
  随着周室东迁,天下大乱,王室衰微,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掌握知识的官员们带着知识和典籍分散逃亡到了诸侯国,知识和思想的火种被四散开来。
  因此,西汉班固曾说,四术六艺,王官之学,就是诸子之学地起源,诸子之学皆源于官学,儒家出于司徒之官,道家出于史官,阴阳家出于羲和之官(翻译成今天大致就是星历卜祝的意思),法家出于理官,名家出于礼官,墨家出于清庙之官(翻译成今天大致就是宗教组织的意思),纵横家出于行人之官,杂家出于议官,农家出于农稷之官,小说家出于稗官。
  而且,班固将诸子百家的派别概括为“十家九流”,小说虽在十家之内,但不在九流之列。

  诸子百家之中,尤以儒、道、墨、法四家卓然有以自立,价值最高,其论甚确。
  而若论及各家最为杰出的代表或思想,阴阳家,大略不外是星象、历数、五德终始之说,这多是政治、宗教未分之时的旧说,也只有邹衍的“大九州”之说,才可算是阴阳家特别的见解。纵横家,多指战国时主张合纵、连横的游说之士,多为纵横捭阖之策,用之于一时者,并无学术思想可言。小说家,类似后世外史、杂记之类,属于“历史之支流”,而小说家中的宋荣子之流,其思想在道、墨之间。杂家代表的《吕氏春秋》、《淮南子》等,皆是吕不韦与刘安集结其门客所作而成,出于众人之手,集合百家之说,故没有一定的宗旨。农家,宗旨近乎道家,思想学术亦无足称。名家辩论之术,各派均有之,不足以独立成为一家。

  日期:2022-03-07 10:41:42
  品茶论道:何为义战???

  春秋无义战,是儒家对于春秋战国的一个基本判断与认识。
  那么何谓义战?
  从儒家的政治理想和文化理想来看,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争来夺去,都是为了扩充地盘与权力,为了一己之私搞得礼乐崩坏、民不聊生、国无宁日。
  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能够提出焕然一新的治国纲领、理论来动员民众,凝聚民心,你说你义,他说他义,没有一个义与不义的分界线,谁也不可能获得大义的名分。
  更重要的是,在儒家看来,按照周礼的规定“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才是正常的国家秩序,周王室政权虽然衰微,但诸侯之间根本没有相互开战的权利,相互争夺,战争不已的行为,当然不是义战。
  无义战的说法,很形象的说明了天下大乱,谁也征服不了谁,但正因如此,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学术思想蓬勃发展、尽情展现的一个时期,奠定了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精彩格局。此后虽说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却日益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的盛景,再难重现了。
  日期:2022-03-07 18:01:21
  下一个品茶论道,田舍郎想谈谈子贡赎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其实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时至今日,我们很多自以为是的聪明人,还在不断的反着同子贡类似的错误。
  这里先预热一下。
  大概故事是这样的,据《吕氏春秋》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一条法律说,如果本国人看到鲁国人在其它国家成为奴隶,只要把他赎回来,国库就会报销这个人的赎金。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孔子很得意的一个弟子,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赎回来一个鲁国人之后,却拒绝让国家报销赎金。
  孔子知道后,大骂子贡。
  这个故事,其实有着深刻的内涵,无私的道德与自私的人性,在这里激烈碰撞。
  很多人,都会赞同子贡的做法,但孔夫子却不这么看。具体我们稍后再讲。

  日期:2022-03-08 18:46:39
  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这道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国。
  后来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的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的负累。
  但孔子听说之后,却大骂子贡不止,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说,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时能生出恻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偿,让这个行善举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且能够因为他心中的‘义’而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

  孔子接着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圣人说,子贡此举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
  圣人还说,自子贡之后,很多人就会对落难的同胞装做看不见了,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么有钱,或者他们不像子贡那么喜欢出风头。很多鲁国人会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所以圣人才说子贡此举是伤天害理。”
  圣人就是圣人,一语成谶,果如孔子所言。
  私人之善,不能取代公权之责,否则就是助长公恶。
  放在现在,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的身边,有着很多类似的人,坐着与子贡类似的事,还自以为得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