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功臣》
第10节

作者: 振古如兹
收藏本书TXT下载
  出乎意料的是,垓下大战、汉军胜出后,汉王居然封自己为楚王。楚王!陈王就是楚王!怀王也是楚王!西楚霸王更是楚王!那是汉王才应该的封号和领地啊!也许,汉王并不是不愿意封自己为王,而是要把果子留到最后、彻底战胜楚军后;像鱼饵一般,怕自己不好好干?!这倒也在情理之中,可也未免太小心眼。可是,自己是不是也有点心胸不广呢?!
  所以,韩信提议刘邦称帝,又牵头拥戴。是感激,是回报,甚至有点效忠、表忠心的意思。
  他注意到了许多诧异、疑惑的眼神,尤其是韩王信等诸王。但也没有任何犹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何况如此大恩大德!
  于是,才有了这一番笔墨官司。

  可是,汉王想当的到底是何等皇帝呢?
  莫非,这一步错了?他忽然意识到,对于这件事,张良、陈平、陆贾诸位都始终未置一词,从来没有和自己谈过这档事,好像根本就没有这么回事。
  韩信有点怀疑自己考虑不周了、莽撞了。对于打仗,他非常清楚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什么样的仗需要考虑哪些方面都烂熟于心,一项一项都考虑到了,都确认无疑了,就是算无遗策,就可以下决心。对于这些事情,他真还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考虑,更不知道有多少个方面需要考虑,那岂不就是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难免考虑不周啊!
  一念及此,韩信脑子一片空白了。他模模糊糊地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大错误,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大错误。

  没有韩信,刘邦会不会成为皇帝呢?
  韩信之外,推举皇帝的能力和愿望兼而有之的还有谁?!如果刘邦没有成为皇帝,西汉还会不会有皇帝?东汉还会不会有皇帝?后来中国还会不会有皇帝?如此推演,韩信的历史责任就太大了。
  但在韩信心目中,皇帝可能真的只是个名号,和王、和霸、和伯没什么不同。充其量不过有点攀比心理,认为汉王的封号应该比自己高——这是为了报恩;更应该比项羽那小子高——这是为了出口恶气。他完全没有想到,皇帝居然是个能够随时随地轻松取他这个天下第一诸侯王性命的角色。他傻啊?!
  但请刘邦当皇帝终归是从他的口中说出来的。无论他是否能意识得到,他已经犯下了一个严重错误,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历史,都很严重。一不小心跪下了,再要打算站起来就得以生命为代价。后世历代皇朝中,类似韩信这般人物很多。韩信可谓始作俑者。
  人啊,涉及非专业领域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韩信这种想法在西汉功臣中具有相当代表性。他们真心拥戴刘邦当皇帝,但又显然只是周天子那样的天子,而不是秦始皇嬴政那样的皇帝。他们从春秋战国走来,刚刚推翻了秦皇朝,这种想法很正常、很普遍。后来的事情,他们没有想到。

  日期:2021-03-28 19:22:57
  4 刘邦自己为何也选择称皇帝?
  ========================
  韩信在自己的帷幄之中反复思量这功夫,刘邦也在自己的帷幄中反复思量。
  刘邦(生卒前256年-前195年;在位前202年-前195年),带领直属人马驻扎在定陶东北方向。此地是戚夫人的故乡。戚夫人祖上是西周王室后裔、姬姓老贵族,封邑就在此地。此地自古就是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刘邦原来可能打算在此建都。来了才发现不合适,只能一边待着一边再找。
  刘邦自己在帷幄中,一边泡脚,一边和韩信生气。
  泡脚是个好习惯。但人在中年之前就能养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工作不累,一天下来还能有享受这份舒服的闲情逸致。二是最好有人打水,水凉了最好能有人加点热水,完了最好还有人倒水,吃的太胖、肚皮太大的最好能有人给擦擦脚。所以,起初只是贵族的生活习惯。咱们生活中的几乎所有温柔富贵、轻软香甜都是权贵们的发明创造。亦即,在人民创造历史的方阵中也有他们这一阶层。他们主要负责创造各种享受,换个中性一点的词,负责消费,负责创造各种高消费项目。当然,星移斗转,高消费项目也会成为中低消费项目。无论感谢他们还是诅咒他们,都不能否认这一点。

  刘邦起义之后得了项梁分给的五千人马,手下人马很快过万,随即又被封为沛公,便慢慢讲究起来、开始模仿贵族。但凡享受,一旦开头就很难主动叫停。泡脚很快成为他的习惯,雷打不动,每天晚上都得泡,不泡睡不着觉。他没有正襟危坐的功夫和习惯,席地而躺也不能泡脚。他的一般姿态是:四脚八叉地距坐着,一边一个侍女给他泡脚;又毕竟是战时,往往还得一边处理公务。像今天晚上,就是一边泡脚、一边和韩信生气。

  和韩信生气,刘邦也不明白是为什么。称帝这事情韩信事先打过招呼,当时自然很高兴,过后就不高兴了,越想越不高兴。怎么轮到他来说这个话了?!如此重大的事情!他算什么东西?就是个要饭的,就是在街市上谁都可以欺负的那种小可怜。沛县街市那两个就全靠老子罩着,不然早被人欺负死了。碰巧打了几个胜仗,就成人物了?就要到老子头上指手画脚了?
  所以,第一次上书送来的时候,刘邦突然火冒三丈、劈头盖脸骂了一通,身边郎中捡了几句好听的写成诏书、回复给了韩信。

  诏书刚一送走,他就后悔了。韩信就此偃旗息鼓、再不提了如何是好?找萧何?找张良?那就是得求人了。这个事怎么求人?!陈平以下就更说不上话了。韩王信?彭越?英布?那也太抬举他们了?妈的,这个事还只有韩信!
  第二次上书连夜来到的时候,刘邦立即就同意了。同意就是同意,没有什么理由。回复诏书那个理由,是执笔郎中自己找的。
  至于刘邦为何也要当皇帝,而且要当一个名副其实、不能有名无实的皇帝,刘邦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在制度层面,他可能已经感觉到了诸侯制也有问题。也就是说,战争年代能够重视、坚持诸侯制,胜出之后却是很难重视、坚持了。但在潜意识中,促使他意识到这一点的,应该就是皇帝制度的吸引力。这就是刘邦的又一面了——既反对皇帝制度又羡慕皇帝制度。
  反对皇帝制度是反对别人当皇帝,羡慕皇帝制度是希望自己当一把皇帝。
  皇帝制度在政治上无疑极端愚昧落后,对个人的吸引力又无可比拟。刘邦当亭长时在咸阳街头见到秦始皇嬴政出巡,就萌发了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梦想。更重要的、与其他义军领袖不同的是,率先进入咸阳时,他曾经在秦皇宫的温柔富贵乡之中短暂而实实在在地体验过一把——立即就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体验很重要,有无体验大不相同。
  如今到了真的能够轻松实现梦想的时候,上上下下一片拥戴,他还谈何抗拒?!他本能地倾向于成为那样的皇帝,尤其是那般温柔富贵。这极有可能就是刘邦选择称帝的主要动机,其它都在其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