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底战略》
第41节

作者: 月光之都
收藏本书TXT下载
  联想不愧是个北京公司,浸透了北京人的字眼文化,他的洗脑有一个极为传神的叫法“入模子”,这个称呼使人想起了俄罗斯作家契诃夫那篇《装在套子里的人》。“入模子”三个字,也很容易使人想到纳粹德国时的口号:“元首下命令,我们齐跟进”,其实它们的意义也非常相同。

  所谓的“入模子”,就是被联想的企业文化完全同化,否则就不能成为联想人。这种“入模子”,实际上就是类似于军训的高强度竞底培训,中国所有的竞底企业都热衷于那一套,天不亮起来跑操,然后是队列训练,高唱企业之歌或任何慷慨激昂的歌曲,然后再讲公司使命,公司最为吃苦耐劳的事件或光荣人物,座谈,写心得体会,表态,等等。

  “入模子”的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把难以“入模子”,不可教化的顽劣之徒淘汰掉;二是让留下的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承受底线生存状态。
  这二点功能,与任正非的口头禅“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地狱”,也几乎相同:不愿进“地狱”的,就不要来华为;想呆在华为的,就得接受“地狱”的生存环境。
  虽然没有华为的员工那么自我竞底,但联想的员工也非常能吃苦,他们很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可以没日没夜地工作,有一句典型的幽默,说明了这一点,“第一次白天下班,真不习惯。”
  只是,联想并不把自己当作他们的家,所以网上《联想不是家》的文章四处传播。该文章作者真是有点浪漫,联想怎么可能会是家呢?“家”一般不会把人打到底线。
  中国的竞底者对人才选拔,大抵有两种方式:一为相马,二为赛马。

  把人才比作“马”,而自己是相马或赛马的“人”,这显然是竞底社会的一大特色。
  竞底组织大多实行人治,因此非常流行相马。
  要通过相马发现千里马,就必须先有伯乐。竞底者由于往日的竞底成功,或其它方面的业绩,常常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就是伯乐。中国的老板有时会承认自己没看准项目,但从来不会认为自己看不准人。因此在竞底组织选拔人才时,经常会出现: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相马很容易掺杂竞底者的个人喜好,比如某“伯乐”喜欢毛色亮丽的马,可能就会排斥腿长、善跑的马。这会引导下属察言观色,研究竞底者的爱好,尽量把自己打扮或扭曲成竞底者喜好的那个品种。
  由于相马这种广为人知的弊病,不少开明的竞底者常常宣称,如海尔的张瑞敏就强调海尔“赛马不相马。”

  表面上看起来,赛马似乎比相马更有效、更公平,更符合现代意识,因此也更容易服众,但“赛马选人”也有其相应的问题:
  一、赛马规则如何制定。
  竞底组织制定的规则,通常也渗透了竞底性,这种规则是否恰当,很难衡量其科学性。
  如柳传志慧眼识杨元庆,主要是因为后者将PC卖得不错,但一个销售业绩好的人,是否就是最恰当的CEO人选?这就是赛马规则的问题:前者重视的是销售战术,后者强调的是战略思维。
  实际上,杨元庆在担任联想董事长后表现出来的战略能力,确实缺乏可圈可点之处(详见案例)。

日期:2008-12-25 16:17:00

     案例:逮捕入狱:柳传志果断竞底,扑灭“叛乱”
  1988年,山西青年孙宏斌进入联想。
  凭着满腔热情和刻苦的对内竞底,他做起事来肯出死力,为达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有山西人“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劲头,这使他赢得了柳传志的信任。
  “从1989年10月起,孙宏斌领导的企业部建立了13个独资分公司,营业额据报达到了2400万,在解决干部配备的问题上,他们有创新思想,敢于进有能力的人,这对于我们有震动、有思想突破。”
  良好的业绩使孙宏斌迅速在联想积聚竞底实力,逐渐拥有自己的权威,联想的创业元老都被他慢慢压下去。而柳传志因为在香港筹备香港联想,国内市场便全部交给了孙宏斌。
  孙宏斌已然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二号竞底者。有了这一条件,孙宏斌开始在企业部树立自己的权威。
  他规定,企业部的员工只对自己负责,所有的新员工都要回答“自己的直接老板与公司大老板是什么关系”,并规定要按“直接老板”也就是孙宏斌的指示办。
  孙宏斌的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很老套的玩法。据说,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就亲自将饷银一一发到士兵手里,让士兵明白:“袁大人给我钱,袁大人给我食,要听袁大人将令”,最终袁世凯将清朝政府的新式陆军,变成了袁家军。
  但柳传志是个精明的竞底者,绝非昏庸的清朝政府可比,在他的鼻子底下玩这一手,那可不行。
  同时,在《联想报》以外,孙宏斌还自己办了一份《联想企业报》,在头版的《企业部纲领》明确表示“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企业部经理拥有分公司经理任命权。”

  不仅如此,孙宏斌的手下甚至多次扬言,要将公司的款卷走。按古话说,这就是反形已露。
  联想元老们有关孙宏斌“权力太大,结党营私,分裂联想,联想要失控”的告急信,让柳传志极为震惊,他火速赶回北京,发现孙宏斌确有问题后,对他及他的团队做了数次工作。
  据说,最后一次,柳传志找孙宏斌谈“我们都是能力强的人,我领导不了你,咱们好合好散,联想的分公司你随便挑一个,你自己去干。”
  但心高气傲的孙宏斌冷冷地拒绝了:“不必了,柳总,我才26岁,我可以从头再干。”
  这种态度,让柳传志感到自己被打到底线,他开始毫不犹豫地对孙宏斌竞底。

  第二天一早,柳传志亲自主持企业发展部会议,宣布自己暂时担任该部经理,孙宏斌另作安排。
  从这一天起,他的昔日爱将失去自由。
  1990年5月28日,孙宏斌被刑拘;1992年8月22日,法院以“挪用公款13万元”的罪名,判处孙宏斌有期徒刑5年。
  这就是孙宏斌最终被打到的底线。
  孙宏斌刑满出狱后,创办了房地产公司,依然不改竞底的本性,竞底目标对准中国房地产业的老大:万科,一时风头无二。但由于扩张速度过快、资金跟不上、人才跟不上,最终还是击穿底线,将公司卖掉走人。有人总结孙宏斌对中国房地产业最大的贡献是教训。


日期:2008-12-25 16:17:50

    为什么杨元庆注定是无能之辈:
   
    竞底组织的九斤老太法则
  鲁迅的小说《风波》里有个九斤老太,她生下来九斤、儿子八斤、孙子七斤、曾孙女只有六斤,因此九斤老太就成了“一代不如一代”的代名词。
  一代不如一代,是中国社会千百年来的一个常态。

  案例:儒教的一代不如一代
  孔丘创建了儒教,属第一代,被尊称为“圣人”;
  孟轲算第二代,就成了“亚圣”,自然比不上孔丘;
  接下来的汉代董仲舒与孟轲又不能相提并论,后人除了批判他提出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学术专著思想,对他的其他言论了解极少。但董仲舒至少懂得为人师表,按照儒家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
  传到南宋朱熹,人们除了反对他提出的反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之外,对他的学问理论了解得更少。而朱熹在道德上已退化成一名男盗女娼的伪君子,不仅引诱尼姑给自己做妾,与自己的儿媳妇乱伦,而且与妓女争风吃醋,其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与西门庆之流不相上下;

  朱熹之后,儒家再也没有值得一提的人物。
  案例:九斤老太法则:荣德生——荣毅仁——荣智健
  无锡人荣德生在民国期间白手创业,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号称“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他曾经自言:在衣食方面,我拥有半个中国。
  荣德生的第四子荣毅仁曾任无锡面粉公司经理。在改革开放后,依靠父亲和荣氏家族在海外的影响,创办中信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担任国家副主席。
  荣智健是荣毅仁的长子,1986年进入中信旗下的香港中心,1987年中信香港改组,荣智健担任副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从此,中信香港进入荣智健时代。

  1990年,中信香港通过一系列收购,成为泰富发展的第一大股东,遂更名为中信泰富,荣智健成为董事局主席。以中国政府的资源作后盾,中信泰富在房地产、贸易、银行、发电等方面四面突击,以致到了1998年亚洲经融危机时,其主营业务受到严重影响,股票在二级市场风雨飘摇。
  如果股票大跌的话,用以获得数百亿贷款的质押股票,将会立即被“斩仓还债”,而无质押的债务也会被催逼还债,系列反应必将使公司被“清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