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板说:“买城市房和坐汽车都不是刚需,因为10年不消费都无大碍。只有粮食和水这种几天不消费就会死人的东西才是刚需。中国10年不建房也不会有百分1的人冻死在马路上,人类几十万年都没有坐汽车,活得好好的。我卖家等待买家1年就亏死了。
李老板还说:“做生意的诀窍是双赢,是尊重顾客的价格否决权,顾客不来,你就死定了。他不来,就要及时主动降价,这样才能扩大消费圈,才能源源不断地赚钱。”
于是,使票价呈现12元......8元......5元的不断降价的态势。
降价到5元,乘坐率百分80。【买卖双盈的价格平衡点】终于出现了,皆大欢喜。
表面上看,李老板有定价权,但是最终被乘客否定了,不得不降价,所以,在微观上,最终的定价权在顾客帝。
日期:2011-12-30 08:30:42
三、房价最终否决权在顾客帝的故事。
1、老板离不开顾客帝这个饭碗。
作为一种商品的经营者,利润率是第一重要的。没有成交量就没有利润。成交量来自顾客帝的青睐。
如果定价过高或者价格越来越高→必然导致光顾的人减少,成交量下降→必然导致营业总收入下降→必然导致利润率下降。一旦成交量严重影响盈利,卖家就会彻夜难眠,就会走降价普及之路。
2、卖家总是比买家更心急。
赵大叔可以等待10年,李老板连1年都等不及。所以,卖家就会在彻夜难眠的时候,绞尽脑汁来忽悠心急的顾客帝。于是“不买就越来越买不起”的谎言就不胫而走了。
3、买家的最锐利的武器是耐心。
只要若无其事地呼呼大睡,等待规律帝的降临,等待老板来青睐你的口袋。我就当一个懒人,反正我的购买能力只有60万,你不卖就拉倒,我不求你,铁心当个城市剩女,最后来看谁会彻夜难眠,最后来看谁求谁。
日期:2011-12-30 08:34:58
第七章第2节各行各业降价普及的故事
1、【电视机降价普及的故事】。
20年前,单功能29英寸的需要花费20年的城市平均工资,现在1年的城市平均工资可以买30台。当电视机供不应求时,价格升高到1万元。大家少买了,ZF调控了,生产量增多了,就被价值规律拉回到合理价格0.1万元。房价的未来趋势,就像手机电器那样,大短缺导致大生产,大生产导致大过剩,大过剩需要大降价,大降价导致大普及。
2、【手机降价普及的故事】。
1993年,一部手机卖3万元,特好赚钱,于是厂家就大生产。市场需求10车就冲动地制造出15车,市场需求增大到100车就制造出150车。结果是大过剩。大过剩就不得不走不断降价以增大“准客户圈”的“产品降价普及”之路。从市长、局长、处长、科长、股长、工程师、干事、班长、技术工,已经普及到农民工。单功能的“大砖头”卖3万元,降到多功能的袖珍手机只卖一百元。
3、【汽车降价普及的故事】。
20年前,科级干部30年的工资剩余只能买0.1台小汽车,现在1年的工资剩余可以买2台。汽车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充分竞争和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过程中,获得了健康发展。房市的未来,将呈现汽车降价销售(\),买车人数增多(/)的【Х状态】。
4、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看电视剧可知,70年前的青霉素(盘尼西林)奇缺奇贵,现在价廉物美。1990年前后买一台低级电脑的钱,在二线城市可以买入1套住房。1977年,全国共有570万人参加了高考,录取率为4.8%。现在录取率大于70%。
家用电器是典型的买方市场,消费者平日持币等待观望,见到节日促销降价才买,卖者耗不过买者,价格每况愈下,一路走低。
日期:2011-12-30 08:37:32
第七章第3节 住房降价普及和住房普及率逐年提高,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经济规律。
1、住房产品会老。
可以批量生产的商品进入“中老年期”,就变成买方市场,价格就难以奇高了,例如青霉素、手机、电视机、电脑、汽车等。房市即将变成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最大特点是降价普及。
2、住房产品会新陈代谢。
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代替旧的,时尚的代替过时的,现代的代替过去的,先进的代落后的,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20年前盖的房子就像20年前的“电脑”一样落伍过时,身价在降低。20年后的拆迁补偿也会因为人少房多和开发商利润降低而大幅减少。所以,降价普及是必然的。
3、住房生产效率会提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效率的提高会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若干年前盖一个房子,需要多得多的人工,机械化早就降低了房子的生产成本,农民工工资的增长会被机械化率的提高抵消过半。
4、政俯希望住房降价普及
住房降价普及,房子更多,可以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且房产税来源更多。
5、规律帝的安排
他们并非自发地心甘情愿地赚取社会平均利润,是上帝强迫“疯子”改邪归正。
6、住房降价普及,不需要担心房地产业垮掉。
因为客户群扩大,盈利空间仍然有,行业风险更小。不相信吗?家电业、汽车业年年降价,不断普及,他们垮了吗?不是整个行业完蛋,是小开发商完蛋。
日期:2011-12-30 08:42:05
第七章第4节批驳“土地和住房是垄断的行业,是特殊的产品,所以不可能降价普及”的谬论。
1、房市不具有垄断性。
关于垄断的问题,在第六章第四节(批驳“刚需多加上市场垄断,所以房价会不断上涨”的谬论)中,已经批驳过。
即使是高度垄断的产品也需要走降价普及之路。移动电话只有中国移动、联通2家在垄断,价格战仍然如火如荼。盖房子的开发商有5万多家,必然烽火连天。如果一个城市由50家减少到2家,这个过程至少要10年,至少要经历血流成河的10次恶战。失败的一方必然丢盔弃甲,坐山观虎斗的顾客帝必然有下山“拾稻穗”的好机会。
2、房子不具有稀缺性。
1980猴票的故事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大陆开始发行生肖邮票。万事开头难,所以第一轮猴票(也称为庚申猴票、1980猴票)印量很少。发行后,出现了卖票难的问题,营业员不得不拿着猴票四处推销。几年后随着媒体的大力宣传,邮商对猴版的囤积,加上集邮人数的猛增,导致只有443万枚的猴票供不应求,飞快升值,终于创造了升值几万倍的金猴神话。“猴票”的价格主要是由“稀缺性”决定的。它的存量永远不会增多。住房用地和住房的过剩越来越严重,哪里来的稀缺性?
只要不是越来越少的东西,即使真的稀缺而且价格昂贵的钻石,近几年也在降价普及。
3、住房不具有增值性。
厂房就像“稻谷种子”,埋到地里,一粒可以收成一穗。住房就像将“稻谷种子”加工成终端消费品大米,一粒总是一粒。说明住房没有增值性。
2011年买入10套住房,30年后拆迁,相当于就近补偿4套新房。在下面将详细论证。说明住房没有增值性。
如果用于出租,每年的盈利率只有2%。更可怕是是20年后待租率可能高达70%,在交房产税后,并且计算折旧率,亏钱率可能高达4%。说明住房没有增值性。
4、高房价不具有持久性。
不管多军如何嚣张大气,古今中外几千年,大泡沫可能成千上万,至今从来没有一次能够逃脱客观规律的惩罚。
依靠炒作来保值增值是靠不住的, 依靠炒作来维持高价格是靠不住的。
炒作土地稀缺概念,炒作城市化概念,炒作刚需概念,上文已经给予有力的批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