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六百年》
第31节

作者: 缺嘴杯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1-06-01 08:47:23
  第二十六章 中原乱战之一
  郑庄公姬寤生解决了姬段叛乱的两年之后,周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周平王姬宜臼去世了。
  姬宜臼这个人一生也是十分坎坷,青少年时期摊上个胡作非为的父亲,莫名其妙就被废了太子之位,之后投靠了外祖父申侯,又被申侯拉上了造反的不归路,好不容易联合外援干掉了父亲,请来的犬戎却成了最大的乱源,将西周古都镐京变成了一片废墟,逼不得已就只能东迁洛阳,终于想着能过点太平日子了,突然又冒出个叔叔姬余臣也称了天子,结果周国就弄出了十年的“二王并立”,成了其他诸侯国的笑柄,后面多亏晋献公姬仇给力,干掉了姬余臣,这才避免了他一直成为笑柄,本想着从此之后终于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结果自己太能活,又把太子姬泄先给熬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

  如果说评比历史上最惨的君王,姬宜臼应该是排不上号的,但如果要评比经历最坎坷的君王,我相信姬宜臼肯定是榜上有名,名次还不低。
  周平王姬宜臼去世之后,他的孙子姬林继承了周王之位,称为周桓王。
  周桓王姬林继位没多久,郑周两国的关系急转直下,郑国这个当年扶助平王东迁的大功臣,居然开始和周国交恶了。
  按照周桓王姬林的说法,在他爷爷刚刚去世,自己继位不久的那个悲伤时刻,万恶的难产儿姬寤生就欺负他姬林刚死了爷爷,居然派大臣祭仲偷偷割了温地的麦子,秋天的时候又偷偷盗取了周都洛邑附近的稻谷,简直是欺人太甚。
  那事实究竟是什么?
  对于郑国偷割稻谷这件事,我个人觉得这件事情是周桓王姬林先动的手,然后又抢先倒打一耙。
  这件事还得从周平王时期说起。
  当初姬寤生的老爸郑武公姬掘突帮助周平王姬宜臼东迁到了洛阳,姬宜臼感念他的功劳,于是就把他父亲郑桓公的卿士位子也封给了他,而等到郑武公去世之后,郑庄公姬寤生也担任了周的卿士。
  当时是春秋初期,虽然说周国已经没落得不成样子,但毕竟老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没有出现一个实力和威望都足以取代周国的国家之前,周还是保有了一定的宗主国权威,所以能够担任周国的卿士,对自己国家也是很有益处的。不说别的,作为周的卿士,在面对其他诸侯时,就好比后来的中央钦差面对地方的总督巡抚,虽然官小实力弱,但在心理上还是很占优势的。

  凭什么?
  就凭咱是中央的人!
  所以郑庄公对卿士这一职位还是很看重的,可是后来周平王见郑国的实力越来越强,这心里也忍不住有了些想法,觉得需要平衡一些周国朝内的政治势力,不能让郑国在此一枝独秀。
  为了这个目的,周平王就将一些事务的处置权交给了虢国的国君虢公(是的,又是虢国,谁叫当时一大堆虢国呢?)。这件事慢慢地被郑庄公姬寤生给察觉了,当时,郑国的翅膀也已经硬了,且本来就有功劳于你周国,没想到周国却这般反复无常,疏远功臣。
  气不过的姬寤生就直接去找周平王询问这件事。

  周平王这时也很无奈,又不愿意得罪这个强大的盟友,于是他便对这件事情矢口否认,同时为了安抚姬寤生,还提出了两国交换质子。
  姬寤生一看周平王这么诚心诚意,便也同意了交换质子的建议,然后周国将送了周平王的儿子王子姬狐去郑国为质,而郑国则是送了郑庄公的儿子姬忽去周国当质子。
  这件事情过后,周郑的关系算是缓和了,但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丝裂缝。
  周桓王姬林继位之后,这道裂缝开始扩张恶化,原因就是因为姬林忌惮郑国的势力太大,直接公开将政权交给了虢公。
  这一下相当于是当着所有诸侯的面打郑庄公姬寤生的脸了。
  姬寤生这次是真的愤怒了,于是便出现了郑国大臣祭仲偷割温地麦子和周都附近稻谷这滑稽的一幕。
  不过话说回来,这件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

  虽说郑国割了周国的稻谷,可周国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强大的周国了,郑国也不是当初那个寄人篱下的郑国了,现在的周又能对郑国做什么?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周国毕竟还是诸侯名义上的宗主国,郑国敢去偷割他的稻谷,难道还敢公开攻打他吗?
  所以姬林和姬寤生这两个远方亲戚此时虽然心里都憋着气,但也没办法再做些什么。
  没办法做啥,那就都憋着吧。
  可是第二年,姬寤生的这口气就先被他放下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共叔姬段又来搞幺蛾子了。

  说实话,从某方面来讲,这位姬段大哥确实算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起码在给他大哥姬寤生找麻烦这个事情上,相当有本事。
  这位仁兄逃出郑国之后,时时刻刻都想着打回郑国去,赶走哥哥自己当家,但无奈现在的他是一个光杆司令,早就没有那个实力了。
  就在姬段自暴自弃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来自卫国的逃亡公子,名字叫姬州吁(xu)。
  这个姬州吁是卫国前一任国君卫庄公的儿子,自小就骄奢淫逸,且爱好军事,深受卫庄公的喜爱。
  卫庄公的夫人是齐国公主庄姜,卫庄公的太子叫姬完(这名字真不吉利),姬完的母亲去世后,姬完就被夫人庄姜带去抚养了,两人的感情不错。
  当时庄姜对这个纨绔子弟姬州吁是十分讨厌,而连带着她的继子姬完便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没什么好感。
  等到后来卫庄公去世之后,姬完继位,就是卫桓公。
  卫桓公讨厌这个为人骄傲且放纵的弟弟州吁,于是便在继位第三年,也就是卫桓公二年,他随便找了个借口,罢黜了他的官职(州吁老爸卫庄公曾封他)。
  姬州吁见势不妙,害怕再继续留在卫国迟早死于非命,于是便带着几个亲信跑了。
  姬州吁在外流浪了十来年,耳闻郑国二公子姬段为反抗他的大哥姬寤生,愤然发动兵变,可惜消息走漏,致使功亏一篑,远走他国。

  这姬州吁对姬段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觉得这位公子才是好样的,做出了他想做却又还没法做的事情,堪称姬州吁辈之楷模。
  好巧不巧,就在不久之后,姬州吁居然就遇到了姬段,两个人是一见如故,促膝长谈,互相都将对方引为知己,就差烧香磕头拜把子了。
  不知是不是这次见面鼓舞了姬州吁,在姬段叛变失败的三年后,姬州吁终于是凑够了他的人马,带着一班同样从卫国逃出来的社会危险分子回了卫国,然后他们找到一个机会,突然袭击杀死了卫桓公姬完。
  姬完死后,姬州吁就自立为卫公了。
  州吁既然已经成事,又怎么能够忘了姬段呢?
  为了帮助这位知己好友,姬州吁决定要给郑庄公姬寤生找点麻烦。
  但是要找郑国的麻烦,显然靠卫国一个小国是做不到的,因此姬州吁决定拉几个盟友。
  姬州吁打听到前两年宋穆公去世之前,为了感谢他哥哥当年将国君的位置传给他的恩情,于是便下令他百年后立他哥哥的儿子子与夷为君,就是现在的宋殇公,而将他自己的儿子子冯赶到郑国去了。
  而后来宋穆公去世之后,郑庄公姬寤生还想送子冯回去宋国继位,这一来就得罪了现在的宋殇公子与夷。

  姬州吁现在知道了这件事,眼珠一转,是计上心来。
  他派人对宋殇公子与夷说:“宋穆公传位给了你这个侄子,却把自己的亲儿子赶到郑国,你难道一点都不担心吗?
  况且,现在郑国这么强,如果任凭宋穆公的儿子子冯留在郑国,他随便卖点你们宋国的情报,宋国还怕没有大祸临头的那一天吗?
  现在我也看郑国不爽,你何不如和我一起讨伐郑国,只要得到公子冯,你今后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个宋殇公也是个好战之人,于是就答应姬州吁的建议。
  之后,姬州吁又联络了另外两个小国陈国和蔡国,四国联军算是凑成了,这个时候的联军算得上是人数众多,兵强马壮,可就在马上准备出兵的时刻,大家突然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拿什么名义去讨伐郑国?
  换句话说,这次出兵的借口是什么?
  凭姬州吁和共叔姬段的交情,就说了替姬段报仇?
  别逗了,人家姬寤生虽然是阴险了一点,但他是正儿八经的太子,正牌继承人,你姬段造反在先,人家姬寤生反击在后,你凭什么报仇?你卫国又凭什么替姬段打报这个不怎么不平的不平?
  要不就说让郑国交出宋国的公子子冯,不交就打他?

  还是算了吧,你宋殇公子与夷继位靠的最大助力是什么?还不是靠着子冯的老爸,你子与夷的叔叔宋穆公的高尚人品,这才把位置让回给你这个侄子。
  况且人家都把儿子赶到国外去了,也没在国内威胁你的统治。现在你叔叔兼恩人宋穆公尸骨未寒,你就这么急着对他亲生儿子下手,这是不是太不是人了。
  这下大家傻眼了。虽说有句话叫春秋无义战,可那是后来总结来的,真的要打仗了,那这个名义或者说借口还是相当重要的,要是找不好,说不定其他诸侯看不过去,别国联军就朝着自己来了。
  就在大家万分艰难的时刻,卫国的当家姬州吁脸上突然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就在大家疑惑不解,正要发问时,姬州吁开口了:“大家不用担心,这借口自然是早就找好了。”
  说着,他轻拍了拍手掌,一道身影从他背后转了出来。
  众人定睛一看,只见是一个年轻的青年人,姬州吁指着这青年人道:“这是我的好友姬段的儿子,名字叫公孙滑。”
  有人奇怪道:“即使这个人是姬段的儿子,我们打着他的名义去打郑国也不合适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