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有点乱-西风残照建康城》
第16节

作者: 神剑君
收藏本书TXT下载

  秦军弱的背后有很大的政治因素,姚泓在才能方面不及他前两代,没有形成以姚泓为核心的国家政治结构,再加上拨乱反正过度,造成祸乱四起,国家大量资源浪费在内耗上,以至于政治威望太低。反观东晋在刘裕的带领上,国家政令畅通,形势蒸蒸日上。为一个庸主卖命换成谁都不愿意,所以晋军一来,意思意思抵抗下,反正大家都想着跳槽。
  快到洛阳时,王、檀与第二路沈林之率领的水军汇合,沈林之带来大量粮草辎重,为打洛阳作好准备。进攻进攻再进攻,晋军大败外围守军,洛阳成了孤城一座,守将姚洸手下只有四千兵,打不过只好等援兵,一个又一个的通讯兵派出去就是等不来援军。
  后秦土地接连沦陷,晋军肆无忌惮的到处驰骋,名将姚绍为什么不来制止,原因是没空,他正忙着镇压叛乱。攘外必须安内,逻辑上是正确的,只是道义上不正确,但打仗是不讲道义的,要讲实力,安内了才能把拳头捏紧。
  姚泓登基后杀了几个叛乱的弟弟,没叛乱的弟弟心里也发毛,什么时候会轮到我,干脆先下手为强,并州牧姚懿自立门户,关门称帝,这种分裂国家行为是可忍,孰不可忍,姚绍领兵征伐,刚平定,又一个兄弟姚恢又跳出来,以清君侧的名义向长安发兵,姚恢镇守边关,每天跟大夏国的赫连勃勃打交道,不辞劳苦不说,还得来姚泓的怠慢,怀疑他有异心,既然这样就干脆反了。
  洛阳城四面楚歌,里面的人每天担惊受怕,受不了压力,出了羌奸,司马姚禹暗通檀道济,打开城门,晋军进城跟秦军厮杀,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别杀了,别杀了!姚洸率众投降。
  光复洛阳,大获全胜,第一个战略目标实现。在对待四千战俘的问题上,王镇恶的观点是简单粗暴,全杀了,活着浪费粮食。而檀道济眼光更远,杀了以后还有谁会再投降。正因为他这句话,四千条生命才得以保存。
  日期:2021-12-08 09:36:32
  一(十七)会师潼关
  第二个目标长安,按约定攻下洛阳后等刘裕主力会合,再一同向长安进发。由于前期打的太顺,王镇恶等将领根本不把秦军放在眼里,而且秦国还在内乱,潼关必然空虚,战机稍纵即逝,此时不进攻,错失良机,悔之晚已。
  王、檀、沈率军直逼潼关。姚绍不负重望,平定了姚恢的叛乱,率五万大军,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直奔潼关防守,刚好抢在晋军前头到达,此时晋军已经逼近。
  潼关是天下著名的雄关,南有秦岭,北靠黄河,地势险要,称得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出了潼关就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是关中最后一道屏障。现今由于修建三门峡,而划入淹没区,也就被遗弃,后来为了发展旅游,当地政府又在附近的山上新修了一个新潼关,但再也找不回原来古潼关的味道了。
  日期:2021-12-08 09:38:13
  王镇恶人如其名,善打恶战,跟金庸小说中柯镇恶性格相近,敢向欧阳锋发起挑战,著名台词“老毒物,拿命来。”柯镇恶本事平平,上场之前口气比空气大,一打之后就是“要杀要剐随你便。”王镇恶可是真材实料,战术天才,缺点是恃才傲物,争强好胜,这也为他在不久的将来埋下了悲惨的命运。刘裕很清楚王镇恶的为人,所以事先跟他讲好,打下洛阳后不要轻举妄动,等主力部队到时再动手,稳扎稳打,在刘裕面前王镇恶满口答应,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长安拿下才是硬道理,王镇恶一马当先,带着本部人马最先冲到潼关城下。

  此时的晋军兵力严重不足,打下的地盘须留兵把守,还有战斗减员与非战斗减员等,到达潼关的不足二万。
  王镇恶带着几千人的晋军率先向五万秦军挑衅,姚绍也不是吃素的,点起兵马,摆开阵势就开打,结果吃不下这区区数千晋军,让姚绍觉得晋军的战斗力太可怕。双方在潼关城下你来我往打了一个多月,晋军沈林之组成敢死队,连续向秦军猛攻,在主将的激励下,晋军以一挡十,勇往直前,连克秦军,俘获数千敌军。姚绍见晋军如此勇猛,改变战略,坚守不出,专打后勤,弄的晋军很是头痛。

  时间越长对晋军越不利,战线拉的太长,补给困难又加上不断被骚扰,沈林子水军所带的给养已所剩无几,刘裕的大部队不见踪影,军粮配给一天比一天少,从饭到稀饭再到稀粥,晋军军心开始动摇。是进是退还是守,王、檀、沈等众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各人说法不一,有人说打不赢这场战,无脸见江东父老;有人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无需自责;也有人提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就是去筹粮,“关中良相唯王猛”,这个重任交给王镇恶,他爷爷王猛属于政治明星,在北国有较高的人气,“镇恶乃亲至弘农,说谕百姓,百姓竞送义粮,军食复振,”王镇恶靠着他爷爷的关系,得到弘农(今河南灵宝县)百姓的认可,军粮如数筹齐,解决了粮草问题,又可以跟秦军好好的干了。而军粮筹集的背后也反映出羌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不管是秦赵燕等国,胡汉文化的鸿沟没有填平,靠简单的武力来维持国家运行,汉人成了被压迫的低等民族,自然而然这个政权长不了。

  为了后秦的江山,姚绍呕心沥血,终日奔波,操劳过度,终于挺不下去了,把兵权交于姚瓒,不久便死去。而刘裕的大军来了,与前锋兵团会师,晋军实力大增。
  刘裕来的有点晚,不是去旅游观光,也不是走的太慢,而是遇到了麻烦。晋朝时造船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因此刘裕带着大军水陆并进,由淮河、泗水入黄河逆流而上,九曲十八弯捌向潼关,虽然坐船方便,但黄河不是自己家,想过就过。当行至滑台(今河南滑县),此地是北魏地盘,晋军艨艟相连,乌压压一片,把镇守滑台的北魏守将吓得不轻,以为来攻城的。
  滑台是北魏在黄河以南唯一的据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刘裕派使者去见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意思是借道伐秦,要么出借道费,要么闯过去。拓跋嗣对于晋军借道之事也犹豫不决,因为姚泓也派了使者,要求出兵助秦。是借道还是救秦,对于拓跋嗣个人来说,要救秦,因为姚泓是他的大舅子,姚氏深得拓跋嗣的宠幸,舅老爷有难帮忙是理所当然。而对于国君来说,哪个对北魏利益最大就选哪个。拓跋嗣知道自己先是国君,然后是丈夫,国家利益当然要与朝臣商议。

  北魏召开御前会议,唇亡齿寒、假道伐虢的道理大家都懂,因此基本上所有的大臣提议救秦。如果晋灭了秦,下一个轮到的是北魏。再则秦有潼关天险,难以攻克,晋借道只是借口,说不定是伐魏,到时进入魏境的晋军,想赶出去就很困难了。
  众人讲得头头是道,拓跋嗣想想也对,正要同意,有一人却提出反对意见,博士祭酒崔浩,博士现代是学历,古代是从事教授某一学术或技能的官职,博士祭酒是指博士中级别最高的,按现代来讲相当于院士这个级别。崔浩很有才华,分析问题见地深刻,因为很牛,所以是拓跋嗣的首席智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