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0后女生看房地产那些事儿》
第11节作者:
千岛之滨 小玄子同学有一个比较悲哀的童年,他老爸的注意力没有在他身上,他妈也很短命,其实他是被他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在自己小的时候,还有几个顾命大臣在那里指手划脚,所以他没少穿小鞋。终于长大了他也开始自己的宏图巨制,政治上削三藩,军事上亲征准格尔,再加上民生上疏浚漕运、开科取士,所以眼看一代圣主出现。但是这位先生估计小时候没有玩够,长大了一定要补回来,他开始巡幸下江南了,冷汗,他孙子也有这个爱好。可惜他的手下没有一个叫桑弘羊的人,他的背后也没有一个玩得转的和珅,所以到他晚年的时候国库空虚了,《雍正王朝》把这一点倒是描写地有点属实。所以咱总结一下,要是您再多活500年,估计也是属于劳民伤财的主。因为他忘记了,事要一件一件干,不能攒在一起在您一个朝代解决了,您儿子、孙子也要粘粘明君的光,可惜您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您儿子帮您背了一个不小的黑锅。想来您儿子雍正是个可怜的主,一边要给你消赤字,一边还要给您孙子留私房钱,想来他如果不是每天咸菜就粥,日子也是紧巴巴的。
小玄子有一个比较悲哀的地方,或者说是时代局限性,他不会放国债。其实在这一点上当代的地方政府和小玄子有一样的难题,就财政不够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地方政府不可自行发债,最后都是央行代为发放,而小玄子也是属于寅吃卯粮型的,到了他儿子的时候连仗都不敢打,因为还是我们前面说到的原因——打仗打的是粮草,不过难题这一次是摆在了雍正的头上,成为雍正和年羹尧谈判的砝码。
同时,小玄子的规划用现在的话来说,不够科学发展观。因为康熙一朝干的事,太超前了,起码在钱上太超前(钱)。回到我们的现实中,也许我们现在有四百亿撑腰,咱不差钱了,但是咱差的是土地。前一届政府的规划就是把所有的土地都计划好了用途,这块干什么那块干什么,根本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到了下一任政府发现以前的老规划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要么进一步圈地(这还是比较尊重前一届政府的决策),要么推倒重建(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的城市都在没有目的性的施工)。对于小玄子来说,他是一个好皇帝,只是想的太多,造成了眼高手低的结果。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人要留名,无可厚非,所以多多少少会干一点超格的事,皇帝叫做文治武功一代圣主,当代就叫做征集工程。
同时,他有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身边的儿子个顶个的太厉害。老大老十三老十四会领兵会打仗、老三会编书,老四会理财,老八会权术,老九老十会圈钱,太子会权衡得失,这是电视剧里的戏码,咱姑且信之。这么多的好儿子,可惜,康熙后期党争频繁,话说用人之上康熙可谓高手,但是在用儿子的方面真的是关心则乱。我们前面说过这些父子关系的前面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叫做君臣。太子设立太早,成为众矢之的,多多少少会把他的缺点无限放大,优点作为理所当然,所以其他儿子们干活也就有点私心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大清朝,因为都没有一个念想了。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赶车的骡子没个胡萝卜吊着,光有大棒子在后面等着,这铁定要出事。没有恩,就显不出威来,没有甜头,谁给皇帝干事?
在选择接班人上,很多人都说康熙为了乾隆才选择雍正的,这个“隔代传位”的故事有汉朝版、宋朝版、明朝版,据说现在连英国王室也想来掺一脚,但是我要说的是康熙真不是预言家,他咋知道乾隆能活得比他爸爸长。那时候要不是康熙自己得过天花有了免疫力,你以为他那些儿子能有那么大的遗传抵抗力?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古代在遗传学上有一定贡献的。所以很多东西都是不太靠谱的,虽说三岁看到老,但是显然后天教育是很重要的。康熙自己就是个例子,如果他不是他奶奶手把手教出来的,结果将会怎么样还不得而知。虽然史学家们都很喜欢凑热闹说康熙喜欢乾隆,但是在雍正王朝,还不是有很多次ACC地想把弘历撸了,把弘昼提上来,只是没有实现罢了。雍正有自己的顾虑,他害怕他犯康熙的太子错误,所以用了正大光明的招数,虽然大家都知道谜底,但是没有落实大家都不踏实,都得讨皇帝的好乖乖干活。同时,雍正爷有自己的小九九,弘历是康熙明里暗里看重的孩子,做出任何好事都是说康熙有眼光,干的妙也是给弘历自己增光,好像从来没有自己什么事,儿子功高盖主多少也惹得老爸嫉妒。所以不管怎么说,康熙有一点想不明白,儿孙自有儿孙福,您考虑的太多反而让儿孙遭殃,看看雍正一朝的祸事其实祸根都在康熙一朝。
日期:2010-02-08 18:29:54
是谁在转移“房地产”市场的聚光灯?
最近一直没有写房地产的事儿,一来是真的怕了,我不是真的勇士所以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二来话题太尖锐,不管是帖子还是博客、甚至短消息平台都被人骚扰过,所以有些东西不能再深入;三来房地产的事已经上升到全国话题,最近的大动作频繁,似乎每一招都有点要反驳我的论调的嫌疑(自我反省过于自恋)。于是我觉得有必要先沉淀下来,安分一段时间补充一点能量再开始出发,于是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听着范范的《启程》。
先交代一下,这篇文章是《一个80后女生看房地产那些事儿》的延续,最大的不同是《一》的观点是剖析房地产行业或者说是为什么房地产高价不断攀升的原因,而这一篇则是更加冷酷的剖析,在政策调整之下的老百姓应该如何看待这场“整顿”。
背景:这篇文章诞生地极其偶然,它是G哥和我在讨论,或者是争锋!他和我都是纯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但是我们两者却属于两种不同的流派,他是站在凯恩斯流派,即政府干预,而我所站的是亚当.斯密流派,即市场手段。而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各大海滨城市大排档宰客现象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但是房地产市场争锋这个副产品,却更值得拿出来说一说。
国际实例:达沃斯之前,世界经济风向标的美国政府作出限制华尔街金融,特别是银行的行为,被誉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典型案例。达沃斯会议上,大批金融巨头都表示,希望政府能放松对金融业的干涉。达沃斯之后,标志性的《经济人》3月刊“大政府”吞噬的封面触目惊心。
于是我们要发问,此次ZF一系列行为是宏观调控还是宏观钳制。
第一问题:如何解读4万亿
4万亿是金融危机之下的国家投资,这个问题看起很简单,但是有没有人思考过这几个问题?4万亿到底什么时候发放,怎么发放,向谁发放,发放的效果怎么样?我一直在看新闻频道的2009年这一年系列报道,于是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1、4万亿至今没有发完,但是国家在2010年这个异常寒冷的早春收紧了信贷了,看似是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这个句子看起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一个异常的矛盾。简化整件事就是:国家2008年末说要发放4万亿,但是在2009年没有发完,却在2010年收紧了信贷。同时中间一个很微妙的角色就是房地产,我想问关键的问题,信贷关房地产什么事?有人会说,因为信贷都用于房地产了。这是一道数学逻辑题,可是被有的人利用,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关系竟然有那么多人陷在其中。
答案就是:管住信贷能管住房地产市场吗?NO!2月2日上海地王再次出现!管住房地产市场只能通过信贷吗?NO!管住房地产市场的手段很多,为什么要向信贷下动手?进而市场舆论加息,进而股市大跌,似乎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个猎人精心布局的圈套。辩论选手都知道在自由发挥的时候,往往“偷换概念”是最好的下套,等对方自投罗网,不知道这次调整当中有多少无辜的猎物牺牲。
延伸问题,我们知道一个舞台上如果一片黑暗,突然有一盏灯乍起,那么聚光灯底下的人将异常瞩目。如果焦点多了,将怎么样呢?是不是就顾不过来?想想我们最近有多人去关注楼市,是不是有很多人在关注股市,或者说大家是不是都在纷纷抛售房地产股票呢?这就是一长串的关系链,不知道你看懂了没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